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扫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529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扫工具。在用安装有清扫用片的清扫头在地板面上滑动的清扫工具中,可以降低清扫头和地板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可以用清扫用片的大面积去除污物和垃圾。安装于清扫头(11)上的垫(22)的下面为清扫作业部(23),清扫作业部(23)在前方的左右中央部上形成凹部(1),而在其两侧形成侧方加压部,在其后方形成后方加压部(4)。当由作用于杆(13)的推力(F)而将清扫头(11)的前方部分按压于地板面上时,由于具有上述凹部(1),从而清扫时的摩擦阻力不会过大。另外,即使是清扫作业部(23)的中央部分也可以捕捉污物,从而可以用清扫用片(60)的大面积有效地将其应用于清扫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清扫房屋或办公室的地板面等的清扫工具,特别涉及相对于地板面等的被清扫部、可以稳定地滑动且可以高效地捕捉到污物的清扫工具。
技术介绍
对于安装更换式或一次性的清扫用片而加以使用的清扫工具,一般来说,具有安装有上述清扫用片的清扫头,和在前端部安装有上述清扫头的杆状的握持柄。对于下面的专利文献2的图10中记载的清扫工具,上述清扫头的底面为平坦面;安装于该清扫头上的清扫用片,由上述清扫头的底面的整个区域的作用而被按压在地板面等的被清扫面上。如上所述,当清扫头的底面为平坦面时,由上述底面的整个面而将上述清扫用片按压在被清扫面上,所以,当擦拭被清扫面时,在上述底面的前缘和后缘附近,灰尘和垃圾集中地附着在清扫用片的外面,而在上述底面的中央部附近,灰尘和垃圾难于附着。因此,不能有效地使用清扫用片的整个面。因此,在下面的专利文献1-4中,公开了一种具有清扫头的清扫工具,该清扫头的底面不是平坦面。对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清扫工具,在清扫头的底面的前方和后方形成倾斜面,在上述底面上,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为朝向被清扫面最为突出的形状。而对于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清扫工具,清扫头的底面的结构从前缘向中央部其厚度逐渐变大,且从后缘向中央部其厚度逐渐变大,从而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成为朝被清扫面最为突出的形状。而且,对于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清扫工具,清扫头的底面从侧方看为圆弧形状,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为朝向被清扫面最为突出的形状。另外,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清扫工具与上述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清扫工具同样地,从侧方看清扫头时,底面为圆弧形状,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朝向被清扫面最为突出,同时,从前方看时,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上形成从被清扫面离开的凹陷。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至4所记载的清扫工具,均是将杆状的握持部设置于清扫头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当保持上述握持柄而使清扫头沿被清扫面向前方滑动时,从握持部向上述清扫头作用有将其前缘按压于被清扫面的力。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至4所记载的清扫工具,清扫头的底面的形状均是在中央部向被清扫面最为突出、且在其前后处上述底面从被清扫面离开的形状。因此,当用手按压握持柄而使清扫头向前方移动时,清扫头容易成为向前倾的姿势,清扫头以不稳定的姿势按压于地板面等的被清扫面上,从而按压握持柄的力无法高效地传递到清扫头上,而且,在使清扫头沿被清扫面滑动时,作用于握持柄的阻力也增大。当象上述那样以清扫头向前倾的姿势在被清扫面上滑动时,在清扫头的前方部分,在清扫用片上容易集中地附着灰尘和垃圾,而在清扫头的底面的后方部分,灰尘和垃圾难于附着在上述清扫用片上,从而无法将清扫用片以大范围有效地用于清扫。另一方面,对于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清扫工具,从前方看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形成从被清扫面离开的凹陷,从而垃圾和灰尘容易被导向到清扫头的中央部。另外,由于可以实质上地降低清扫头和被清扫面之间的加压面积,所以在降低与被清扫面的摩擦力这一点上是有效的。但是,由于上述凹陷是从清扫头的前缘至后缘连续地形成的,所以在与上述凹陷相对的部分中,会产生垃圾和灰尘无法充分地附着在清扫用片上的问题。日本专利公报第2930472号[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报第2981110号[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第11-244210号 日本专利公报特开第2004-33530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课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清扫工具。该清扫工具可以有效地从握持部将推力作用于清扫头,可以不感到相对于被清扫面的大负荷地使清扫头滑动,另外,能够以安装于清扫头上的清扫用片的大面积有效地去除污物和垃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扫工具,具有将底部作为清扫作业部的清扫头、和连接在上述清扫头的上部的握持部,并在上述清扫作业部上铺设有清扫用片,其中上述清扫头的上述清扫作业部,其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大于前后方向的纵向尺寸,并且,具有朝向前方的前侧缘和朝向后方的后侧缘以及朝向左右方向的两端缘;在上述清扫作业部上,形成有从上述前侧缘朝向后方的凹部,在上述凹部的左右两侧部分设有侧方加压部,在上述凹部的后方设有后方加压部,上述侧方加压部和上述后方加压部分别可抵接于同一平面。