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用带以及橡胶球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5885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训练用带,能够利用现有的一般销售的环形带,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且容易地将多个环形带连结为任意长度,能够降低成本和工时,携带也方便。作为解决手段,训练用带具备:多个环形的伸缩自如的带部件(12);将多个带部件(12)彼此拆装自如地连结的中间卡定部件(14);与由中间卡定部件(14)连结的带部件(12)的一方端部拆装自如地连结的第一卡定部件(20);以及与由中间卡定部件(14)连结的带部件(12)的另一方端部拆装自如地连结的第二卡定部件(38),构成为通过将第一卡定部件(20)和第二卡定部件(38)卡定而成为环形。件(20)和第二卡定部件(38)卡定而成为环形。件(20)和第二卡定部件(38)卡定而成为环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训练用带以及橡胶球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例如锻炼、美容、改善腰痛等的健康、步行障碍等的康复、运动不足的消除、手脚、腰腿、痴呆症的预防、基于背肌、胸肌等强化的体育训练、健美等及其他领域的各种训练(以下简称为“训练”)的、例如由橡胶等伸缩自如的带构成的训练用带以及橡胶球部件。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为了进行这样的各种训练,作为训练用具,例如使用锻炼用橡胶带、环形带、训练管等。
[0003]作为这样的训练用具,一直以来,例如作为使用由橡胶等构成的具有伸缩性的伸缩部件的所谓“拉力器”,使用环形(loop形状)的环形带。
[0004]关于这样的环形带,由于环形带的长度是一定的,例如根据使用目的、使用部位、训练方法、训练强度、环的强度(负荷)等,必须准备各种长度的环形带,成本高,而且需要选择环形带来进行训练,因此繁琐且麻烦。
[0005]因此,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18243号公报)中,公开了不需要准备各种长度的环形带,能够作为任意长度的环形带而使用的训练工具。
[0006]即,图34是专利文献1所示的训练工具的立体图。
[0007]如图34所示,专利文献1所示的训练工具100经由接合部108连接多个由第一伸缩性部件102和比第一伸缩性部件102在长度方向上长的第二伸缩性部件104构成的环106而构成。
[0008]而且构成为,例如对左右手插入环106中把持的部位(位置)进行各种变更来改变训练工具100的长度,能够调整训练中施加的负荷的强度等。
[0009]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训练工具100,必须预先经由接合部108制造由第一伸缩性部件102和比第一伸缩性部件102在长度方向上长的第二伸缩性部件104构成的多个环106,结构复杂且成本高。
[0010]另外,不能利用现有的一般销售的环形带,对于训练者来说,在经济方面或者携带等方面也会造成负担。
[0011]进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训练工具100,例如,根据左右手插入环106中把持的部位(位置),在两端部分产生多余的部分,有可能产生妨碍训练、或缠绕在周边或身体的其他部位的问题。
[0012]另外,在将现有环形带用于例如脚的运动、膝盖运动等训练时,必须在坐在椅子上或弯腰的状态下将双脚伸入环内使用,不方便,而且需要一定程度的宽阔场所。
[0013]因此,不适合于例如坐在椅子上的工作、学习等过程中的训练、坐在自家的椅子、沙发上一边看电视、录像等一边进行的训练、在汽车的副驾驶席或后座、观光巴士、飞机、船舶、电车上移动时的训练、在被褥或床上的训练。
[0014]因此,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446654号公报)中提供了一种训练用
带,该训练用带能够利用现有的一般销售的环形带,能够将多个环形带以简单的结构且容易地连结成任意长度,能够降低成本和工时,携带也方便。
[0015]图35是示意性地表示专利文献2的训练用带10的概略的分解立体图,图36是图35的训练用带10的分解俯视图,图37是表示作为图35的训练用带10的第一卡定部件20的带扣型卡定部件22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8是说明组装图35的训练用带10,为了进行训练而将橡胶球C夹在双腿D之间状态的剖视图。
[0016]具体而言,如图35~图38所示,专利文献2的训练用带10具备多个例如橡胶等伸缩自如的环形的带部件12(第一带部件12a、第二带部件12b)。
[0017]另外,具备将这些带部件12(第一带部件12a、第二带部件12b)彼此拆装自如地连结的中间卡定部件14。
[0018]另外,具备将这些带部件12(第一带部件12a、第二带部件12b)彼此拆装自如地连结的中间卡定部件14。
[0019]如图35~图37所示,中间卡定部件14具备形成在中间卡定部件14的中央部分的卡定杆主体14a。而且,具备从卡定杆主体14a的两端经由延伸设置部14b以离开一定间隔的方式分别延伸设置的第一卡定杆部件14c和第二卡定杆部件14d。
[0020]另外,在被卡定杆主体14a和第一卡定杆部件14c包围的部分形成有第一卡定孔16a。而且,在第一卡定孔16a形成有第一狭缝18a,该第一狭缝18a用于拆装自如地插入卡合多个带部件12的一端部的第一带部件12a。
[0021]另一方面,在被卡定杆主体14a和第二卡定杆部件14d包围的部分形成有第二卡定孔16b。而且,在第二卡定孔16b形成有第二狭缝18b,该第二狭缝18b用于拆装自如地插入卡合多个带部件12的另一端部的第二带部件12b。
[0022]通过这样构成,如图35的箭头所示,能够将多个带部件12的一端部的带部件12a经由第一狭缝18a拆装自如地插入卡合在形成于被卡定杆主体14a和第一卡定杆部件14c包围部分的第一卡定孔16a。
