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掌指骨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568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掌指骨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导向装置。包括:外套管,其中心设有轴向的第一通孔;内套管,其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内套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外套管的长度,在所述内套管的中心设有轴向供所述克氏针穿过的第二通孔;连杆,其上端设置在所述外套管的下部,连杆的下部向下延伸,在所述连杆下端连接有下压块,所述下压块与所述内套管的下端面相对;第一手柄,其设置在所述外套管的上部;以及第二手柄,其设置在所述内套管的上端;其中,所述内套管的外周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匹配,第二通孔与所述克氏针的外周相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外套管和内套管,能够在克氏针转孔过程中对克氏针进行导向。向。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掌指骨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导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掌指骨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在治疗骨折时,通常先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骼的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正常位置,骨折复位后,因为其不稳定,尤其是是掌指骨和跖趾骨骨折,其发病率高,骨折类型多样,骨折块小,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上,使其逐渐愈合,固定的方法有外固定和内固定两种。
[0003]克氏针固定是一种常见的内固定的方法,对一些不稳定,却又无法采用外固定或钢板螺钉内固定的骨折,通常采用克氏针固定,临床上对于短骨、不规则骨、临近关节骨折固定及跨关节固定采用克氏针固定效果较好。
[0004]在固定克氏针时,首先需要将克氏针的一端安装在电钻上,然后开启电钻,将克氏针打入需固定的骨骼,但按预定角度和位置准确打入克氏针较难把握,特别是临近掌指关节部骨折,形态不规则,解剖结构细微,当打入的角度和位置不准确时,需要拔出克氏针,重新打入,一次手术往往需多次打入,无形中加重了副损伤,进一步破坏了血供,延长了手术时间,且由于骨折块细小,第二次便可能将骨块打爆,所以往往只有一次机会可供植入操作,同时,现有手术操作器件,分为复位使用,和导向使用两种,由于骨块较小,操作空间有限,无法同时满足两种操作,常常导致复位不佳或导向不良进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0005]因此,需要一种在手术中能够对骨折断端挤压并维持复位,同时又兼具克氏针进行导向的装置,从而有效提高克氏针固定手术的成功率,便于术者操作,减小患者的手术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掌指骨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导向装置,其设有外套管和内套管,能够在克氏针转孔过程中对克氏针进行导向。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08]外套管,其中心设有轴向的第一通孔;
[0009]内套管,其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内套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外套管的长度,在所述内套管的中心设有轴向供所述克氏针穿过的第二通孔;
[0010]连杆,其上端设置在所述外套管的下部,连杆的下部向下延伸,在所述连杆下端连接有下压块,所述下压块与所述内套管的下端面相对;
[0011]第一手柄,其设置在所述外套管的上部;以及
[0012]第二手柄,其设置在所述内套管的上端;
[0013]其中,所述内套管的外周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匹配,第二通孔与所述克氏针的外周
相配。
[0014]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上和内套管的外周壁上分别设有轴向的限位滑槽和限位凸起。
[0015]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手柄为S型横杆。
[0016]优选的是,在所述内套管的上端设有限位环块,所述限位环块的外径等于所述外套管的外径。
[0017]优选的是,在所述下压块的上端面和内套管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用于增加夹持力的齿结构。
[0018]优选的是,所述连杆下部呈向外括的弧形结构。
[0019]优选的是,在所述下压块上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的位置设有供克氏针穿过的贯通孔。
[0020]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外套管和内套管,能够在克氏针转孔过程中对克氏针进行导向;通过下压块与所述内套管相配合能够夹持骨折部位。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一种掌指骨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导向装置的立体图。
[0022]图2是本技术一种掌指骨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导向装置的爆炸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中外套管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中内套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6]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7]如图1

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实现形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28]外套管110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管状结构,在所述外套管110的中心设有轴向的第一通孔111。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外套管110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作为进一步优选,在所述第一通孔111的内壁上设有轴向的限位滑槽112。
[0029]内套管120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管状结构。所述内套管120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11,所述内套管120的长度大于所述外套管110的长度,在所述内套管120的中心设有轴向供所述克氏针穿过的第二通孔121。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内套管120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作为进一步优选,在所述内套管120的外周壁上设有轴向的限位凸起122。所述限位凸起122与所述限位滑槽112相匹配。
[0030]连杆130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杆状结构。连杆130的上端设置在所述外套管130的下部,连杆130的下部向下延伸,在所述连杆130下端连接有下压块140,所述下压块140与所述内套管120的下端面相对。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连杆130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连杆130与外套管一体成型。
[0031]第一手柄150设置在所述外套管110的上部;第二手柄160设置在所述内套管120的上端。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手柄150为S型横杆。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手柄150与外套管110一体成型。
[0032]其中,所述内套管120的外周与所述第一通孔111相匹配,第二通孔121与所述克氏针的外周相配。
[0033]在使用过程中,将食指放在第一手柄150的第一个弧形弯(靠近第一手柄基部)的下方将中指放在第二个弧形弯(靠近第一手柄的自由端)的上方,然后同手的拇指放在第二手柄160的上端面相对压合,使下压块和内套管相对夹持在骨折处,并在第二通孔121的导向作用下将克氏钉植入断骨处。
[003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通孔111的内壁上和内套管120的外周壁上分别设有轴向的限位滑槽112和限位凸起122,以增加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003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柄150为S型横杆。以便于食指和无名指两个手指稳定夹持。
[003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内套管120的上端设有限位环块123,所述限位环块123的外径等于所述外套管110的外径。
[003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下压块140的上端面和内套管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用于增加夹持力的齿结构141和齿结构124,骨折复位时,便于产生轴向加压作用。
[003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130下部呈向外括的弧形结构131,便于在复位掌指骨时,跨过骨折远近端。
[003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下压块140上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掌指骨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其中心设有轴向的第一通孔;内套管,其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内套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外套管的长度,在所述内套管的中心设有轴向供所述克氏针穿过的第二通孔;连杆,其上端设置在所述外套管的下部,连杆的下部向下延伸,在所述连杆下端连接有下压块,所述下压块与所述内套管的下端面相对;第一手柄,其设置在所述外套管的上部;以及第二手柄,其设置在所述内套管的上端;其中,所述内套管的外周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匹配,第二通孔与所述克氏针的外周相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掌指骨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上和内套管的外周壁上分别设有轴向的限位滑槽和限位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笑宇刘祥飞丰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冶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