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拧干拖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6059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拧干拖把,涉及清洁工具领域,旨在解决单向锁止结构或拖把杆无法正常复位,这样就使得拖把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下杆与套筒之间设置有单向转动组件,单向转动组件包括相互嵌合且设置在套筒内周壁上的单向转动配件一和设置在下杆上的单向转动配件二,当单向转动配件一相对单向转动配件二发生正、反方向转动时,单向转动配件一沿下杆半径的长度方向向套筒位移且单向转动配件二静止或者单向转动配件二沿下杆半径的长度方向向下杆位移且单向转动配件一静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令拖把在发生单向转动时更加稳定,结构强度得到保证,不容易发生单向锁止结构脱离而无法进行单向转动的情况。单向锁止结构脱离而无法进行单向转动的情况。单向锁止结构脱离而无法进行单向转动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拧干拖把


[0001]本技术涉及清洁工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拧干拖把。

技术介绍

[0002]拖把,又称墩地抹布,指擦洗地面的长柄清洁工具,亦泛指长柄清洁工具。拖把应源于抹布。
[0003]即主要包括板体,在板体上部铰接有拖把杆,下部覆盖有墩布。现有平板拖把在使用后需要人工将墩布取下,之后人工进行清洗、拧干然后再重新进行安装,这样不仅使得现有的平板拖把的使用不够方便,而且进行清洗与拧干时需要手工进行操作,劳动强度大,不够卫生,这样无疑对现有的平板拖把的使用造成了极大的限制。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易操控自拧拖把,申请号为CN201520554512.2,包括拖把主板和至少两个活动设置在拖把主板上的拖把侧板,拖把主板上活动连接有套筒,套筒内穿设有拖把杆,且拖把杆与转动设置在拖把主板上的旋转座相连,旋转座与拖把侧板上通过易安装结构连接有清洁件,套筒与拖把杆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连接,套筒上设有能够相对于套筒摆动的控制件,控制件一侧与拖把杆之间设有用于限定拖把杆单向周向转动方向和/或周向锁止拖把杆的单向锁止结构。
[0005]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平板拖把使用不便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中由于拖把杆与旋转座直接传动相连,拧干时旋转拖把杆带动旋转座转动,完成拧干操作时通过控制件解除单向锁止结构,在复位力作用下旋转头带动拖把杆周向转动,这就使得拖把侧板复位过程中拖把杆快速回转,长时间操作易造成拖把单向锁止结构部件磨损,单向锁止结构或拖把杆无法正常复位,这样就使得拖把无法正常工作。
[0006]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6414233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套筒和穿设于套筒的拖把下杆且套筒与拖把下杆周向双向可转动相连,拖把下杆的下端通过具有至少一个摆动方向的第一摆动连接结构与拧干旋转头相连,套筒的下端通过具有至少一个摆动方向的第二摆动连接结构与拖把主板相连,且第一摆动连接结构和第二摆动连接结构的摆动方向相同,拧干旋转头穿设于拖把主板中,在拖把主板侧部铰接有至少一块拖把副板,套筒内还穿设有拖把上杆,套筒与拖把上杆或拖把下杆之间设有能使套筒与拖把上杆或拖把下杆周向单向转动相连的周向单向转动机构,拖把下杆与拖把上杆之间设有能使两者相连或分离从而实现拖把下杆和拖把上杆同步转动或分别独立动作的离合机构。
[0007]该方案解决了拖把杆与旋转座直接传动相连,拧干时旋转拖把杆带动旋转座转动,完成拧干操作时通过控制件解除单向锁止结构,在复位力作用下旋转头带动拖把杆周向转动,这就使得拖把侧板复位过程中拖把杆快速回转,长时间操作易造成拖把单向锁止结构部件磨损,单向锁止结构或拖把杆无法正常复位,这样就使得拖把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同时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拧干拖把,能够令拖把在发生单向转动时更加稳定,结构强度得到保证,不容易发生单向锁止结构脱离而无法进行单向转动的情况。
[0009]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拧干拖把,包括主板、转动连接在主板上的旋转头、与主板和旋转头通过周向双向转动组件转动连接的套筒,所述套筒内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下杆,所述下杆与周向双向转动组件之间设置有离合组件,所述下杆与套筒之间设置有单向转动组件,所述单向转动组件包括相互嵌合且设置在套筒内周壁上的单向转动配件一和设置在下杆上的单向转动配件二,当所述单向转动配件一相对单向转动配件二发生正、反方向转动时,所述单向转动配件一沿下杆半径的长度方向向套筒位移且单向转动配件二静止或者单向转动配件二沿下杆半径的长度方向向下杆位移且单向转动配件一静止。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们需要对主板上的旋转头进行单向转动的时候,人们能够通过转动下杆,此时下杆通过单向转动配件一和单向转动配件二来令其单向转动,令下杆通过离合组件来带动周向双向组件进行转动,由此使得与周向双向组件连接的旋转头得以在主板上发生转动,并且当人们需要令下杆和套筒相对于拖把的主板进行转动的时候,只需要令套筒和周向双向转动组件发生相对转动,即可实现下杆相对主板发生的各个方向的转动,而当下杆需要发生反向转动的时候,人们只需要令下杆发生位移,通过下杆来驱动离合组件发生脱离,即可使得下杆能够带动单向转动配件一和单向转动配件二发生脱离,从而使得旋转头不再受到单向转动配件一和单向转动配件二的限制,自由回转。