[0023]而且,如图35的箭头所示,能够将多个带部件12的另一端部的带部件12b经由第二狭缝18b拆装自如地插入卡合在形成于被卡定杆主体14a和第二卡定杆部件14d包围部分的第二卡定孔16b。
[0024]这样,专利文献2的训练用带10构成为能够将多个带部件12彼此(在该实施例中为第一带部件12a、第二带部件12b)简单容易地拆装自如地连结。
[0025]进而,专利文献2的训练用带10,具备拆装自如地连结在由中间卡定部件14连结的带部件12的一端部(第一带部件12a的一端部12c)的第一卡定部件20。
[0026]如图35~图38所示,第一卡定部件20由带扣型的带扣型卡定部件22构成。
[0027]专利文献2的训练用带10,例如使用图37的带扣型卡定部件22的局部放大剖视图所示的结构。
[0028]具体而言,带扣型卡定部件22是具备带扣主体24和带扣开闭部件28的现有的带扣结构,该带扣开闭部件28经由形成于该带扣主体24一端的铰链26能够在图37的箭头A方向上相对于带扣主体24开闭。
[0029]另外,如图37所示,在带扣型卡定部件22中带扣主体24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突出设置卡定部30a、30b,该第一突出设置卡定部30a、30b以隔开一定间
隔的方式向上方突出。
[0030]而且,在带扣开闭部件28的下表面,与这些第一突出设置卡定部30a、30b对应地形成有多个第二突出设置卡定部32a、32b,该第二突出设置卡定部32a、32b沿宽度方向延伸且以与这些第一突出设置卡定部30a、30b错位的方式向下方突出形成。
[0031]由此构成为,在图37的箭头A方向相对于带扣主体24关闭带扣开闭部件28时,在图37的箭头B方向将构成第二卡定部件38的带形的带型卡定部件40插装在带扣型卡定部件22内时,带型卡定部件40被夹持在这些第一突出设置卡定部30a、30b、第二突出设置卡定部32a、32b之间,能够很好地调节保持训练用带10的长度位置。
[0032]在带扣型卡定部件22的带部件12侧(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训练用带,由伸缩自如的带构成,具备:多个环形的伸缩自如的带部件;将所述多个带部件彼此拆装自如地连结的中间卡定部件;与由所述中间卡定部件连结的带部件的一方端部拆装自如地连结的第一卡定部件;以及与由所述中间卡定部件连结的带部件的另一方端部拆装自如地连结的第二卡定部件,所述训练用带构成为通过将所述第一卡定部件和所述第二卡定部件卡定而成为环形,所述训练用带的特征在于,具备至少一个第三卡定部件,所述第三卡定部件拆装自如地与成为所述环形的训练用带的带部件连结,所述第三卡定部件具备:卡定部件主体,其拆装自如地与成为所述环形的训练用带的带部件连结;以及带连结部,其拆装自如地与所述卡定部件主体连结,并且拆装自如地连结其他环形的伸缩自如的带部件,所述卡定部件主体具备:第一带插装孔,其拆装自如地插装成为所述环形的训练用带的带部件;以及第二带插装孔,其拆装自如地插装所述其他环形的伸缩自如的带部件,所述带连结部由钩型连结部件构成,在所述钩型连结部件的一方端部形成有钩状的钩主体,在所述钩型连结部件的带部件侧具备带连结部件,该带连结部件拆装自如地插入卡定所述其他环形的伸缩自如的带部件,在所述带连结部件形成有带卡合孔,该带卡合孔用于拆装自如地插入卡定所述其他环形的伸缩自如的带部件,通过将所述带连结部的钩型连结部件的钩主体卡定在所述第三卡定部件的卡定部件主体的第二带插装孔中,构成为在成为所述环形的训练用带的带部件拆装自如地连结所述其他环形的伸缩自如的带部件,在所述带连结部件形成有用于拆装自如地插入卡定所述其他环形的伸缩自如的带部件的一端的第一带卡合孔、以及用于拆装自如地插入卡定所述其他环形的伸缩自如的带部件的另一端的第二带卡合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用带,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一个所述其他环形的伸缩自如的带部件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卡定部件,构成为所述其他环形的伸缩自如的带部件的一端部分别卡定在各个第三卡定部件的带连结部件的带卡合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训练用带,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一个所述其他环形的伸缩自如的带部件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卡定部件,构成为所述其他环形的伸缩自如的带部件的一端部分别紧固卡定在各个第三卡定部件的带连结部件的带卡合孔。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训练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环形的伸缩自如的带部件的一端拆装自如地紧固卡定在所述第一带卡合孔,所述其他环形的伸缩自如的带部件的另一端拆装自如地紧固卡定在所述第二带卡合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训练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卡合孔的形状为宽度不同的狭缝孔形状,构成为所述其他环形的伸缩自如的带部件的另一端的扩径部拆装自如地卡定在狭缝孔的窄幅部。6.根据权利要求4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训练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卡合孔的形状为宽度不同的狭缝孔形状,构成为所述其他环形的伸缩自如的带部件的另一端的扩径部拆装自如地卡定在狭缝孔的窄幅部。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训练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川英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英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