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党晶娥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静脉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558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静脉输液器,包括输液瓶、对应的穿刺器以及单项控制部;输液瓶并列设置,穿刺器的出液口通过软管与单项控制部相连;单项控制部包括壳体、活塞、瓣膜阀芯以及弹簧,壳体呈倒T型,壳体内上部设有支撑件,支撑件上设有与支撑件滑动连接的活塞杆,活塞位于活塞杆的顶端,弹簧穿设于活塞杆上且两端分别于活塞、支撑件抵接,活塞杆的下端设有活塞门,活塞门底部设有第一磁石,壳体底部设有与第一磁石配合的第二磁石,瓣膜阀芯位于壳体底部通道内,瓣膜阀芯出液端与封闭时的活塞门抵接;相邻单项控制部通过软管相连,相邻单项控制部的软管上设有连接头,还包括注射针头,右端单项控制部通过软管与注射针头相连。端单项控制部通过软管与注射针头相连。端单项控制部通过软管与注射针头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静脉输液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指一种新型静脉输液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医院在给患者进行多瓶药液的静脉输液过程中,都是在打完一瓶之后再打下一瓶,无法实现多瓶自动连打。一旦输液患者较多,护士则被看护人员呼来唤去来回跑动,工作量大增,劳动强度很高。此外,在输液过程中,患者本人或患者看护人员往往要不时看着输液器的观察窗,担心药液打完而不能及时关闭流量调节器,造成回血甚至静脉血管进入空气的危险,无形之中就给患者或其看护人员增加了看护负担和心理压力。尤其是病情较重而又无人照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意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静脉输液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静脉输液器:包括若干个输液瓶、若干个对应的穿刺器以及与穿刺器相连的单项控制部;
[0005]若干个所述输液瓶并列设置,所述穿刺器一端插入输液瓶内,所述穿刺器的出液口通过软管与单项控制部相连;
[0006]所述单项控制部包括壳体、活塞、瓣膜阀芯以及弹簧,所述壳体呈倒T型,所述所述壳体内上部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与支撑件滑动连接的活塞杆,所述活塞位于活塞杆的顶端,所述弹簧穿设于活塞杆上且两端分别于活塞、支撑件抵接,所述活塞杆的下端设有活塞门,所述活塞门底部设有第一磁石,所述壳体底部设有与第一磁石配合的第二磁石,所述瓣膜阀芯位于壳体底部通道内,所述瓣膜阀芯出液端与封闭时的活塞门抵接
[0007]相邻所述单项控制部通过软管相连,相邻所述单项控制部的软管上设有连接头;
[0008]还包括注射针头,右端所述单项控制部通过软管与注射针头相连。
[0009]作为改进,所述软管靠近穿刺器处设有空气过滤器。
[0010]作为改进,所述注射针头上方设有滴管,所述滴管与注射针头之间设有流量调节器。
[0011]作为改进,所述活塞门靠近瓣膜阀芯的一侧设有柔性贴合片,所述活塞门形状与壳体内下部通道形状相适配。
[0012]作为改进,若干所述输液瓶位于同一高度。
[0013]作为改进,所述瓣膜阀芯为三瓣式结构。
[0014]作为改进,所述活塞为锥形,所述活塞与壳体上部通道相适配。
[001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静脉输液的多瓶自动连打而勿需人工切换,既能极大地减轻了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又能免除患者或其看护人员眼睛总是盯着滴管的麻烦,也减少了患者或其看护人员对输液过程的看护负担,减少了意外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静脉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静脉输液器中单项控制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静脉输液器中瓣膜阀芯的正视图。
[0020]如图所示:1、输液瓶,2、穿刺器,3、软管,4、壳体,5、活塞,6、瓣膜阀芯,7、弹簧,8、支撑件,9、活塞杆,10、活塞门,11、第一磁石,12、第二磁石,13、连接头,14、注射针头,15、空气过滤器,16、滴管,17、流量调节器,18、柔性贴合片,19、单项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静脉输液器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结合附图1所示,一种新型静脉输液器,包括若干个输液瓶1、若干个对应的穿刺器2以及与穿刺器2相连的单项控制部19;
