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流刺激眼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662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电流刺激眼罩,该微电流刺激眼罩包括:主壳体、连接组件以及微电流衬垫组件。连接组件的一侧对应安装于主壳体内部,微电流衬垫组件对应套设于连接组件的另一侧。微电流衬垫组件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微电流衬垫以及第二微电流衬垫,第一微电流衬垫以及第二微电流衬垫分别与连接组件对应连接,并且第一微电流衬垫以及第二微电流衬垫均具有电源插孔,该电源插孔能够通过对应的导线连接外部专用电源,从而使得第一微电流衬垫以及第二微电流衬垫分别引入微电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电流刺激眼罩通过微电流衬垫组件引入微电流对使用者眼部周围的皮肤施加微电流刺激,从而达到有针对性地舒缓眼部肌肉的效果。而达到有针对性地舒缓眼部肌肉的效果。而达到有针对性地舒缓眼部肌肉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电流刺激眼罩


[0001]本技术涉及美容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电流刺激眼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智能化发展,电脑和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长期使用电脑工作的人来说,长时间不间断的面对电脑屏幕会对使眼睛干涩、疲劳,长期的刺激会导致眼疾,而且电脑和手机的长时间观看,会造成眼中分泌的润滑物减少,导致近视眼。医学研究证明,视疲劳性眼疾是由于眼睛过度疲劳造成眼睛睫状肌压力过大,眼肌收缩和松弛的弹性变弱,眼肌周围血液循环系统携氧量减少,对大脑的命令不敏感,出现看东西模糊,酸痛等症状。
[0003]为了舒缓眼部肌肉,许多人选择佩戴医疗用眼罩来缓解眼部肌肉的疲劳。然而,现有的用于缓解眼部疲劳的眼罩一般采用蒸汽熏蒸或磁疗进行,其缓解效果一般或难以控制作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医疗用眼罩对眼部疲劳缓解效果一般且作用范围难以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微电流刺激眼罩。
[0005]一种微电流刺激眼罩,该微电流刺激眼罩包括主壳体、连接组件以及微电流衬垫组件。连接组件的一侧对应安装于主壳体内部,微电流衬垫组件对应套设于连接组件的另一侧。
[0006]主壳体包括眼罩壳体、调节阀以及转轴,调节阀以及转轴安装于眼罩壳体内部。其中,眼罩壳体具有罩体、气雾通道以及安装槽。气雾通道贯通安装槽的侧壁并连通安装槽以及罩体,调节阀以及转轴安装于安装槽内。
[0007]罩体具有镜面对称的第一眼罩壳以及第二眼罩壳,连接组件分别对应安装于第一眼罩壳以及第二眼罩壳。
[0008]微电流衬垫组件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微电流衬垫以及第二微电流衬垫,第一微电流衬垫以及第二微电流衬垫分别与连接组件对应连接,并且第一微电流衬垫以及第二微电流衬垫均具有电源插孔,该电源插孔能够通过对应的导线连接外部专用电源,从而使得第一微电流衬垫以及第二微电流衬垫分别引入微电流。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安装槽设置于第一眼罩壳以及第二眼罩壳之间,并连接第一眼罩壳以及第二眼罩壳。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气雾通道具有进气口以及排气口,进气口设置于第一眼罩壳以及第二眼罩壳连接处远离连接组件的一侧,也即设置于安装槽的侧壁外侧;排气口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眼罩壳的外侧端以及第二眼罩壳的外侧端。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安装槽的内壁具有进气孔、第一分流孔、第二分流孔以及通孔;安装槽通过进气孔与进气口连通;安装槽通过第一分流孔与第一眼罩壳连通,安
装槽通过第二分流孔与第二眼罩壳连通;通孔设置于安装槽的底壁。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排气口包括第一排气口以及第二排气口,第一排气口设置于第一眼罩壳内部远离安装槽的一端,第二排气口设置于第二眼罩壳内部远离安装槽的一端。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调节阀具有旋钮、阀片以及卡槽,旋钮设置于阀片一端面的外侧,卡槽设置于该端面的内侧,阀片的另一端套接于安装槽内。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阀片的侧壁设置有一开放窗口,该开放窗口可同时连通第一分流孔、第二分流孔以及进气孔。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转轴具有对应于卡槽的卡块以及环状抵片,卡块设置于转轴的一端,并通过通孔以及阀片的敞口端连接至卡槽;环状抵片设置与转轴的另一端,并与安装部的底壁外侧抵接。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分别与第一眼罩壳以及第一微电流衬垫连通;第二连接件分别与第二微电流衬垫第二眼罩壳连通。
