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抑制换相失败的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5993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抑制换相失败的控制方法。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的拓扑结构,包括送端采用LCC,受端VSC换流器或采用LCC串联VSC结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时获取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的受端运行参数;根据受端运行参数与安全运行的预设阈值,判断受端是否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换相失败:若否,控制受端在第一运行模式运行;若是,控制受端由所述第一运行模式运行转至第二运行模式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抑制换相失败的控制方法,在抑制换相失败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直流系统传输功率的变化。功率的变化。功率的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抑制换相失败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直流输电
,尤其是涉及基于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抑制换相失败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压/超高压直流输电是我国西电东送时广泛采用的输电方式之一,由于晶闸管技术成熟,在容量、成本等方面相比于IGBT等全控器件有很大的优势,所以这些直流的换流器基本上都由晶闸管构成。但是常规由晶闸管构成的电网换相换流器(LCC)在逆变侧需要有电源支撑,存在以下缺陷:在逆变侧交流电压跌落或谐波含量增加时容易发生换相失败:如果受端电网同时发生多回直流换相失败,将引起受端电网频率的大幅波动;此外LCC在运行过程中还需要消耗大量无功功率,在直流运行条件发生变化或直流闭锁时容易导致送端或受端电网电压大幅波动。而以IGBT等全控器件构成的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具有有功无功解耦控制、不存在换相失败等优点,因此目前混合直流基本的形式是逆变侧全部采用VSC换流器,或者采用LCC和VSC级联的方式。
[0003]从交流系统的角度看,VSC可以等效成一个无转动惯量的电动机或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抑制换相失败的控制方法,所述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的拓扑结构,包括送端采用LCC,受端VSC换流器或采用LCC串联VSC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0:实时获取所述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的受端运行参数;S200:根据所述受端运行参数与安全运行的预设阈值,判断所述受端是否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换相失败:若否,控制受端在第一运行模式运行;若是,执行步骤S300;S300:控制所述受端由所述第一运行模式运行转至第二运行模式运行,以抑制换相失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抑制换相失败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参数包括零序电压;所述判断所述受端是否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换相失败的方法包括,判断所述零序电压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抑制换相失败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参数包括触发延迟角和触发超前角;所述判断所述受端是否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换相失败的方法包括,判断第一变换输出值与第二变换输出值的差值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其中,所述第一变换输出值为稳态时所述触发延迟角和所述触发超前角的变换输出值;所述第二变换输出值为实时获取的所述触发延迟角和所述触发超前角的变换输出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抑制换相失败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延迟角和所述触发超前角的变换输出值,通过以下算式得到:其中,α为所述触发延迟角,β为所述触发超前角,U
AC_L1
、U
AC_L2
、U
AC_L3
分别为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电压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抑制换相失败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参数包括受端LCC桥臂电流;所述判断所述受端是否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换相失败的方法包括,判断所述受端LCC桥臂电流是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抑制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挺吴金陵罗凯明张莉罗建裕刘书良李海峰李晓雯刘林罗安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千智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