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气提回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56611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泥气提回流装置,包括吸泥管、提升管、进气管和出泥管,吸泥管的进口端与沉淀池底部相通,吸泥管的出口端连接在提升管的下部,提升管的底部连接进气管的出口端;出泥管的进口端连接在提升管的上部。有益效果是:整个装置设置在池外,拆卸、安装、更换方便,省时省力;整个装置效率高,用气少,利用好氧池风机富余风量即可,减少了设备的投入和运行中的电量消耗,节约了运行费用。节约了运行费用。节约了运行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气提回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气提回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需要将二沉池活性污泥回流至好氧池或兼氧池前端,以保证生化系统维持一定的活性污泥浓度。传统的污泥回流采用污泥回流泵,而污泥回流泵的缺点在于安装维护不方便,设备24小时运行消耗高,另外,由于回流泵叶轮高速运动,活性污泥絮体结构易被切割击碎,影响污泥活性。
[0003]污泥气提回流属于温和回流,无叶轮高速运动,活性污泥絮体结构不会被击碎,污泥经多次反复回流循环后,絮体颗粒反复碰撞而强度又不至于颗粒破裂,最终形成密实的好氧颗粒污泥,高浓度的颗粒活性污泥在生化反应区内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大幅度提高了生化处理效率。污泥回流量控制灵活快捷,只需通过位于池外的风量控制装置调控供气量即可实现无级变速式的直观调节回流量。
[0004]近年来,污泥气提回流广泛应用与污水处理领域,现有污泥气提回流装置大多设置在沉淀池液面下,一旦出现污堵、破损,存在维修困难的问题,通常维修需要停掉系统,将沉淀池液位降低再进行处理,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泥气提回流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污泥气提回流装置,包括吸泥管、提升管、进气管和出泥管,吸泥管的进口端与沉淀池底部相通,吸泥管的出口端连接在提升管的下部,提升管的底部连接进气管的出口端;出泥管的进口端连接在提升管的上部。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8]进一步,还包括气体分散装置,气体分散装置连接在提升管的底部,进气管的出口端与气体分散装置相通。
[0009]进一步,气体分散装置包括法兰和微孔曝气盘,微孔曝气盘通过法兰与提升管的底部相连,微孔曝气盘通过法兰与进气管的出口端相连。
[0010]进一步,进气管的出口端具有气腔,气腔通过法兰与微孔曝气盘相连。
[0011]进一步,出泥管水平高度比沉淀池液面高度高出0

800mm。
[0012]进一步,提升管上在吸泥管与提升管的连通处与提升管的底部之间设置阀门。
[0013]进一步,还包括排气管,排气管位于提升管顶部。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整个装置设置在池外,拆卸、安装、更换方便,省时省力;
[0016]2)整个装置效率高,用气少,利用好氧池风机富余风量即可,减少了设备的投入和
运行中的电量消耗,节约了运行费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所述污泥气提回流装置的平面图;
[0018]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1、吸泥管,2、提升管,210、阀门,3、进气管,310、气腔,4、出泥管,5、沉淀池,6、气体分散装置,610、法兰,620、微孔曝气盘,7、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所示,一种污泥气提回流装置,包括吸泥管1、提升管2、进气管3和出泥管4;
[0024]吸泥管1的进口端与沉淀池5底部相通,即沉淀池5内的污泥可以进入吸泥管1内;
[0025]吸泥管1的出口端连接在提升管2的下部,即由沉淀池5进入吸泥管1内的污泥可以再进一步进入提升管2内;
[0026]提升管2的底部连接进气管3的出口端,即气体可以通过进气管3进入提升管2内,以实现气提;
[0027]进气管3的进口端可以外接曝气风机或空压机;
[0028]出泥管4的进口端连接在提升管2的上部;
[0029]通过进气管3向提升管2内供气,从而使得沉淀池5内的污泥被吸入吸泥管1内,然后经由吸泥管1流入提升管2,最后在提升管2内被提升至出泥管4中,出泥管4可连接至生化池或者是污泥池,实现回流或排泥的作用。
[0030]实施例2
[003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0032]污泥气提回流装置还包括气体分散装置6,气体分散装置6连接在提升管2的底部,进气管3的出口端与气体分散装置6相通,由进气管3流出的气体经气体分散装置6分散后进入提升管2内。
[0033]实施例3
[003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0035]气体分散装置6包括法兰610和微孔曝气盘620,微孔曝气盘620通过法兰610与提升管2的底部相连,微孔曝气盘620通过法兰610与进气管3的出口端相连,采用法兰610连接,方便维护拆装,而微孔曝气盘620可以有效实现气体分散,微孔曝气盘620采用现有成熟技术。
[0036]实施例4
[0037]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0038]进气管3的出口端具有气腔310,气腔310通过法兰610与微孔曝气盘620相连,气腔
310可以呈球面状,气腔310可以先让气体分散以后再由微孔曝气盘620进一步分散,分散效果更好。
[0039]实施例5
[004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4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0041]出泥管4水平高度比沉淀池5液面高度高出0

800mm,具体高度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0042]实施例6
[004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5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0044]提升管2上在吸泥管1与提升管2的连通处与提升管2的底部之间设置阀门210,阀门210可以是手动阀或自动阀,比如球阀,蝶阀等,具体类型不限,仅需满足能够实现开断即可。
[0045]实施例7
[004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6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0047]污泥气提回流装置还包括排气管7,排气管7位于提升管2顶部,为开口形式与大气联通。
[0048]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气提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泥管(1)、提升管(2)、进气管(3)和出泥管(4),所述吸泥管(1)的进口端与沉淀池(5)底部相通,所述吸泥管(1)的出口端连接在提升管(2)的下部,所述提升管(2)的底部连接进气管(3)的出口端;所述出泥管(4)的进口端连接在提升管(2)的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气提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分散装置(6),所述气体分散装置(6)连接在所述提升管(2)的底部,所述进气管(3)的出口端与气体分散装置(6)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气提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分散装置(6)包括法兰(610)和微孔曝气盘(620),所述微孔曝气盘(620)通过法兰(610)与所述提升管(2)的底部相连,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卓姜琦严武川易志刚陈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格林环源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