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上述清扫头和上述握持部之间的连接部位于上述后方加压部之上或上述凹部之上。对于本专利技术的清扫工具,当推动握持部并使清扫头沿地板面等的被清扫面滑动时,由于上述侧方加压部和与其实质上位于同一面上的后方加压部将清扫用片按压于地板面上,所以在清扫作业中的清扫头的姿势稳定。并且,由于在前方形成凹部,所以,可以减少将清扫用片施压于被清扫面的面积,从而可以减小在使清扫头沿被清扫面移动时的摩擦阻力。另外,由于可以由清扫头的上述凹部将垃圾和灰尘导向到清扫作业部的中央部分中,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清扫用片的大面积。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两侧方加压部和上述后方加压部最好为连续地形成的。若侧方加压部和后方加压部相连续,则清扫头的姿势可以更加地稳定。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凹部最好以朝向上述后方加压部逐渐变浅的方式形成。当用手保持握持部并使清扫头向前方滑动时,在上述凹部的部分上作用有向被清扫面按压的较大的力,但是,若该凹部是以朝向后方逐渐变浅的方式形成的,则可以降低该部分和被清扫面之间的摩擦阻抗,能够以较小的力使清扫头滑动。而且,上述凹部最好以朝向上述两侧方加压部逐渐变浅的方式形成。若上述凹部为朝后方加压部以及侧方加压部逐渐变浅的形状,则相对于上述凹部的被清扫面上的灰尘和垃圾容易被导向后方加压部和侧方加压部的下面,从而可以有效地利用清扫用片的大面积进行清扫。对于本专利技术,例如,上述清扫头具有连接上述握持部的硬质夹具,和固定于该夹具的下面并在底部形成上述清扫作业部的可挠性的垫。对于本专利技术,安装于上述清扫头上的上述清扫用片为具有吸收体并能吸收保持液体的片,从而可以更加地有效地加以使用。形成上述凹部的结果是由于可以降低清扫用头和被清扫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所以,即使在清扫用片含有水分的情况下,也可以降低清扫用片和被清扫面之间的摩擦阻抗。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使清扫头以稳定的姿势置于被清扫面上,并且,可以降低上述清扫头在被清扫面上移动时的摩擦阻抗。另外,可以有效地利用清扫用片的大面积进行垃圾和灰尘的去除。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清扫工具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上述清扫工具的清扫头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表示在上述清扫头上安装有清扫用片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清扫头的正视图。图5是表示清扫作业部的清扫头的仰视图。图6是图4的VI-VI线的断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清扫工具10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清扫头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表示在上述清扫头上安装有一次性的且可自由更换的清扫用片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清扫头的正视图。图5是表示取下清扫用片的状态下的、清扫头的清扫作业部的仰视图。图6是图4的VI-VI线的断面图。图1所示的清扫工具10具有清扫头11、杆13和把手部14。上述杆13借助万向接头12连接于上述清扫头11的上面。上述把手部14固定于上述杆13的上端。在本实施例中,由上述杆13和上述把手部14构成握持部15。如图2所示,上述清扫头11的平面形状为长方形,在该长方形的一个长边上形成前侧面11a,在另一个长边上形成后侧面11b。另外,在一个短边上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扫工具,具有将底部作为清扫作业部的清扫头、和连接在上述清扫头的上部的握持部,并在上述清扫作业部上铺设有清扫用片,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扫头的上述清扫作业部,其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大于前后方向的纵向尺寸,并且,具有朝向前方的前侧缘和朝 向后方的后侧缘以及朝向左右方向的两端缘;在上述清扫作业部上,形成有从上述前侧缘朝向后方的凹部,在上述凹部的左右两侧部分设有侧方加压部,在上述凹部的后方部分设有后方加压部,上述侧方加压部和上述后方加压部分别可抵接于同一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6-3 2004-1662911.一种清扫工具,具有将底部作为清扫作业部的清扫头、和连接在上述清扫头的上部的握持部,并在上述清扫作业部上铺设有清扫用片,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扫头的上述清扫作业部,其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大于前后方向的纵向尺寸,并且,具有朝向前方的前侧缘和朝向后方的后侧缘以及朝向左右方向的两端缘;在上述清扫作业部上,形成有从上述前侧缘朝向后方的凹部,在上述凹部的左右两侧部分设有侧方加压部,在上述凹部的后方部分设有后方加压部,上述侧方加压部和上述后方加压部分别可抵接于同一平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扫头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嘉则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