[0023]若干个所述输液瓶1并列设置,若干所述输液瓶1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穿刺器2一端插入输液瓶1内,所述穿刺器2的出液口通过软管3与单项控制部19相连;
[0024]参照附图2所示,所述单项控制部19包括壳体4、活塞5、瓣膜阀芯6以及弹簧7,所述壳体4呈倒T型,所述所述壳体4内上部设有支撑件8,所述支撑件8上设有与支撑件8滑动连接的活塞杆9,所述活塞5位于活塞杆9的顶端,所述活塞5为锥形,所述活塞5与壳体4上部通道相适配,所述弹簧7穿设于活塞杆9上且两端分别于活塞5、支撑件8抵接,所述活塞杆9的下端设有活塞门10,所述活塞门10底部设有第一磁石11,所述壳体4底部设有与第一磁石11配合的第二磁石12,所述瓣膜阀芯6位于壳体4底部通道内,所述瓣膜阀芯6出液端与封闭时的活塞门10抵接;
[0025]相邻所述单项控制部19通过软管3相连,相邻所述单项控制部19的软管3上设有连接头13,所述连接头13的设置,方便多组单项控制部19的连接;
[0026]还包括注射针头14,右端所述单项控制部19通过软管3与注射针头14相连。
[0027]所述软管3靠近穿刺器2处设有空气过滤器15。
[0028]所述注射针头14上方设有滴管16,所述滴管16与注射针头14之间设有流量调节器17。
[0029]所述活塞门10靠近瓣膜阀芯6的一侧设有柔性贴合片18,所述活塞门10形状与壳体4内下部通道形状相适配。
[0030]所述瓣膜阀芯6为三瓣式结构。
[0031]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在准备好的若干个输液瓶倒置挂好后,并设置在同一高度上,关闭流量调节器17,将对应的多组单项控制部19通过软管3上的连接头13连接完成,把穿刺器2先插入右侧第一个输液瓶1内,药液下滴,从穿刺器2的出液口流至对应的单项控制部19处,由于软管3内的药液压力与活塞部分的重力大于弹簧7的弹力,此时所述活塞5以及活塞门10下移,所述活塞门10底部设有第一磁石11,所述壳体4底部设有与第一磁石11配合的第二磁石12,通过第一磁石11与第二磁石12吸合,此时药液压力、活塞部分的重力以及磁石吸力之和大于弹簧吸力,并且所述活塞门10形状与壳体4内下部通道形状相适配,使活塞门10保持闭合状态,进而阻止药液通过软管3流向左侧的单项控制部19;
[0032]同理,依次从右至左将所述活塞门10穿刺器2插入输液瓶1内,对应所述活塞门10下移阻挡药液向左流动,同时在右侧单项控制部19内的瓣膜阀芯6的阻挡,以及所述瓣膜阀芯6出液端与封闭时的活塞门10抵接,可有效防止左侧药液向右侧的流动;待若干个输液瓶1插入完成后,即可进行静脉输液。
[0033]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先打开流量调节器17,由于右侧第一瓶药液的右侧未设置单项控制部19,所以药液先从右侧第一瓶输出。当右侧第一瓶输完后,由于软管3内的药液压力变为0,所述活塞部分的重力与磁石的吸力小于弹簧的弹力,所述活塞5在弹簧7的作用下上移,进而带动活塞门10上移,所述瓣膜阀芯6同时与活塞门10脱离,第二瓶药液在压力的作用下,冲开瓣膜阀芯6向右侧流动,开始进行输液,同时右侧第一瓶处的活塞5上移堵住上侧软管3,可有效杜绝第二瓶药液的倒灌,依次类推,当第二瓶输液完成后,进行第三瓶的输液,直至输液完成。
[0034]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静脉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输液瓶(1)、若干个对应的穿刺器(2)以及与穿刺器(2)相连的单项控制部(19);若干个所述输液瓶(1)并列设置,所述穿刺器(2)一端插入输液瓶(1)内,所述穿刺器(2)的出液口通过软管(3)与单项控制部(19)相连;所述单项控制部(19)包括壳体(4)、活塞(5)、瓣膜阀芯(6)以及弹簧(7),所述壳体(4)呈倒T型,所述所述壳体(4)内上部设有支撑件(8),所述支撑件(8)上设有与支撑件(8)滑动连接的活塞杆(9),所述活塞(5)位于活塞杆(9)的顶端,所述弹簧(7)穿设于活塞杆(9)上且两端分别于活塞(5)、支撑件(8)抵接,所述活塞杆(9)的下端设有活塞门(10),所述活塞门(10)底部设有第一磁石(11),所述壳体(4)底部设有与第一磁石(11)配合的第二磁石(12),所述瓣膜阀芯(6)位于壳体(4)底部通道内,所述瓣膜阀芯(6)出液端与封闭时的活塞门(10)抵接;相邻所述单项控制部(19)通过软管(3)相连,相邻所述单项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晶娥吴子豪
申请(专利权)人:党晶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