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技术的智能加工用检测装置及实施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6686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五金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基于红外技术的智能加工用检测装置及实施方法,针对此五金工件的U形切口粗糙度和裂纹情况的检测,包括有输送工件的输送机构,以及导向条,导向条设置于输送机构输出端的一侧;以及定位机构,定位机构设置于导向条上,定位机构的输出端设有弧面卡位板;以及用于驱动工件位移的拨料机构,拨料机构设置于输送机构的一侧并远离导向条;以及卸料门,卸料门设置于输送机构的一侧,并且卸料门处于拨料机构的工作方向,通过本设备的设置,实现了对工件检测时的辅助限位,并且将合格工件和瑕疵品进行及时分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红外技术的智能加工用检测装置及实施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五金制品
,具体是涉及基于红外技术的智能加工用检测装置及实施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五金:传统的五金制品,也称“小五金”。指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经人工加工可以制成刀、剑等艺术品或金属器件。现代社会的五金更为广泛,例如五金工具、五金零部件、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以及安防用品等。小五金产品大都不是最终消费品。
[0003]在五金工件加工后需要对其加工后的切口进行检测,通过检测设备来判断切口的位置大小是否符合规格,而不同五金工件的形状大小和切口的形状大小都不相同,所以在对不同五金工件进行检测时的方法也不一样,如图1和图2所示的五金工件,工件呈L形,工件的水平面开设有U形切口,工件的底面开设有矩形切口,工件的垂直面设有异形切口,异形切口为长方形和圆形的组合,圆形轴心处于长方形的中心点,并且圆形的直径大于长方形的宽,针对此五金工件的U形切口粗糙度和裂纹情况的检测,需要提出基于红外技术的智能加工用检测装置对其进行快速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了基于红外技术的智能加工用检测装置,包括有输送工件的输送机构,以及导向条,导向条设置于输送机构输出端的一侧;以及定位机构,定位机构设置于导向条上,定位机构的输出端设有弧面卡位板;以及用于驱动工件位移的拨料机构,拨料机构设置于输送机构的一侧并远离导向条;以及卸料门,卸料门设置于输送机构的一侧,并且卸料门处于拨料机构的工作方向。
[0006]优选的,定位机构包括导向杆,导向杆对称设置于弧面卡位板上,导向条上开设有插接口,插接口内设有横向的内撑板,两个导向杆贯穿并与其滑动连接,导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内撑板和弧面卡位板;以及按压板,按压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向杆的底端连接;以及接触传感器,设置于内撑板的底部。
[0007]优选的,拨料机构包括双向驱动组件,双向驱动组件设置于输送机构的一侧;以及气缸架,气缸架设置于双向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双向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气缸架的底部连接;以及推动气缸,推动气缸设置于气缸架上;以及内张组件,内张组件设置于推动气缸的输出端,并且内张组件与气缸架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内张组件包括支撑板,支撑板设置于气缸架上并与其滑动连接;以及扩张板,扩张板分别位于支撑板的两侧并与其滑动连接,扩张板上设有第二弹簧,扩张板通过第二弹簧与支撑板连接。
[0009]优选的,拨料机构还包括活动板,活动板上对称设有限位杆,限位杆贯穿气缸架并与其滑动连接,限位杆上套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活动板和气缸架。
[0010]优选的,双向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架,电机架设置于输送机构上并与其固定连接;以及驱动杆,驱动杆设置于电机架上并与其可转动连接,驱动杆的输出端与气缸架固定连接;以及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设置于电机架上并与其固定连接,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驱动杆的受力端连接。
[0011]优选的,卸料门包括门板,输送机构靠近拨料机构处开设有卸料缺口,门板位于卸料缺口处;以及连动杆,门板通过连动杆与输送机构可转动连接,双向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设置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第二皮带轮设置于连动杆上,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0012]优选的,输送机构包括支撑架;以及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分别设置于支撑架的两端并与其可转动连接;以及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设置于支撑架上,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轮组连接;以及同步带,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0013]优选的,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的结构一致,第一轮组包括转动杆,转动杆设置于输送机构的一端并与其可转动连接,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杆连接;以及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分别设置于转动杆的两端并与其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基于红外技术的智能加工用检测装置的实施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一、工作人员将工件放置于输送机构的输出端,并且将工件的异形切口处插入至导向条上,输送机构的输出端驱动工件移动至检测区域;步骤二、当弧面卡位板处于工件的异形口时,通过第一弹簧的推动使弧面卡位板卡入工件的异形切口内,导向杆带动按压板上升贴至接触传感器的输出端,接触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暂停输送机构工作;步骤三、控制器打开红外检测模块,图像采集镜头拍摄一张待测工件待测表面的照片,超声波距离感应器测量得到检测机构移动平台与待测工件的垂直距离,主控计算机通过对以上两个数据进行整合计算,计算出待测工件待测表面的面积,随后激光束发射和热像仪热图像采集对整个平面进行检测,最后由主控计算机进行工件的图像处理和表面损伤检测;步骤四、双向驱动组件开始工作,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驱动杆转动,驱动杆带动气缸架进行转动,气缸架通过内张组件带动工件由打开后的卸料门卸出。
[001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申请通过输送机构、导向条、定位机构、弧面卡位板、拨料机构和卸料门的设置,实现了对工件检测时的辅助限位,并且将合格工件和瑕疵品进行及时分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6]2.本申请通过弧面卡位板、导向杆、第一弹簧、按压板和接触传感器的设置,可以在工件处于检测区域时及时受到信号,而且工件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无法轻易的脱离弧面卡位板,以达到位置限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向条和定位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气缸架、推动气缸、内张组件和活动板的俯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轮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为:1

