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电晕放电在线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6968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电力设备电晕放电在线监测装置,包括紫外模组、载重云台、防护结构;紫外模组安装在防护结构内,防护结构安装在载重云台上,防护结构上设有可视窗,载重云台能带动防护结构水平或垂直转动;紫外模组包括壳体、反射镜组、可见光传感器、紫外光传感器,反射镜组、可见光传感器和紫外光传感器固定在壳体内,壳体上设有透射孔,透射孔与可视窗位置对应,反射镜组包括第一反射镜组和第二反射镜组,第一反射镜组设置在透射孔处,第二反射镜组与第一反射镜组平行,紫外光传感器的镜头和可见光传感器的镜头分别与第一反射镜组和第二反射镜组对应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在线实时监测绝缘子的运行状态。监测绝缘子的运行状态。监测绝缘子的运行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设备电晕放电在线监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晕放电监测
,特别是涉及电力设备电晕放电在线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输变电绝缘设备长期暴露于各种不同的复杂环境中,其绝缘层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当绝缘体局部电压超过临界电压时会使空气游离而产生电晕放电,引起大小事故造成巨大损失,是电力系统重大安全隐患的来源之一;绝缘事故的产生通常起源于局部放电形成的电晕,进而逐步变强,最终导致事故发生;从绝缘子运维现状看,目前检测方法有目测、望远镜、放电声响、绝缘电阻、盐分附着量测定等方法,但是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目测、望远镜法,全面但业务量大、无侧重点,计划巡检周期难确定,人员水平职业素养参差不齐,判据难以量化、检测质量难把控;放电声响法,随机性太大,可操作性差;绝缘电阻、盐分附着量测定法,全面但业务量大、需停电操作;其他机械损伤难观察,试验法需停电操作,试验时间较长,以上均是目前方法的局限性;保养维修的弊端也是无针对性的定期清扫、停电操作;防污涂料失效检测工作量大,失效标准难制定;绝缘子失效难检测,业务量大,更换依据难确定;“日盲”紫外线检测作为非电检测法,具有不受天气影响、检测距离远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但是目前尚未出现实用性高的电力设备电晕放电在线监测装置。
[0003]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有必要研究一种能够有效在线实时监测绝缘子的运行状态,降低事故、故障的发生概率,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电力设备电晕放电在线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够有效在线实时监测绝缘子的运行状态,降低事故、故障的发生概率,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电力设备电晕放电在线监测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为:
[0006]电力设备电晕放电在线监测装置,包括紫外模组、载重云台、防护结构;所述紫外模组安装在防护结构内,所述防护结构安装在载重云台上,所述防护结构上设有可视窗,所述可视窗上设置能够通过紫外光的纳米自洁玻璃,所述载重云台包括至少两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能带动所述防护结构水平或垂直转动;
[0007]所述紫外模组包括壳体、反射镜组、可见光传感器、紫外光传感器,反射镜组、可见光传感器和紫外光传感器固定在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透射孔,所述透射孔与可视窗位置对应,反射镜组包括第一反射镜组和第二反射镜组,第一反射镜组设置在透射孔处,第二反射镜组与第一反射镜组平行,紫外光传感器的镜头和可见光传感器的镜头分别与第一反射镜组和第二反射镜组对应设置,紫外光传感器的镜头前方还设置有紫外滤光镜,使得光从透射孔进入后,紫外部分进入紫外光传感器,而可见光部分则经第一反射镜组和第二反
射镜组的两次反射后进入可见光传感器。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编解码模块、物联网模块,所述可见光传感器、紫外光传感器与编解码模块电连接,所述编解码模块通过物联网模块与上位机连接。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编解码模块、物联网模块均安装在防护结构内,所述电源模块与可见光传感器、紫外光传感器、驱动电机、编解码模块、物联网模块电连接并为其供电。
[0010]进一步的,所述紫外滤光镜为日盲窄带紫外滤光镜。
[0011]进一步的,所述日盲窄带紫外滤光镜使得进入紫外光传感器的紫外光波长在240nm~280nm之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罩本体和盖体,所述盖体呈弧形,所述盖体通过锁扣与防护罩本体可拆卸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4]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在线实时监测绝缘子的运行状态,降低了事故、故障的发生概率,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紫外模组、载重云台、防护结构、电源模块、编解码模块、物联网模块紧凑组合,集成度高;紫外模组通过结构设计将紫外光成像探测和可见光成像探测统一到同一视场和同一光路中,方便紫外光图像和可见光图像在后期很好的融合,减轻了图像处理工作量;载重平台驱动紫外模组水平旋转和垂直旋转,监测区域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紫外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紫外模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载重云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力设备电晕放电在线监测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力设备电晕放电在线监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3]如图1

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设备电晕放电在线监测装置,包括紫外模组1、载重云台2、防护结构3;所述紫外模组安装在防护结构内,所述防护结构安装在载重云台上,所述防护结构上设有可视窗303,所述可视窗303上设置能够通过紫外光的纳米自洁玻璃,所述载重云台包括至少两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能带动所述防护结构水平或垂直转动;
[0024]所述紫外模组包括壳体101、反射镜组102、可见光传感器104、紫外光传感器103,反射镜组102、可见光传感器和紫外光传感器固定在壳体101内,壳体101包括底板、顶板和四块侧板组成,一块侧板上设置透射孔105,所述透射孔105与可视窗303位置对应,反射镜组102包括第一反射镜组和第二反射镜组,第一反射镜组设置在透射孔处,第二反射镜组与第一反射镜组平行,紫外光传感器103的镜头和可见光传感器104的镜头分别与第一反射镜组和第二反射镜组对应设置,紫外光传感器的镜头前方还设置有紫外滤光镜,使得光从透射孔进入后,紫外部分进入紫外光传感器,而可见光部分则经第一反射镜组和第二反射镜组的两次反射后进入可见光传感器。紫外光和可见光分别在紫外光传感器和可见光传感器上成像,紫外光图像为电晕放电图像,可见光图像为设备背景图像,两路图像的视场完全相同,将两路图像采样融合处理就可直接在可见光图像上精确定位放电电晕了,即可以精确确定放电部位;
[0025]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考虑,还包括编解码模块5、物联网模块6,所述可见光传感器104、紫外光传感器103与编解码模块电连接,所述编解码模块通过物联网模块与上位机连接。
[0026]还包括电源模块4,所述电源模块、编解码模块、物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力设备电晕放电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紫外模组、载重云台、防护结构;所述紫外模组安装在防护结构内,所述防护结构安装在载重云台上,所述防护结构上设有可视窗,所述可视窗上设置能够通过紫外光的纳米自洁玻璃,所述载重云台包括至少两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能带动所述防护结构水平或垂直转动;所述紫外模组包括壳体、反射镜组、可见光传感器、紫外光传感器,反射镜组、可见光传感器和紫外光传感器固定在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透射孔,所述透射孔与可视窗位置对应,反射镜组包括第一反射镜组和第二反射镜组,第一反射镜组设置在透射孔处,第二反射镜组与第一反射镜组平行,紫外光传感器的镜头和可见光传感器的镜头分别与第一反射镜组和第二反射镜组对应设置,紫外光传感器的镜头前方还设置有紫外滤光镜,使得光从透射孔进入后,紫外部分进入紫外光传感器,而可见光部分则经第一反射镜组和第二反射镜组的两次反射后进入可见光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宁贺春殷学功鲁轩吴东殷震马泊宁金岩刘东张尧闫立东陈振辉董艳唯杨雪莹刘大维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