[0017]上述的微电流刺激眼罩通过微电流衬垫组件引入微电流对使用者眼部周围的皮肤施加微电流刺激,从而达到有针对性地舒缓眼部肌肉的效果。其中,微电流衬垫组件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微电流衬垫以及第二微电流衬垫,第一微电流衬垫以及第二微电流衬垫均具有电源插孔,并分别通过对应导线连接外部专用电源,从而分别引入微电流对使用者眼部周围的皮肤施加微电流刺激,其对使用者眼部肌肉疲劳的缓解更加有效。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微电流刺激眼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微电流刺激眼罩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微电流刺激眼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微电流刺激眼罩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微电流刺激眼罩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请参阅图1,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微电流刺激眼罩,该微电流刺激眼罩包括:主壳体1、连接组件2以及微电流衬垫组件3。连接组件2的一侧对应安装于主壳体1内部,微电流衬垫组件3对应套设于连接组件2的另一侧。在实际应用中,主壳体1作为微电流刺激眼罩的主体能够将连接组件2以及微电流衬垫组件3固定成型,并适应人体面部从而提高微电流刺激眼罩与面部的贴合度,进而提升使用体验;而微电流衬垫组件3与人体面部直接接触,并能够通过连接专用电源产生微电流对面部皮肤施加微电流刺激。
[0025]请参阅图1,主壳体1包括眼罩壳体11、调节阀12以及转轴13,调节阀12以及转轴13安装于眼罩壳体11内部。眼罩壳体11作为支撑主体,在使用者进行佩戴时提供强度支撑,调节阀12和转轴13在用于对进入眼罩壳体11的药物气雾流量进行调节。其中,眼罩壳体11具有罩体111、气雾通道112以及安装槽113。安装槽113贯穿罩体111的顶侧表面和底侧表面设置于罩体111的中部,调节阀12和转轴13安装于安装槽113内,气雾通道112贯通安装槽113的侧壁并连通安装槽113以及罩体111。在实际应用时,药物气雾通过气雾通道112依序流经安装槽113、罩体111、连接组件2以及微电流衬垫组件3从而接触使用者的眼部,而调节阀12和转轴13在安装槽113中对气雾流量进行调节。
[0026]请参阅图1和图2,罩体111具有镜面对称的第一眼罩壳1111以及第二眼罩壳1112,连接组件2分别对应安装于第一眼罩壳1111以及第二眼罩壳1112,安装槽113设置于第一眼罩壳1111以及第二眼罩壳1112之间,并连接第一眼罩壳1111以及第二眼罩壳1112。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眼罩壳1111与第二眼罩壳1112相互独立,并且彼此通过安装槽113连通,在进行气雾输入时,第一眼罩壳1111以及第二眼罩壳1112能够分别通过连接组件2对双眼进行相对独立的给药工作。气雾通道112的进气口1121设置于第一眼罩壳1111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电流刺激眼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连接组件以及微电流衬垫组件;连接组件的一侧对应安装于主壳体内部,微电流衬垫组件对应套设于连接组件的另一侧;主壳体包括眼罩壳体、调节阀以及转轴,调节阀以及转轴安装于眼罩壳体内部;其中,眼罩壳体具有罩体、气雾通道以及安装槽;气雾通道贯通安装槽的侧壁并连通安装槽以及罩体,调节阀以及转轴安装于安装槽内;罩体具有镜面对称的第一眼罩壳以及第二眼罩壳,连接组件分别对应安装于第一眼罩壳以及第二眼罩壳;微电流衬垫组件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微电流衬垫以及第二微电流衬垫,第一微电流衬垫以及第二微电流衬垫分别与连接组件对应连接,并且第一微电流衬垫以及第二微电流衬垫均具有电源插孔,该电源插孔能够通过对应的导线连接外部专用电源,从而使得第一微电流衬垫以及第二微电流衬垫分别引入微电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流刺激眼罩,其特征在于,安装槽设置于第一眼罩壳以及第二眼罩壳之间,并连接第一眼罩壳以及第二眼罩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电流刺激眼罩,其特征在于,气雾通道具有进气口以及排气口,进气口设置于第一眼罩壳以及第二眼罩壳连接处远离连接组件的一侧,也即设置于安装槽的侧壁外侧;排气口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眼罩壳的外侧端以及第二眼罩壳的外侧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秀迎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楷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