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6040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包括:确定经过IFFT之后的时域信号中的正信号和负信号;使用第一组光发射单元发送正信号,使用第二组光发射单元将负信号翻转后发送。第一组光检测器接收第一组光发射单元发送的第一信号,第二组光检测器接收第二组光发射单元发送的第二信号;将第二信号翻转后与第一信号叠加,进行FFT。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发送保证了可见光信号的非负特性,相比于现有方案能够完全利用所有子载波,同时没有信号和时延损失。损失。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作为多载波调制的代表性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可见光通信以实现宽带高速数据传输。基本思想是将高速串行数据变换成多路相对低速的并行数据调制到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这种并行传输体制大大扩展了符号的脉冲宽度,提高了抗多径衰落的性能。但是,由于可见光传输一般使用强度调制/直接检测机制,发送信号受到非负实数约束。因此,传统射频OFDM方法无法直接应用于可见光通信。
[0003]为了保证可见光信号的非负性质,现有的传统光OFDM技术主要包括DCO-OFDM(直流偏置光OFDM,DC-Biased Optical OFDM)、ACO-OFDM(非对称限幅光OFDM,Asymmetrically Clipped Optical OFDM)和U-OFDM(单极性OFDM,Unipolar OFDM)等。DCO-OFDM对双极性信号施加直流偏置,将信号抬升到正数域;ACO-OFDM只调制奇数子载波,偶数子载波上不调制数据,经过IFFT(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变换后,时域信号具有反对称性质,只传输非负的信号即可;U-OFDM把时域信号的非负和负数部分分别在两个连续的OFDM符号中传输,以满足单极性约束。
[0004]现有的技术方案虽然都可以解决可见光信号必须非负的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各自的缺陷,具体来说:
[0005]DCO-OFDM:由于OFDM信号PAPR(峰均比,Peak Average Power Ratio)较大,接受器件功放限制,施加的直流偏置不能过大,容易造成信号损失。
[0006]ACO-OFDM:调制过程中只使用奇数子载波,这样就损失了一般的频谱资源,频带利用率低。
[0007]U-OFDM:占用两个OFDM符号进行传输,时延大,谱效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在保证可见光信号的非负特性时,存在的信号和时延损失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包括:
[0011]确定经过IFFT之后的时域信号中的正信号和负信号;
[0012]使用第一组光发射单元发送正信号,使用第二组光发射单元将负信号翻转后发送。
[0013]实施中,第一组光发射单元与第二组光发射单元的发射单元不同;或,
[0014]第一组光发射单元与第二组光发射单元的发射单元相同,预编码不同;或,
[0015]第一组光发射单元与第二组光发射单元的发射单元偏振方向不同。
[0016]实施中,第一组光发射单元与第二组光发射单元传输时采用的MCS相同。
[0017]实施中,第一组光发射单元与第二组光发射单元传输时的信道的特征值或路损的差值在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按使用第一组光发射单元发送正信号,使用第二组光发射单元将负信号翻转后发送:
[0018]差值小于预设门限值,或,
[0019]差值大于预设门限值,或,
[0020]差值位于预设门限范围内。
[0021]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0022]将传输时将采用的波形方案发送给接收端。
[0023]实施中,通过以下同步信令之一或者其组合将传输时将采用的波形方案发送给接收端:
[0024]接收端可见光设备为终端,发射端可见光设备为基站,同步信令承载在以下信令之一或者其组合上:
[0025]PDCCH信道的DCI、MAC CE信令、RRC信令;
[0026]接收端可见光设备为基站,发射端可见光设备为终端,同步信令承载在以下信令之一或者其组合上:
[0027]PUCCH信道的SR、MAC CE信令、RRC信令;
[0028]接收端可见光设备为基站,发射端可见光设备为基站,同步信令承载在以下信令之一或者其组合上:
[0029]X2接口信令、直连信令。
[0030]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0031]根据接收端上报的能力调整波形方案。
[0032]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包括:
[0033]第一组光检测器接收第一组光发射单元发送的第一信号,第二组光检测器接收第二组光发射单元发送的第二信号;
[0034]将第二信号翻转后与第一信号叠加,进行FFT。
[0035]实施中,第一组光检测器与第二组光检测器的光检测器不同;或,
[0036]第一组光检测器与第二组光检测器的光检测器相同,预编码不同;或,
[0037]第一组光检测器与第二组光检测器的光检测器偏振方向不同。
[0038]实施中,第一组光检测器与第二组光检测器传输时采用的MCS相同。
