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缆监测设备的通信模块、漏缆监测设备、系统及系统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5309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3
本申请涉及一种漏缆监测设备的通信模块、漏缆监测设备、系统及系统控制方法,涉及隧道漏缆监测的领域;其中,一种漏缆监测设备的通信模块包括处理单元;第一光电转换模块,与所述处理单元相连接,用于与前一级设备相连接;第二光电转换模块,与所述处理单元相连接,用于与后一级设备相连接;以及,第一以太网口,与所述处理单元相连接,用于与相对应的漏缆故障定位监测单元相连接。本申请具有降低对光纤资源的需要,便于多台漏缆监测设备的同时使用,使得整个漏缆监测系统构成星连接结构或链型连接结构的效果。连接结构的效果。连接结构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漏缆监测设备的通信模块、漏缆监测设备、系统及系统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隧道漏缆监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漏缆监测设备的通信模块、漏缆监测设备、系统及系统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轨道交通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运行质量与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密切相关。由于在隧道内,无线电磁波的传播受到限制,容易导致通信不畅;因此,在隧道中通常使用漏泄电缆(以下简称漏缆)进行通信网络覆盖,保证无线电磁波的传播不受限制,以保证数据传输的通畅。漏缆系统的性能对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密切有很重要的影响。
[0003]目前在隧道漏缆监测领域,漏缆监测设备通常采用外置式漏缆监测设备。外置式漏缆监测设备采用独立机箱设计,通过合路器或耦合器与光纤直放站及漏缆进行连接,外置式漏缆监测设备通过独立的光纤连接至机房中的光交换机后再连接至上位机。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对安装于隧道中的外置式漏缆监测设备而言,每一台设备就需要占用一根光纤;对于光纤资源较为有限的隧道工程而言,光纤资源一般都优先分配给光纤直放站远端机,而留给外置式漏缆监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缆监测设备的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第一光电转换模块,与所述处理单元相连接,用于与前一级设备相连接;第二光电转换模块,与所述处理单元相连接,用于与后一级设备相连接; 以及,第一以太网口,与所述处理单元相连接,用于与相对应的漏缆故障定位监测单元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还包括第二以太网口,所述第二以太网口与所述通信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二以太网口用于与外接设备相连接后对所述通信模块进行功能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ARM及FPGA;所述ARM用于对所述处理单元的参数进行配置;所述第二以太网口为所述ARM的其中一个接口;所述 FPGA用于实现处理单元内部数据的合并、分流及转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块,所述处理单元的控制逻辑中配置有逻辑合成模块、太网开关SW1、SW2、SW3、SW4、SW5及SW6;其中,在数据沿下行方向传输的过程中,前一级设备发送的数据通过第一光电转换模块后进入所述处理单元,数据经过SW1之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数据经过SW3后输出至所述第一以太网口,再输出至与当前通信模块相连接的漏缆故障定位监测单元;另一路数据经SW2后,再经所述第二光电转换输出至后一级设备的光口;在数据沿上行方向传输的过程中,后一级设备发送的数据通过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后进入所述处理单元,经由SW5后进入逻辑合成模块;与当前所述通信模块相连接的漏缆故障定位监测单元向所述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以太网口后经由SW6进入逻辑合成模块;后一级设备发送的数据与漏缆故障定位监测单元发送的数据在逻辑合成模块进行组包,组包后的所述数据输出至SW4,再经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输出至前一级设备的光口。5.一种漏缆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漏缆故障定位监测单元,用于测量漏缆故障点的驻波比并对漏缆故障点进行定位;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的第一以太网口与所述漏缆故障定位监测单元的以太网口相连接;以及,合路器或耦合器,用于建立漏缆、相对应的直放站及所述漏缆故障定位监测单元之间的通信线路。6.一种漏缆监测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斯旻
申请(专利权)人:COMLAB北京通信系统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