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桥CLLC谐振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涉及电力电子变流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全桥CLLC谐振变换器的分段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确立以及贯彻推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成为推进能源转型,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途径。电力电子技术是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相关研究课题得到广泛关注,其中双向全桥CLLC谐振变换器因其能量可双向流动、可软开关工作等特点,被应用于高频、高压、大功率场合。
[0003]在调压范围较大的应用场景中,采用传统脉宽控制方法,如: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脉冲频率调制(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PFM)、扩展移相控制法(Extended Phase Shift,EPS)等,双向CLLC谐振变换器存在软开关范围窄、回流功率大、开关频率变化范围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全桥CLLC谐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桥CLLC谐振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用于双向全桥CLLC谐振变换器电路,所述双向全桥CLLC谐振变换器电路包括通过变压器耦合的原边侧和副边侧,所述原边侧包括第一H桥,所述第一H桥的第一桥臂由开关管S1和开关管S3串联组成,所述第一H桥的第二桥臂由开关管S2和开关管S4串联组成,所述副边侧包括第二H桥,所述第二H桥的第一桥臂由开关管S5和开关管S7串联组成,所述第二H桥由开关管S2和开关管S4串联组成,能量由原边侧流向副边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其中,以变压器变比、变换器输入的电压和变换器输出的电压确定变换器的临界电压增益,将所述变换器电路实际工作的电压增益与所述临界电压增益相比,实际工作的电压增益不高于所述临界电压增益时,为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实际工作的电压增益低于所述临界电压增益时,为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包括:采用PFM控制,变换器电路的各开关管的控制波形均为占空比为50%的方波信号,方波信号的上升沿控制开关管的开通,下降沿控制开关管的关断,其中,开关管S1、开关管S4、开关管S5和开关管S8流入的控制信号相同,开关管S2、开关管S3、开关管S6和开关管S7流入的控制信号相同,两种控制信号的相位差为π;该模式下,实际工作的电压增益G1:式中,k为变压器励磁电感与谐振电感之比,k=L
m
/L
r1
;Q为CLLC谐振变换器的品质因数,Q=(L
r1
/C
r1
)
0.5
/R
eq
;R
eq
为CLLC谐振变换器折算到原边的副边等效阻抗;f
n
为归一化频率,f
n
=f
s
/f
r
;f
s
为开关频率;f
r
为谐振频率;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包括:采用EPS控制,变换器电路的各开关管的控制波形均为占空比为50%的方波信号,波信号的上升沿控制开关管的开通,下降沿控制开关管的关断,其中,开关管S1和开关管S3的控制信号互补,开关管S2和开关管S4的控制信号互补,开关管S5和开关管S8的控制信号相同,开关管S6和开关管S7的控制信号相同,开关管S5和开关管S6的控制信号互补,开关管S1和开关管S3的控制信号相位差为D1/f
s
,开关管S1和开关管S5的控制信号相位差为D2/f
s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舒杰,吴昌宏,刘梦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