[0039]实施中,第一组光检测器与第二组光检测器传输时的信道的特征值或路损的差值在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将第二信号翻转后与第一信号叠加,进行FFT:
[0040]差值小于预设门限值,或,
[0041]差值大于预设门限值,或,
[0042]差值位于预设门限范围内。
[0043]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0044]接收发送端在传输时将采用的波形方案。
[0045]实施中,通过以下同步信令之一或者其组合接收发送端在传输时将采用的波形方
案:
[0046]接收端可见光设备为终端,发射端可见光设备为基站,同步信令承载在以下信令之一或者其组合上:
[0047]PDCCH信道的DCI、MAC CE信令、RRC信令;
[0048]接收端可见光设备为基站,发射端可见光设备为终端,同步信令承载在以下信令之一或者其组合上:
[0049]PUCCH信道的SR、MAC CE信令、RRC信令;
[0050]接收端可见光设备为基站,发射端可见光设备为基站,同步信令承载在以下信令之一或者其组合上:
[0051]X2接口信令、直连信令。
[0052]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0053]向发送端上报供接收端调整波形方案的能力。
[0054]一种信号发送装置,包括:
[0055]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0056]确定经过IFFT之后的时域信号中的正信号和负信号;
[0057]使用第一组光发射单元发送正信号,使用第二组光发射单元将负信号翻转后发送;
[0058]光发射单元,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发送信号。
[0059]实施中,第一组光发射单元与第二组光发射单元的发射单元不同;或,
[0060]第一组光发射单元与第二组光发射单元的发射单元相同,预编码不同;或,
[00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经过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之后的时域信号中的正信号和负信号;使用第一组光发射单元发送正信号,使用第二组光发射单元将负信号翻转后发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组光发射单元与第二组光发射单元的发射单元不同;或,第一组光发射单元与第二组光发射单元的发射单元相同,预编码不同;或,第一组光发射单元与第二组光发射单元的发射单元偏振方向不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组光发射单元与第二组光发射单元传输时采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相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组光发射单元与第二组光发射单元传输时的信道的特征值或路损的差值在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按使用第一组光发射单元发送正信号,使用第二组光发射单元将负信号翻转后发送:差值小于预设门限值,或,差值大于预设门限值,或,差值位于预设门限范围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将传输时将采用的波形方案发送给接收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同步信令之一或者其组合将传输时将采用的波形方案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可见光设备为终端,发射端可见光设备为基站,同步信令承载在以下信令之一或者其组合上: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信道的下行控制指示DCI、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单元MAC CE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端可见光设备为基站,发射端可见光设备为终端,同步信令承载在以下信令之一或者其组合上: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道的调度请求SR、MAC CE信令、RRC信令;接收端可见光设备为基站,发射端可见光设备为基站,同步信令承载在以下信令之一或者其组合上:X2接口信令、直连信令。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根据接收端上报的能力调整波形方案。8.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光检测器接收第一组光发射单元发送的第一信号,第二组光检测器接收第二组光发射单元发送的第二信号;将第二信号翻转后与第一信号叠加,进行傅立叶逆变换FFT。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组光检测器与第二组光检测器的光检测器不同;或,第一组光检测器与第二组光检测器的光检测器相同,预编码不同;或,第一组光检测器与第二组光检测器的光检测器偏振方向不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组光检测器与第二组光检测器传输时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菡凝夏亮董静王笑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