【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密封镉镍蓄电池的密封结构部件。镉镍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有气体产生,密封蓄电池在满充电时,内压可达0.3Mpa,浮充电时,内压也维持在0.08Mpa左右,为防止蓄电池在充电与浮充电时碱液从极柱处外溢,要求极柱与盖体之间有良好的密封性。此外,镉镍蓄电池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碱液(指氢氧根)会延着带负电的基体爬延,造成电池极柱“爬碱”现象的发生。在已有的技术中,非密封型镉镍蓄电池极柱处的密封通常采用“O”型圈的密封结构,由于“O”型圈质软,易扭动,一旦紧固,“O”型圈严重变形,很难保证极柱与盖体间的密封性,其结果造成极柱漏液严重。对密封型蓄电池而言,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有内压,若采用上述“O”型圈结构,极柱处泄漏会更加严重,以至电池无法使用。本技术的任务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极柱密封结构,有效地防止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液从极柱处泄漏,而且减缓负极“爬碱”现象的发生。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盖体1是用具有塑性变形的材料制成,上面有与极柱2相配合的极柱孔。极柱2的下端是螺纹,螺纹下端是锥体结构,这样就可以在紧固极柱2时,利用螺母3锁紧,将极柱锥面上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壳密封镉镍蓄电池极柱密封结构,有“O”型圈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极柱密封结构由盖1、极柱2和螺母3构成,盖板1是用具有塑性变形的材料制成,上面有与极柱2相配合的极柱孔,极柱2螺纹的下端是锥体,其锥度为α,利用螺母3锁紧,极柱锥面上提,达到密封的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琳惠,王瓞生,马云洲,孙燕宝,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电子工业部第十八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