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澄清系统的重介质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621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澄清系统的重介质回收系统,所述重介质回收系统包括混料循环液装置、砂料回收装置、磁料回收装置和污泥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混料循环液装置用于提取澄清系统主体的底部的泥料混合液,该泥料混合液包裹有含磁粉和砂料的重介质料;所述砂料回收装置用于砂料的剥离和回收,所述磁料回收装置用于磁料的分离和回收,所述污泥处理装置用于进行后续污泥脱水处理。该系统通过管线的连通与相关阀门的启闭/调控,即实现多模式运行的灵活调控与重介质的高效回收,从而实现载体的高效循环回收率,降低载体的损耗率,优化了澄清系统对于悬浮物、浊度、TP、藻类、非溶解性COD等污染物运行效果,且降低了介质消耗与运行费用。且降低了介质消耗与运行费用。且降低了介质消耗与运行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澄清系统的重介质回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澄清系统的重介质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高效沉淀池或高速澄清池,通过投加混凝剂、并加载重密度介质,实现高速沉淀与污染处理效果。介质通过单一回收装置(单一的水力旋流分离器,或者磁鼓分离机)进行砂介质或磁介质的单一性回收,回收效果不佳,造成介质循环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澄清系统的重介质回收系统,以消除或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更多个缺陷。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所述重介质回收系统包括混料循环液装置、砂料回收装置、磁料回收装置和污泥处理装置;
[0006]其中,所述混料循环液装置用于提取澄清系统主体的底部的泥料混合液,该泥料混合液包裹有含磁粉和砂料的重介质料;
[0007]所述砂料回收装置用于砂料的剥离和回收,所述砂料回收装置的入流口通过第一管线与所述混料循环液装置连接,以将泥料混合液从混料循环液装置传输至砂料回收装置;所述砂料回收装置的排液口通过第二管线与所述污泥处理装置连接,以将泥料混合液处理后的轻混合液输送至污泥处理装置;所述砂料回收装置的回流口通过第三管线与澄清系统主体连接,以将泥料混合液处理后的重砂介质回流至澄清系统主体;
[0008]所述磁料回收装置用于磁料的分离和回收,所述磁料回收装置的入流口通过第四管线与所述混料循环液装置连接,以将泥料混合液从混料循环液装置传输至磁料回收装置;所述磁料回收装置的排液口通过第五管线与所述污泥处理装置连接,以将泥料混合液处理后的脱磁混合液输送至污泥处理装置;所述磁料回收装置的回流口通过第六管线与澄清系统主体连接,以将泥料混合液处理后的磁料回流至澄清系统主体;
[0009]所述污泥处理装置用于进行后续污泥脱水处理。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介质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七管线,所述第七管线从所述第二管线或所述砂料回收装置的排液口连接至所述磁料回收装置的入流口。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回收系统还包括第八管线,所述第八管线从所述第五管线或所述磁料回收装置的排液口连接至所述砂料回收装置的入流口。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砂料回收装置呈倒锥体结构,以产生水力离心涡流;所述砂料回收装置的入流口位于其侧面,其排液口位于顶部,其回料口位于底部。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料回收装置包括转筒和在转筒内局部布置的磁性构件、预设刮刀;所述磁料回收装置的入流口位于顶部或侧部,其排液口和回流口位于底部。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控
制阀,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四管道上设有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五管道上设有第五控制阀,所述第六管道上设有第六控制阀。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七管道上设有第七控制阀,所述第七管道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至所述磁料回收装置的入流口,所述第七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的部位位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下游。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八管道上设有第八控制阀,所述第八管道从所述第五管道连接至所述砂料回收装置的入流口,所述第八管道与所述第五管道连接的部位位于所述第五控制阀的上游。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和第四管道汇合连接至混料循环液装置的出液总管;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五管道汇合连接至污泥处理装置的进液总管。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澄清系统主体为循环回流的澄清系统,包括混合区、载体/回流反应区、絮凝区和澄清分离区。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澄清系统主体为污水处理系统的沉淀池或澄清池。
[00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澄清系统的重介质回收系统,可获得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重介质回收系统通过管线的连通与相关阀门的启闭/调控,即实现多模式运行的灵活调控与重介质的高效回收,从而实现载体的高效循环回收率,降低载体的损耗率,优化了澄清系统对于悬浮物、浊度、TP、藻类、非溶解性COD等污染物运行效果,且降低了介质消耗与运行费用。
[0021]本技术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技术的实践而获知。本技术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到并获得。
[0022]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技术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附图说明
[002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制的,而只是为了示出本技术的原理。为了便于示出和描述本技术的一些部分,附图中对应部分可能被放大,即,相对于依据本技术实际制造的示例性装置中的其它部件可能变得更大。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澄清系统的重介质回收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重介质回收系统核心回料部件的连通形式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砂料回收装置;2、磁料回收装置;3、混料循环液装置;4、澄清系统主体;5、污泥处理装置;11、第一管线;13、第二管线;12、第三管线;21、第四管线;23、第五管线;22、第六管线;41、第七管线;42、第八管线;a1、第一控制阀;a3、第二控制阀;a2、第三控制阀;b1、第四控制阀;b3、第五控制阀;b2、第六控制阀;c、第七控制阀;d、第八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9]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30]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0031]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术语“连接”在本文不仅可以指直接连接,也可以表示存在中间物的间接连接。
[0032]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003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澄清系统的重介质回收系统,通过管线的连通与相关阀门的启闭/调控,即实现多模式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澄清系统的重介质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介质回收系统包括混料循环液装置、砂料回收装置、磁料回收装置和污泥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混料循环液装置用于提取澄清系统主体的底部的泥料混合液,该泥料混合液包裹有含磁粉和砂料的重介质料;所述砂料回收装置用于砂料的剥离和回收,所述砂料回收装置的入流口通过第一管线与所述混料循环液装置连接,以将泥料混合液从混料循环液装置传输至砂料回收装置;所述砂料回收装置的排液口通过第二管线与所述污泥处理装置连接,以将泥料混合液处理后的轻混合液输送至污泥处理装置;所述砂料回收装置的回流口通过第三管线与澄清系统主体连接,以将泥料混合液处理后的重砂介质回流至澄清系统主体;所述磁料回收装置用于磁料的分离和回收,所述磁料回收装置的入流口通过第四管线与所述混料循环液装置连接,以将泥料混合液从混料循环液装置传输至磁料回收装置;所述磁料回收装置的排液口通过第五管线与所述污泥处理装置连接,以将泥料混合液处理后的脱磁混合液输送至污泥处理装置;所述磁料回收装置的回流口通过第六管线与澄清系统主体连接,以将泥料混合液处理后的磁料回流至澄清系统主体;所述污泥处理装置用于进行后续污泥脱水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澄清系统的重介质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介质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七管线,所述第七管线从所述第二管线或所述砂料回收装置的排液口连接至所述磁料回收装置的入流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澄清系统的重介质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回收系统还包括第八管线,所述第八管线从所述第五管线或所述磁料回收装置的排液口连接至所述砂料回收装置的入流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澄清系统的重介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富海李宏杰韩征李国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