输送机构;1a

支撑架;1b

第一轮组;1b1

转动杆;1b2

第一同步轮;1b3

第二同步轮;1c

第二轮组;1d

第二伺服电机;1e

同步带;2

导向条;2a

插接口;2a1

内撑板;3

定位机构;3a

弧面卡位板;3b

导向杆;3b1

第一弹簧;3c

按压板;3d

接触传感器;4

拨料机构;4a

双向驱动组件;4a1

电机架;4a2

驱动杆;4a3

伺服电机;4a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红外技术的智能加工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输送工件的输送机构(1),以及导向条(2),导向条(2)设置于输送机构(1)输出端的一侧;以及定位机构(3),定位机构(3)设置于导向条(2)上,定位机构(3)的输出端设有弧面卡位板(3a);以及用于驱动工件位移的拨料机构(4),拨料机构(4)设置于输送机构(1)的一侧并远离导向条(2);以及卸料门(5),卸料门(5)设置于输送机构(1)的一侧,并且卸料门(5)处于拨料机构(4)的工作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技术的智能加工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机构(3)包括导向杆(3b),导向杆(3b)对称设置于弧面卡位板(3a)上,导向条(2)上开设有插接口(2a),插接口(2a)内设有横向的内撑板(2a1),两个导向杆(3b)贯穿3a1并与其滑动连接,导向杆(3b)上套设有第一弹簧(3b1),第一弹簧(3b1)的两端分别抵触内撑板(2a1)和弧面卡位板(3a);以及按压板(3c),按压板(3c)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向杆(3b)的底端连接;以及接触传感器(3d),设置于内撑板(2a1)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技术的智能加工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拨料机构(4)包括双向驱动组件(4a),双向驱动组件(4a)设置于输送机构(1)的一侧;以及气缸架(4b),气缸架(4b)设置于双向驱动组件(4a)的输出端,双向驱动组件(4a)的输出端与气缸架(4b)的底部连接;以及推动气缸(4c),推动气缸(4c)设置于气缸架(4b)上;以及内张组件(4d),内张组件(4d)设置于推动气缸(4c)的输出端,并且内张组件(4d)与气缸架(4b)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红外技术的智能加工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张组件(4d)包括支撑板(4d1),支撑板(4d1)设置于气缸架(4b)上并与其滑动连接;以及扩张板(4d2),扩张板(4d2)分别位于支撑板(4d1)的两侧并与其滑动连接,扩张板(4d2)上设有第二弹簧(4d3),扩张板(4d2)通过第二弹簧(4d3)与支撑板(4d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红外技术的智能加工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拨料机构(4)还包括活动板(4e),活动板(4e)上对称设有限位杆(4e1),限位杆(4e1)贯穿气缸架(4b)并与其滑动连接,限位杆(4e1)上套设有第三弹簧(4e2),第三弹簧(4e2)的两端分别抵触活动板(4e)和气缸架(4b)。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红外技术的智能加工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双向驱动组件(4a)包括电机架(4a1),电机架(4a1)设置于输送机构(1)上并与其固定连接;以及驱动杆(4a2),驱动杆(4a2)设置于电机架(4a1)上并与其可转动连接,驱动杆(4a2)的输出端与气缸架(4b)固定连接;以及伺服电机(4a3),伺服电机(4a3)设置于电机架(4a1)上并与其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正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东宝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