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硅防静电洁净服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527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硅防静电洁净服及其制作方法,制作方法采用导电材料和基体材料混合制造原料,由这种原料喷丝得到的纤维本身具有导电性,能够有效防静电,保证洁净服的防静电要求,避免静电影响无尘室中的产品生产过程,同时还具备耐磨耐洗且不易发尘的优势。布料不仅自身经过除硅处理,其生产设备、染色设备也经过了除硅处理,能够有效避免硅污染,让使用环境中的特殊产品良品率大大提升,减少了瑕疵品、不合格品的数量,能够用于精细化工、医药食品、航空航天、微电子等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的行业。采用这种制作方法制作的无硅防静电洁净服同样具备上述优点。洁净服同样具备上述优点。洁净服同样具备上述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硅防静电洁净服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洁净服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无硅防静电洁净服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很多企业建立了洁净室,亦称为无尘室或清洁室,尤其在精细化工、医药食品、航空航天、微电子等行业使用率很高。洁净室主要是用来控制生产操作环境的清洁程度,防止污染物影响产品品质和成品率。ASTM、VDI、ISO等标准组织对洁净室的悬浮粒子浓度、温度、湿度、压力、气流方式和方向、静电控制、照明、噪声和振动等指标有明确的要求,所以洁净室的设计和使用材料必须符合上述要求。同时洁净室的操作员也有一套规范的操作流程,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洁净室环境的影响,其中工作服的穿用是比较重要的一项,不仅要求操作员的穿戴符合规范,而且对服装本身也有很高的要求。
[0003]一般来讲服装本身不发尘,具备防静电性能且具有良好的滤尘性能就可以作为洁净服,但是在防静电面辅料和服装加工生产过程中很难避免聚硅氧烷的污染,而硅污染在半导体、微电子、国防和汽车等行业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聚硅氧烷在洁净室里雾化成空气传播的分子污染物,再沉积在制成品上,会造成一个批次的产品里有很高比率的瑕疵品和不合格品。在油漆喷涂行业,再沉积的聚硅氧烷会在油漆表面造成坑洞或鱼眼,再沉积的聚硅氧烷也会在光学系统和晶片产业的产品表面形成薄膜。显然,硅污染负面影响了这些行业的质量底线,必须从洁净服的制备方面加以控制和避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步骤简单、操作方便和有效除硅的无硅防静电洁净服制作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制作得到的无硅防静电洁净服。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无硅防静电洁净服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织造坯布:将原料的熔融状导电材料与基体材料混合,经喷丝孔喷丝成纤,再将纤维织造得到坯布;
[0008]S2:染色前准备:将染色设备升温至98℃,采用水和清洗剂清洗染色设备60min,清洗剂包括10g/L的除硅灵和5g/L的片碱;
[0009]S3:染色:将坯布放置在清洗后的染色设备内,使用60~65℃水洗10min;
[0010]S4:除硅:将水洗后的坯布进行30~60min的除硅整理,温度为90~110℃,浴比为1:15,整理液包括3~6g/L的除硅灵和0.5g/L的氢氧化钠;
[0011]S5:出缸:除硅完成后,将布料清洗出缸;
[0012]S6:缝制前准备:将无硅防静电洁净服制作辅料进行除硅处理或直接获取无硅的制作辅料;
[0013]S7:缝制:将制作设备进行除硅处理,将布料结合制作辅料制作得到无硅防静电洁净服。
[0014]作为上述制作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0015]布料清洗包括以下步骤:
[0016]S51:将除硅完成的布料使用90~95℃的热水清洗15min,热水中添加有2g/L的非离子洗涤剂;
[0017]S52:将完成步骤S51的布料采用60~85℃的热水清洗至少一次后出缸。
[0018]所述纤维依次经过整经、浆丝、并轴、分绞、穿综穿筘及织造得到坯布。
[0019]所述纤维依次经过络筒、倍捻、定型、整经、穿综穿筘及织造得到坯布。
[0020]一种无硅防静电洁净服,采用上述的无硅防静电洁净服制作方法制作得到。
[0021]作为上述无硅防静电洁净服的进一步改进:
[0022]包括包覆头部的帽子、包覆上身的衣服以及包覆腿部的裤子,且三者连接为整体式无硅防静电洁净服;无硅防静电洁净服的前部设有可开闭的开口,开口从衣服的前襟处斜向延伸到裤子的胯部处。
[0023]所述开口处设有拉链。
