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温控材料的并联间隙动作次数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5102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避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温控材料的并联间隙动作次数计算方法,该基于温控材料的并联间隙动作次数计算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温控变色材料,将其制备成变色材料套管安装于多腔室并联间隙的上导弧臂,并对定期采集的装置运行照片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出其中心流过雷电冲击电流次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该基于温控材料的并联间隙动作次数计算方法能够准确的得出并联间隙装置在受雷击时的实际动作次数,进而能够对多腔室并联间隙的动作状态以及动作次数进行准确地判断;在多腔室并联间隙的电极和腔室壁老化前对其进行更换,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准确掌握避雷装置的多腔室并联间隙的使用寿命。掌握避雷装置的多腔室并联间隙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温控材料的并联间隙动作次数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避雷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温控材料的并联间隙动作次数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雷击故障占比约为55%,其中南方多雷地区接近70%。雷击后引起的绝缘损坏、线路跳闸、断线、停电等,威胁着电力系统及用电的安全。然而,随着我国大电网的建设,各种大型超/特高压线路、跨区互联线路、大型电源送出线路等重要线路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大量的输电线路暴露在雷云密布的区域,使得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高效实用的方法来预防雷击故障,保障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并联间隙作为一种典型的防雷措施,能有效地抑制雷击引起的停电故障,得到广泛使用。
[0003]广泛应用的并联间隙具有引弧作用,可以防止绝缘子烧伤,但不具有自熄弧能力,需配合重合闸,不适用于重要线路,且电弧长时间燃烧容易导致断线等故障。多腔室并联间隙装置与传统的并联间隙相比,淬弧能力更优,遮断电流能力更强,将该结构运用在配电线路上可以有效解决目前配网防雷存在的问题。多腔室并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温控材料的并联间隙动作次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温控材料的并联间隙动作次数计算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温控变色材料,将其制备成变色材料套管安装于多腔室并联间隙的上导弧臂,并对定期采集的装置运行照片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出其中心流过雷电冲击电流次数的计算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不可变色材料的选取和制备;步骤二,利用模具,将材料制成套管形状;步骤三,将变色材料套管安装在上导弧臂上;步骤四,进行并联间隙装置的淬灭电弧试验;步骤五,实验数据收集与整理;步骤六,总结变色材料套管的变色与流过电流次数的关系。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温控材料的并联间隙动作次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不可变色材料的选取和制备,具体为:根据标准雷电流波形以及金属材料的电阻特性,计算单次雷电流冲击后金属部件的温升温度;通过金属部件的温升温度配合常用不可逆热色材料表确定变色材料;按适当比例称取不可逆热变色材料粉末,量取定量的凝固剂,将不可逆热变色材料与凝固剂混合均匀,要求混合后中不出现沉淀,结块,混合均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温控材料的并联间隙动作次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利用模具,将材料制成套管形状,具体为:利用套管形状模具,将确定变色材料与凝固剂混合注入套管形状模具内,静置两小时后拆卸套管形状模具,取出成型的变色材料套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温控材料的并联间隙动作次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进行并联间隙装置的淬灭电弧试验,具体为:通过多腔室并联间隙淬弧实验平台,采用380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平林马江辉浦仕遵李宏梅陈会荣范庆前罗玉花冯德现陈永梅邱新相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德宏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