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页岩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页岩制油
,特别涉及一种小颗粒直径油页岩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油页岩干馏炉有三种,第一种是抚顺炉,处理粒径12mm
‑
75mm的油页岩颗粒,开采中产生的小于12mm的油页岩颗粒超过总量的20%,大量小颗粒油页岩颗粒被弃置,造成环境污染;因为抚顺炉内部有燃烧所以导致其油的回收率为65%,炉体生产的瓦斯因炉内通有空气而导致热值降低,热值为4000kJ/Nm
³
,难以利用。第二种是由茂名气燃式方炉改进的茂名气燃式圆炉,以气体为热载体,处理粒径15mm
‑
75mm的油页岩颗粒,大量的小粒径油页岩颗粒被弃置;油的回收率低;炉内布气不均匀,造成部分油页岩颗粒干馏不完全,处理含水量较高的油页岩较困难。第三种是桦甸瓦斯全循环干馏炉,以气体为热载体,处理粒径6mm
‑
50mm的油页岩颗粒,油的回收率高于90%,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还有从国外引进的的澳大利亚ATP炉,以固体为热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页岩处理系统,处理系统包括:油页岩干馏装置(1)、半焦燃烧装置(2)、炉灰余热收集装置(3),产物洗涤装置(4),其特征在于,在油页岩干馏装置(1)的顶端上设有水车式给料器(1
‑
2)和伞状物收集装置(1
‑
3),在水车式给料器(1
‑
2)上方连接料斗(1
‑
1),在油页岩干馏装置(1)内部的炉壁上固定多道成Z字形的滚筒床(1
‑
5),Z字形的滚筒床(1
‑
5)由多个滚筒(5)组成,在滚筒(5)上设有滚筒齿轮(5
‑
1),滚筒(5)之间具有间隔,同层滚筒(5)之间的间隔相同,不同层滚筒床(1
‑
5)上的滚筒(5)间隔自上而下逐层递减,在滚筒床(1
‑
5)的下面设有链条(1
‑
6)带动滚筒床(1
‑
5)运动,在Z字形滚筒床(1
‑
5)交汇处和起始处的油页岩干馏装置(1)炉壁上设有配速箱(1
‑
4)作为Z字形滚筒床(1
‑
5)驱动装置,在油页岩干馏装置(1)的炉壁上成水平平行设有第一层横向瓦斯布气风口(1
‑
7)、第二层横向瓦斯布气风口(1
‑
8)、第三层横向瓦斯布气风口(1
‑
9)和纵向瓦斯布气风口(1
‑
10),纵向瓦斯布气风口(1
‑
10)置于第三层横向瓦斯布气风口(1
‑
9)的下方,横向瓦斯布气风口与油页岩干馏装置炉壁的水平方向成角度,纵向瓦斯布气风口(1
‑
10)与油页岩干馏装置(1)的炉壁的竖直方向成角度,在油页岩干馏装置(1)下方设有刮板出料系统(1
‑
12),在刮板出料系统(1
‑
12)下方对应油页岩干馏装置(1)炉壁设有水封池(1
‑
11),刮板出料系统(1
‑
12)沿水封池(1
‑
11)的壁上方连接半焦料斗(2
‑
3)的上方,半焦料斗(2
‑
3)和煤块料斗(2
‑
2)的下方连通磨粉机(2
‑
5),磨粉机(2
‑
5)的下端连通排粉机(2
‑
4)和半焦燃烧装置(2)的内腔,半焦燃烧装置(2)内的上方设有过热器(2
‑
1)和水过热器(2
‑
7),在水过热器(2
‑
7)的上方通过水蒸气管路(12)连接蒸汽透平(2
‑
8),在半焦燃烧装置(2)的右上方连通尾气输出管路(9),在半焦燃烧装置(2)的壁下方设有点火装置(2
‑
6),连通半焦燃烧装置(2)下方设有炉灰余热收集装置(3),在炉灰余热收集装置(3)内的上方设有多级人字形挡板(3
‑
1),在多级人字形挡板(3
‑
1)内部设有导热油管道(3
‑
2),在炉灰余热收集装置(3)内的多级人字形挡板(3
‑
1)下方设储灰室(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莹,黄绍通,杨爱国,杨新乐,吴丽佳,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