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气体换热的固体蓄热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清洁能源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双向气体换热的固体蓄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固体蓄热系统内部的气体为单向循环,即气体都是在固体蓄热体的一侧经加热升温后流向另一侧,这样就会导致在气体进入蓄热体的方向会形成低温区域,降低了固体蓄热系统的储能密度;还会使固体蓄热体的温度分布不均,热胀冷缩程度不一,影响结构稳定。
[0003]另外,现在的固体蓄热体的材料单一,无法兼顾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固体蓄热体内部温差较大,或换热面积不足,难以兼顾高密度储能与大功率热量交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固体蓄热系统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气体换热的固体蓄热系统。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本技术包括循环风机、保温层、低温风道、换热器及固体蓄热体,其中保温层内部设有至少一个固体蓄热体,所述保温层内部被分隔为位于固体蓄热体左右两侧的左风室及右风室;所述循环风机及换热器分别位于保温层的外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气体换热的固体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风机(1)、保温层(5)、低温风道(6)、换热器(7)及固体蓄热体(26),其中保温层(5)内部设有至少一个固体蓄热体(26),所述保温层(5)内部被分隔为位于固体蓄热体(26)左右两侧的左风室(12)及右风室(13);所述循环风机(1)及换热器(7)分别位于保温层(5)的外部,所述循环风机(1)的进风端通过低温风道(6)与换热器(7)的出风端相连通,所述循环风机(1)的出风端分别通过左风室进风风道(22)及右风室进风风道(23)与左风室(12)的一端及右风室(13)的一端连接,所述换热器(7)的进风端分别通过左风室出风风道(24)及右风室出风风道(25)与左风室(12)的另一端及右风室(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左风室进风风道(22)与左风室(12)的一端之间设有风阀B(16),所述左风室出风风道(24)与左风室(12)的另一端之间设有风阀D(18),所述右风室进风风道(23)与右风室(13)的一端之间设有风阀A(3),所述右风室出风风道(25)与右风室(13)的另一端之间设有风阀C(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向气体换热的固体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蓄热体(26)包括蓄热砖垛、电热丝(10)、连接板A(11)、连接板B(19)及耐高温高电压进线装置(4),所述蓄热砖垛分为多层间隔层蓄热砖(8)及多层砖孔层蓄热砖(9),所述间隔层蓄热砖(8)与砖孔层蓄热砖(9)间隔设置,每层所述砖孔层蓄热砖(9)均设有多个连通左风室(12)与右风室(13)的换热通道(20),所述换热通道(20)内安装有电热丝(10);每层所述间隔层蓄热砖(8)上均安装有连接板A(11),每层所述砖孔层蓄热砖(9)上的电热丝(10)均并联连接于下方相邻层间隔层蓄热砖(8)的连接板A(11)上,各层间隔层蓄热砖(8)的连接板A(11)通过多个连接板B(19)串联连接,并在串联连接后与安装于所述保温层(5)上的耐高温高电压进线装置(4)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向气体换热的固体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各层所述间隔层蓄热砖(8)的材质相同,各层所述砖孔层蓄热砖(9)的材质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刚,苏力新,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大元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