[0024]所述帽子上的面部开口、帽子后侧的颈部处、衣服上的腕部开口、裤子上的脚部开口以及衣服和裤子之间的腰围处均设有松紧带。
[0025]所述衣服袖子上设有用于卡接工具的工具扣袢。
[0026]所述帽子的两侧均设有用于挂接口罩带子的口罩挂接件。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8]本专利技术的无硅防静电洁净服制作方法,采用导电材料和基体材料混合制造原料,由这种原料喷丝得到的纤维本身具有导电性,能够有效防静电,保证洁净服的防静电要求,避免静电影响无尘室中的产品生产过程,同时还具备耐磨耐洗且不易发尘的优势。布料不仅自身经过除硅处理,其生产设备、染色设备也经过了除硅处理,能够有效避免硅污染,让使用环境中的特殊产品良品率大大提升,减少了瑕疵品、不合格品的数量,能够用于精细化工、医药食品、航空航天、微电子等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的行业。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无硅防静电洁净服的正面示意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无硅防静电洁净服的背面示意图。
[0031]图例说明:1、帽子;11、面部开口;12、口罩挂接件;2、衣服;21、腕部开口;22、工具扣袢;3、裤子;31、脚部开口;4、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0033]实施例: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硅防静电洁净服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S1:织造坯布:将原料的熔融状导电材料与基体材料混合,经喷丝孔喷丝成纤,再
将纤维织造得到坯布;
[0036]S2:染色前准备:将染色设备升温至98℃,采用水和清洗剂清洗染色设备60min,清洗剂包括10g/L的除硅灵和5g/L的片碱;
[0037]S3:染色:将坯布放置在清洗后的染色设备内,使用60~65℃水洗10min;
[0038]S4:除硅:将水洗后的坯布进行30~60min的除硅整理,温度为90~110℃,浴比为1:15,整理液包括3~6g/L的除硅灵和0.5g/L的氢氧化钠;
[0039]S5:出缸:除硅完成后,将布料清洗出缸;本实施例中,布料清洗包括以下步骤:
[0040]S51:将除硅完成的布料使用90~95℃的热水清洗15min,热水中添加有2g/L的非离子洗涤剂;
[0041]S52:将完成步骤S51的布料采用60~85℃的热水清洗至少一次后出缸;本实施例在此步采用了两次清洗,第一次采用80~85℃的热水清洗,第二次采用60~65℃的热水清洗,使布料清洗温度逐渐下降。
[0042]S6:缝制前准备:将无硅防静电洁净服制作辅料进行除硅处理或直接获取无硅的制作辅料;辅料一般包括缝纫线、拉链、松紧带、纽扣等,这些辅料可以采购后进行处理,或者直接采购无硅辅料。
[0043]S7:缝制:将制作设备进行除硅处理,为了保证除硅彻底性,制作人员也应当遵守无硅化管理制度,避免硅污染,将布料结合制作辅料制作得到无硅防静电洁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硅防静电洁净服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织造坯布:将原料的熔融状导电材料与基体材料混合,经喷丝孔喷丝成纤,再将纤维织造得到坯布;S2:染色前准备:将染色设备升温至98℃,采用水和清洗剂清洗染色设备60min,清洗剂包括10g/L的除硅灵和5g/L的片碱;S3:染色:将坯布放置在清洗后的染色设备内,使用60~65℃水洗10min;S4:除硅:将水洗后的坯布进行30~60min的除硅整理,温度为90~110℃,浴比为1:15,整理液包括3~6g/L的除硅灵和0.5g/L的氢氧化钠;S5:出缸:除硅完成后,将布料清洗出缸;S6:缝制前准备:将无硅防静电洁净服制作辅料进行除硅处理或直接获取无硅的制作辅料;S7:缝制:将制作设备进行除硅处理,将布料结合制作辅料制作得到无硅防静电洁净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硅防静电洁净服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布料清洗包括以下步骤:S51:将除硅完成的布料使用90~95℃的热水清洗15min,热水中添加有2g/L的非离子洗涤剂;S52:将完成步骤S51的布料采用60~85℃的热水清洗至少一次后出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硅防静电洁净服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依次经过整经、浆丝、并轴、分绞、穿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辉汤夏夏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永霏特种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