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和多面板显示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和多面板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以优异的功率效率和高可靠性实现窄边框的显示装置和多面板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来,随着进入信息时代,在视觉上表达电信息信号的显示器领域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响应于此,已经开发了具有诸如薄厚度、轻重量和低功耗的优异性能的各种显示装置。这种显示装置的具体示例包括液晶显示装置(LCD)、等离子显示面板装置(PDP)、场发射显示装置(FED)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LED)。
[0003]通常,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和沿着显示区域的周缘限定的非显示区域;多个驱动电路,所述多个驱动电路设置在非显示区域中;以及印刷电路板(PCB),其向多个驱动电路提供控制信号。连接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的多条连接线设置在非显示区域中。非显示区域被显示面板的黑矩阵或壳体阻挡,使得图像基本上不被显示,并且通常将该区域称为边框区域。为了利用相同面积增加有效显示画面尺寸,驱动电路和连接线设置在对应于非显示区域的显示面板的下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上表面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多条信号线,所述多条信号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上并且电连接到所述显示单元;多条连接线,所述多条连接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下方,以及多条侧部线,所述多条侧部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侧表面上,并且连接所述多条信号线和所述多条连接线,所述多条侧部线中的每一条包括: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侧表面上并且由第一导电颗粒形成;以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覆盖所述第一导电层,并且由粒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颗粒的粒度的第二导电颗粒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颗粒的粒度为10nm至400nm,并且所述第二导电颗粒的粒度为1μm至5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之和为4μm至10μm,并且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为1μm至6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之比为1:0.3至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通过烧结所述第一导电颗粒而形成的第一导电部分,并且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通过烧结所述第二导电颗粒而形成的第二导电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具有其中所述第二导电颗粒彼此接触以聚合的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在所述第二导电颗粒彼此接触的部分中具有颈部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一导电颗粒和树脂,并且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二导电颗粒和树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基于所述第一导电颗粒和树脂的总和,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10重量%至30重量%的树脂,并且基于所述第二导电颗粒和树脂的总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20重量%至40重量%的树脂。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多条信号线、所述第一基板的侧表面和所述多条连接线直接接触,并且所述第二导电层覆盖所述第一导电层并且与所述多条信号线和所述多条连接线直接接触。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多条侧部线并且包括黑色材料。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保护层形成为一个层,以围绕所述第一基板的全部侧表面并且覆盖全部所述多条侧部线,或者所述保护层被图案化为对应于所述多条侧部线中的每一条。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上以与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