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渗透、反渗透和纳滤膜抗衰减药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532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渗透、反渗透和纳滤膜抗衰减药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下列组分混合而成:还原剂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渗透、反渗透和纳滤膜抗衰减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正渗透、反渗透和纳滤膜使用过程中减缓衰减的药剂。
技术背景
[0002]在工业生产中,为了离子分离获得和比较纯的工业脱盐水,需要用到正渗透、反渗透和纳滤膜过滤装置对原水进行脱盐处理。这个过程中用到的正渗透、反渗透和纳滤膜过滤装置,会随着处理量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长而自然老化;水中存在的氧化物质也会造成膜过滤装置的性能断崖式衰减;因膜结垢和细菌滋生定期的酸碱化学清洗也会造成膜过滤装置的性能逐渐衰减,因此,正渗透、反渗透和纳滤膜需按照膜的衰减情况进行定期清洗和修复,但带来的问题是:一是清洗时会对膜本身造成损伤,即便使用修复剂修复虽然能较大幅度提高膜脱盐率,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膜的脱盐率仍会较大幅度的下降。
[0003]当正渗透、反渗透和纳滤膜过滤装置的最核心指标“脱盐率”降低至一定程度时,过滤装置产水离子会含量过高,而无法满足工业用水水质要求,此时,一般这批正渗透、反渗透和纳滤膜过滤元件全部报废,必须更换新的膜过滤元件。
[0004]当前国家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工业用水的综合利用、废水回收再利用以及零排放。则各种膜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愈加普遍,膜的用量越来越多。大量的膜报废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固废处理也成为了当前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针对正渗透、反渗透和纳滤膜过滤装置随着处理量的增加、使用时间长、膜清洗、膜降解以及氧化等因素引起的膜性能衰减后电导率升高,产水质量大幅下降等问题,提供一种在工作状态下延缓膜性能衰减的正渗透、反渗透和纳滤膜抗衰减药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药剂的使用大大减少了膜的杀菌、清洗和修复频次、稳定了产水的质量和数量。
[0006]本专利技术的正渗透、反渗透和纳滤膜抗衰减药剂,包括下列组分:还原剂:10

20份;杀菌剂:10

20份;表面活性剂:0.1

1份;表面修饰保护剂:20

30; PH调节剂:5

10份;水:80

200份。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还原剂包括亚硫酸氢钠类还原剂;所述的杀菌剂包括异噻唑啉酮及其衍生物或有机溴类或有机溴复配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的
混合物;所述的表面修饰保护剂包括酰氯类、胺类、醇类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08]所述的PH调节剂包括柠檬酸。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还原剂包括亚硫酸氢钠;所述的杀菌剂包括2,2

二溴
‑3‑
次氮基丙酰胺;所述的表面修饰保护剂包括均苯三甲酰氯、聚合苯二胺、聚乙烯醇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渗透、反渗透和纳滤膜抗衰减药剂的PH值范围为1.0

6.0,优选2.0

4.0,酸性调节剂包括柠檬酸。
[0011]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搅拌状态下,将本专利技术的还原剂、杀菌剂、表面活性剂以及表面修饰保护剂按照所述的份数量依次加入水中,常压下,控制温度50

60℃,搅拌速度控制在50

70r/min,搅拌2

4h,搅拌期间分析PH值,使用柠檬酸调节PH值在2.0

4.0之间。
[0012]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正渗透、反渗透和纳滤膜抗衰减药剂用脱盐水配成5

15%的溶液;(B)将正渗透、反渗透和纳滤膜系统开机,并向系统连续滴加步骤(A)所配的溶液,以未稀释的正渗透、反渗透和纳滤膜抗衰减药剂占所述系统入水量的3

8ppm计;(C)测试系统产水率、脱盐率、电导指标。
[0013]本专利技术中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是一种酸性溶液,它具有水溶性好、有刺激性味道的特点。常用作还原剂、抗氧化剂和漂白剂等。
[0014]本专利技术中异噻唑啉酮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非氧化性杀菌剂,常见的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有:5


‑2‑
甲基
‑4‑
异噻唑
‑3‑
酮、2

甲基
‑4‑
异噻唑啉
‑3‑
酮、1,2

苯并异噻唑啉
‑3‑
酮、2

n

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是一种杂环结构,其杀菌原理主要依靠杂环上的活性部分破坏细菌细胞内的DNA分子,使细菌失去活性。异噻唑啉酮与微生物接触后,通过断开细菌和藻类蛋白质的键而起杀生作用的,能迅速地不可逆地抑制其生长,从而导致微生物细胞的死亡,故对常见细菌、真菌、藻类等具有很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0015]本专利技术中有机溴类或有机溴复配类非氧化性杀菌剂,其中重要成分为2,2

二溴
‑3‑
次氮基丙酰胺。作为广谱高效的杀生剂,能迅速穿透微生物的细胞膜,并作用于一定的蛋白集团,使细胞的正常氧化还原中止,从而引起细胞死亡。同时,它的分支还可以选择性的溴化或氧化微生物的特殊酶代谢物,最终导致微生物死亡。
[0016]对真菌、细菌、酵母菌、藻类、生物黏泥以及病原性微生物均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同时杀菌速度快,效率高,5

10分钟杀菌率达99%以上。同时该杀菌剂加入系统中后其活性成分迅速的作用于浮游微生物,快速杀菌,同时由于有机溴的渗透性比较好,药剂中的活性成分能快速的渗透到附着物表面,作用于较小的微生物群落,使其快速解聚,阻止了生物膜的形成。而对于已经形成的生物膜,其活性成分不与生物膜表面的生物黏泥层发生反应,而是迅速渗透到生物膜的更深处,作用于生物膜交界处的微生物群落,破坏其粘性,导致生物膜脱落。同时还可以有效杀灭军团菌,硫酸盐还原菌。
[0017]有机溴类杀菌剂在高盐复杂卤水体系下可作为消毒剂、杀菌剂、灭藻剂、黏泥剥离
剂,在清洗中更好起到杀菌、剥离性能。
[0018]本专利技术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中性的,对水硬度较敏感,不易氧化,易与各种助剂复配,应用领域广泛,是非常出色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常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亲水性较强,有效降低油

水界面的张力,达到乳化作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可使织物,塑料等表面亲合水分,同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有导电作用,因而可以使静电及时泄漏,从而降低因静电造成的危险及不便。
[0019]本专利技术中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有机相功能单体,以壳聚糖(CS)和均苯三甲酰氯(TMC)为反应单体,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在聚砜(PSF)/聚醚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渗透、反渗透和纳滤膜抗衰减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组分:还原剂: 10

20份;杀菌剂:10

20份;表面活性剂:0.1

1份;表面修饰保护剂:20

30;PH调节剂:5

10份;水:80

20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渗透、反渗透和纳滤膜抗衰减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还原剂包括亚硫酸氢钠类还原剂;所述的杀菌剂包括异噻唑啉酮及其衍生物或有机溴类或有机溴复配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所述的表面修饰保护剂包括酰氯类、胺类、醇类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PH调节剂包括柠檬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渗透、反渗透和纳滤膜抗衰减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还原剂包括亚硫酸氢钠;所述的杀菌剂包括2,2

二溴
‑3‑
次氮基丙酰胺;所述的表面修饰保护剂包括均苯三甲酰氯、聚合苯二胺、聚乙烯醇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渗透、反渗透和纳滤膜抗衰减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渗透、反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邵骏陶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沁安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