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657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轿架结构,包括托架、第一斜拉杆和第二斜拉杆,所述托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侧梁,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相互平行,所述侧梁连接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的中央设置有第一立梁,所述第二横梁的中央设置有第二立梁,两个所述第二斜拉杆一端与第二立梁相连,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横梁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一横梁包括靠近电梯对重的加强段和远离电梯对重的常规段,所述第一斜拉杆的一端与第一立梁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横梁的常规段相连;所述第一横梁的加强段的内侧设置有内加强板,所述加强段的外侧设置有外加强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取消电梯对重侧的斜拉杆使轿架与对重的安全距离可以进一步缩小,节约对重侧井道空间。对重侧井道空间。对重侧井道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轿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是涉及一种轿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轿架是电梯轿厢的承载结构,轿架整体结构强度直接影响电梯运行的平稳性及舒适性。目前当轿厢深度过深时,轿架两侧一般采用增加斜拉杆的方法,来增加托架及轿架的强度,防止托架及轿架受力变形,影响电梯的安全性及舒适性。斜拉杆一端固定在立梁上,另一端固定在托架上,以此来增加轿架整体强度。轿架两侧增加斜拉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托架及轿架的整体强度,但斜拉杆结构由于本身结构特点,特别是对重侧,为保证井道运动部件之间的安全距离,轿厢对重侧需要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在满足电梯运行条件下,导致斜拉杆占用一定的井道空间,减少了井道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轿架结构,提高了轿架强度,减少对重侧空间占用,提高井道空间利用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轿架结构,包括托架、第一斜拉杆和第二斜拉杆,所述托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侧梁,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相互平行,所述侧梁连接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的中央设置有第一立梁,所述第二横梁的中央设置有第二立梁,两个所述第二斜拉杆一端与第二立梁相连,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横梁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一横梁包括靠近电梯对重的加强段和远离电梯对重的常规段,所述第一斜拉杆的一端与第一立梁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横梁的常规段相连;所述第一横梁的加强段的内侧设置有内加强板,所述加强段的外侧设置有外加强板,所述外加强板与第一横梁螺栓连接。
[0006]优选的是,所述外加强板包括与第一横梁相贴合的主体部和垂直于主体部的折弯部,所述主体部和折弯部之间焊接有三角形的加强筋,所述折弯部与第一立梁螺栓连接。
[0007]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均为U型钢,所述U型钢的内侧间隔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U型钢的两个侧面相抵。
[0008]优选的是,所述托架上设置有中间梁,所述中间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中部相连。
[0009]优选的是,所述中间梁的下方设置有水平的支架梁,所述支架梁与中间梁转动连接,所述支架梁的两端设置有滚轮。
[0010]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立梁包括两段平行相对的折弯件,所述折弯件包括底面和垂直于底面两侧的长折弯边和短折弯边,所述两段折弯件的短折弯边之间连接有支撑条。
[001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2]本技术轿架结构,包括托架、第一斜拉杆和第二斜拉杆,托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侧梁,第一横梁的中央设置有第一立梁,第二横梁的中央设置有第二立梁,两个
第二斜拉杆一端与第二立梁相连,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横梁的两端相连,第一横梁包括靠近电梯对重的加强段和远离电梯对重的常规段,第一斜拉杆的一端与第一立梁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横梁的常规段相连,通过取消电梯对重侧的斜拉杆使轿架与对重的安全距离可以进一步缩小,节约对重侧井道空间;第一横梁的加强段的内侧设置有内加强板,加强段的外侧设置有外加强板,外加强板与第一横梁螺栓连接,使用内加强板和外加强板提高了第一横梁的抗弯强度,双重加强托架及轿架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4]附图1为本技术轿架结构的立体图;
[0015]附图2为本技术轿架结构的立体图;
[0016]附图3为附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17]其中:1、托架;11、第一横梁;111、加强段;112、常规段;12、第二横梁;13、侧梁;14、内加强板;15、外加强板;152、折弯部;153、加强筋;16、支撑板;17、中间梁;2、第一斜拉杆;3、第二斜拉杆;4、第一立梁;41、折弯件;411、长折弯边;412、短折弯边;42、支撑条;5、第二立梁;6、支架梁;7、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9]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0]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为本技术轿架结构,包括托架1、第一斜拉杆2和第二斜拉杆3,托架1用于承载轿厢,托架1包括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和侧梁13,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相互平行,两个侧梁13于端部连接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形成一个矩形框架。第一横梁11的中央安装有第一立梁4,第二横梁12的中央安装有第二立梁5。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均为U型钢,U型钢的内侧间隔焊接有支撑板16,支撑板16与U型钢的两个侧面相抵,提高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的强度。第一立梁4包括两段平行相对的折弯件41,折弯件41包括底面和垂直于底面两侧的长折弯边411和短折弯边412,两段折弯件41的短折弯边412之间连接有支撑条42,该结构既节省了钢材原料,无需消耗成本更高的钢管或其他材料,又提高了折弯件41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第一立梁4更加稳固。第二立梁5的结构与第一立梁4相同。
[0021]两个第二斜拉杆3一端与第二立梁5相连,具体的,两个第二斜拉杆3一端分别与同侧的折弯件41相连,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横梁12的两端相连,第二斜拉杆3、第二立梁5和第二横梁12之间形成了三角形结构,提高了轿架的强度。第一横梁11包括靠近电梯对重的加强
段111和远离电梯对重的常规段112,第一斜拉杆2的一端与第一立梁4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横梁11的常规段112相连。
[0022]如附图3所示,第一横梁11的加强段111的内侧焊接有内加强板14,以提高抗弯强度,加强段111的外侧安装有外加强板15,外加强板15与第一横梁11螺栓连接,从而双重加强托架1及轿架的整体强度。外加强板15包括与第一横梁11相贴合的主体部和垂直于主体部的折弯部152,主体部和折弯部152之间焊接有三角形的加强筋153,提高了外加强板15本体的强度,折弯部152与第一立梁4螺栓连接,外加强板15分别与第一横梁11和第一立梁4相抵,提高了结构的抗变形能力。
[0023]如附图2所示,托架1上安装有中间梁17,中间梁1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的中部相连,进一步提高了托架1的承载能力,中间梁17的下方安装有水平的支架梁6,支架梁6与中间梁17转动连接,支架梁6的两端转动连接有滚轮7,使托架1起落更加平稳。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第一斜拉杆和第二斜拉杆,所述托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侧梁,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相互平行,所述侧梁连接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的中央设置有第一立梁,所述第二横梁的中央设置有第二立梁,两个所述第二斜拉杆一端与第二立梁相连,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横梁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一横梁包括靠近电梯对重的加强段和远离电梯对重的常规段,所述第一斜拉杆的一端与第一立梁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横梁的常规段相连;所述第一横梁的加强段的内侧设置有内加强板,所述加强段的外侧设置有外加强板,所述外加强板与第一横梁螺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强板包括与第一横梁相贴合的主体部和垂直于主体部的折弯部,所述主体部和折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瑞杰江旭郑尧张建宏
申请(专利权)人: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