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向转动配件一包括若干固定连接在套筒内周壁上且以其中心轴线环形阵列分布的单向齿,所述单向齿包括直面以及斜面,所述单向转动配件二包括沿下杆内沿直径方向滑动连接的两个单向转动块,两个所述单向转动块之间存在向外扩张的作用力,所述单向转动块远离下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相邻两个单向齿之间。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杆呈中空状,且所述下杆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同轴设置的两个通口,所述单向转动块滑动连接在通口内,两个所述单向转动块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一。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向转动块包括滑动连接在通口内的滑块以及与其远离相邻单向转动块一侧固定连接的单向块,所述单向块朝向斜面的一侧以及其底面均开设有导向弧面,两个所述滑块相互朝向一侧均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弹性件一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容纳槽内,且所述弹性件一的自然长度大于两个容纳槽的槽深之和。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离合组件包括与周向双向转动组件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筒、下端滑动连接在连接筒内的圆柱、可拆卸连接圆柱上端以及下杆的插柱一,所述圆柱的下端与连接筒的内周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圆柱的外侧套设有位于连接筒和插柱一之间的弹性件二。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弹性件二,从而使得当离合组件发生脱离情况的时候,能够通过弹性件二发生弹性形变来积蓄弹性势能,并且在人为的作用力消失以后,弹性件二恢复弹性形变过程中释放的弹力来令连接筒和插柱一发生相对滑动,由此令离合
组件回到啮合的状态。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筒的上端内圈固定连接有内径等于圆柱外径的挡圈,所述挡圈的底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圆柱的下端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嵌于限位槽内的限位块。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槽和限位块,从而使得当圆柱需要与连接筒进行可拆卸连接的时候,只需要限位块插入到限位槽内,即可使得限位块的周向转动受到限位。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插柱二,所述圆柱的中心轴线至插柱二的边线距离各异,所述插柱一的底面上开设有容纳插柱二的插槽,且所述插柱一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圈外径等于连接筒外径的限位圈一。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圆柱的中心轴线至插柱二的边线距离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拧干拖把,包括主板(1)、转动连接在主板(1)上的旋转头、与主板(1)和旋转头通过周向双向转动组件转动连接的套筒(3),所述套筒(3)内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下杆(10),所述下杆(10)与周向双向转动组件之间设置有离合组件,所述下杆(10)与套筒(3)之间设置有单向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转动组件包括相互嵌合且设置在套筒(3)内周壁上的单向转动配件一和设置在下杆(10)上的单向转动配件二,当所述单向转动配件一相对单向转动配件二发生正、反方向转动时,所述单向转动配件一沿下杆(10)半径的长度方向向套筒(3)位移且单向转动配件二静止或者单向转动配件二沿下杆(10)半径的长度方向向下杆(10)位移且单向转动配件一静止,所述单向转动配件一包括若干固定连接在套筒(3)内周壁上且以其中心轴线环形阵列分布的单向齿(34),所述单向齿(34)包括直面(341)以及斜面(342),所述单向转动配件二包括沿下杆(10)内沿直径方向滑动连接的两个单向转动块(12),两个所述单向转动块(12)之间存在向外扩张的作用力,所述单向转动块(12)远离下杆(10)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相邻两个单向齿(34)之间,所述下杆(10)呈中空状,且所述下杆(10)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同轴设置的两个通口(101),所述单向转动块(12)滑动连接在通口(101)内,两个所述单向转动块(1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一(124),所述单向转动块(12)包括滑动连接在通口(101)内的滑块(121)以及与其远离相邻单向转动块(12)一侧固定连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卫良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迷你汽车用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