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海大桥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5467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桥梁防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海大桥防撞装置。包括包覆设置在桥墩上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内部填充有缓冲介质,所述缓冲介质使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处于膨胀状态,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上均设有若干进排水口,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设有设有若干进排水管,若干所述进排水管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上的内部连通,与所述第一气囊连接的进排水管的端部设置于第一气囊的上部,且排水管靠近桥面表面设置,所述进排水管上设有节流机构,所述节流机构包括锥形筒。本技术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桥墩防撞装置对撞击作用力的缓冲作用不够理想,易造成桥墩损坏的问题。易造成桥墩损坏的问题。易造成桥墩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海大桥防撞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防撞
,尤其涉及一种跨海大桥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近期修建的跨越通航江河、港区和海峡的大型桥梁数量逐步增多,而航道上的船舶数量也不断增加且船型趋于于大型化,使得桥梁和通行船舶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因此船舶撞击桥墩的事故亦不断增加。船桥碰撞事故会导致生命和财产的灭失,给人类活动、社会稳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危及水运、公路和铁路等运输方式的安全性,轻者将造成船、桥损伤,影响其使用寿命,重者将船毁桥塌,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现有的桥墩防撞系统多采用的防撞材料,防撞材料的成本高,且对受到的撞击作用力缓冲效果不够理想,极易造成桥墩严重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海大桥防撞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桥墩防撞装置对撞击作用力的缓冲作用不够理想,易造成桥墩损坏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跨海大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海大桥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覆设置在桥墩上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内部填充有缓冲介质,所述缓冲介质使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处于膨胀状态,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上均设有若干进排水口,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设有设有若干进排水管,若干所述进排水管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上的内部连通,与所述第一气囊连接的进排水管的端部设置于第一气囊的上部,且排水管靠近桥面表面设置,所述进排水管上设有节流机构,所述节流机构包括锥形筒,所述锥形筒内设有节流球体,所述节流球体上开设有若干均布贯穿的通孔,所述节流球位于锥形筒的内部,所述锥形筒的两端分别与进排水管连通,所述锥形筒直径较小的一端指向第二气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海大桥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的内部设有若干纵向间隔,所述纵向间隔将第一气囊分隔为若干个独立的密闭区域,单一所述密闭区域内部至少与一根进排水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跨海大桥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的内部设有若干环形间隔,所述环形间隔将纵向间隔形成的密闭区域分为若干个小型独立区域,所述环形间隔与纵向间隔之间封闭连接,所述封闭区域内的若干环形间隔上均设有若干将多个小型独立区域连通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跨海大桥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封闭区域内均设有至少两组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气囊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压缩弹簧穿过封闭区域内若干环形间隔的通孔,且第一气囊处于膨胀状态时,若干所述环形间隔上的通孔均与压缩弹簧上的对应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时瑞周广盼梁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