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内镜下使用的有效取样穿刺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4622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声内镜下使用的有效取样穿刺器械,其包括带有倾斜穿刺头的穿刺针管,穿刺针管外侧的外套管,控制穿刺针及外套管的操作部;操作部为管型操作部,操作部包括控制外套管移动的操作段一及控制穿刺针移动的操作段二及连接操作段一与操作段二的中间段;操作段一与中间段为伸缩与锁死的组合方式,操作段二与中间段也为伸缩与锁死的组合方式;操作段二内设置能够实现穿刺针管转动的转动控制结构;并设置锁死转动控制结构控制动作的锁死结构。通过操作锁死结构的开闭,控制转动控制结构的动作,控制转动控制结构转动实现对穿刺针管的旋转动作,进而实现对前端穿刺针头的旋转控制,最终能够实现在最小的组织伤害前提下的组织取样。前提下的组织取样。前提下的组织取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内镜下使用的有效取样穿刺器械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超声内镜时使用的超声穿刺器械,具体涉及为一种超声内镜下使用的有效取样穿刺器械。

技术介绍

[0002]超声内镜(EUS)是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体腔后,在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的同时,可利用内镜下的超声行实时扫描,可以获得胃肠道的层次结构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内镜和超声的诊断水平。
[0003]超声内镜上设置有钳道,超声穿刺器械可以通过钳道进入到检查位置,超声穿刺器械带有外鞘管与穿刺针,当进入到检查位置附近时将穿刺针伸出,进行组织取样或者通过穿刺针的管路建立引流通道。现有的穿刺针有两种,一种是单斜面穿刺头,获取组织量少,但可以应用于建立引流通道;另一种是锯齿形穿刺头,可以获得足够多的组织,但无法用于建立引流通道。
[0004]因此专利技术人提供一种超声内镜下使用的有效取样穿刺器械,其同时具有可以获得足够多的组织以及用于建立引流通道两种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超声内镜下使用的有效取样穿刺器械。
[0006]一种超声内镜下使用的有效取样穿刺器械,其包括带有倾斜穿刺头的穿刺针管,穿刺针管外侧的外套管,控制穿刺针及外套管的操作部;操作部为管型操作部,操作部包括控制外套管移动的操作段一及控制穿刺针移动的操作段二及连接操作段一与操作段二的中间段;操作段一与中间段为伸缩与锁死的组合方式,操作段二与中间段也为伸缩与锁死的组合方式;操作段一第一端连接外套管,第二端与中间段连接;操作段二第一端连接中间段,操作段二内设置实现后段穿刺针管与操作段二不发生相对位置移动变化的位置固定结构;穿刺针管通过操作段一,中间段与操作段二且经过长的外套管;穿刺针管后端从操作段一第二端伸出;操作段二内设置能够实现穿刺针管转动的转动控制结构;并设置锁死转动控制结构控制动作的锁死结构。通过操作段一与中间段的设置可以实现对外套管的前进与回撤的操作,并在调整好外套管位置后,通过操作段二与中间段的设置可以实现在对穿刺管针的伸出与缩回控制;通过操作锁死结构的开闭,控制转动控制结构的动作,控制转动控制结构转动实现对穿刺针管的旋转动作,进而实现对前端穿刺针头的旋转控制,进而实现了旋转取样的目的,能够实现在最小的组织伤害前提下的组织取样。
[0007]优选的,操作段一第二端伸入中间段第一端的移动腔一内,且在操作段一的第二端末端设置防脱环一,防脱环一与移动腔一紧密接触,在外力作用下实现相对移动。
[0008]优选的,在操作段一的外侧设置尺寸,并在中间段上设置显示环一,显示环一对应
尺寸位置设置显示缺口一,通过显示缺口一读取伸缩尺寸,方便了解外套管进入缩回情况。
[0009]优选的,在显示环一外侧设置锁死螺丝一,用于锁死位置关系。
[0010]优选的,在操作段一的第一端端头设置设置缺口,外套管的第一端设置伸入设置缺口的膨大环,并设置套在膨大环外侧锁死设置缺口与彭大环位置关系的锁死帽。
[0011]优选的,锁死帽外侧设置于钳道口吻合的纹路。
[0012]优选的,中间段第二端伸入操作段二的移动腔二内;且在中间段第二端末端设置防脱环二,防脱环二与移动腔二紧密接触,在外力作用下实现相对移动。
[0013]优选的,在中间段的外侧设置尺寸,并在操作段二上设置显示环二,显示环二对应尺寸位置设置显示缺口二,通过显示缺口二读取伸缩尺寸,方便了解穿刺管针的伸出情况。
[0014]优选的,在显示环二外侧设置锁死螺丝二,用于锁死位置关系。
[0015]优选的,固定结构包括操作段二第二端末端设置的固定穿刺针管位置的固定腔,固定腔内设置的与穿刺针管一体连接的固定环,通过将固定环设置在固定腔内实现位置的固定的作用,且固定环可以在固定腔内转动。
[0016]优选的,穿刺针管末端设置封堵帽,防止通过针管渗出液体。
[0017]优选的,操作段二内的穿刺针管段包括一螺旋段与一移动段;螺旋段中间为穿刺针管;转动控制结构包括:螺旋段,及螺旋段上套接的带有与螺旋段的螺旋对应的螺旋缺口的操作柱;还包括设置在螺旋段与移动段间的环形间隔板,环形间隔板上设置供穿刺针管通过的小缺口,环形间隔板与操作杆二一体连接;操作柱上还设置有与穿刺针管对应的柱形缺口;操作柱伸出操作柄,在操作段二侧壁设置供操作柄伸出并移动的纵向槽体。
[0018]优选的,螺旋段内的螺旋螺距与螺旋直径的比值大于3;优选大于5;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有较大螺距,引导螺旋段的下行走向;实现操作柱的下压移动,进而带动螺旋段的转动。
[0019]优选的,操作柱的柱形缺口较穿刺针管大,螺旋缺口较螺纹段大,此种设置方便整体适配,并方便控制。
[0020]优选的,环形间隔板上设置于螺旋段直径一致的圆形引导缺口,保证螺旋段末端在引导缺口内转动。
[0021]优选的,螺旋段末端与引导缺口接触段设置为圆角结构,减小转动阻力。
[0022]或者,在螺旋段末端与引导缺口接触段设置滚珠,滚珠设置可以更加有效减少设置阻力。
[0023]优选的,锁死结构为任意实现对旋转动作锁死的锁死结构,锁死结构设置部位为操作柱的初始段,或任意按动抱死螺旋段的结构。
[0024]优选的,锁死结构为设置在操作柄初始段的锁死结构,具体为,操作柄初始段对应位置设置伸出的锁死板;锁死板与操作柄上设置相互贴附或吸引的结构。
[0025]优选的,锁死板与操作柄上设置对应的磁吸片,通过磁吸片的磁吸作用实现锁死,通过用力下推操作柄实现分离。
[0026]优选的,操作柄的与锁死板接触的面大于锁死板的对应接触面,此种操作更加方便操作。
[0027]或者,锁死板与操作柄上对应设置易分开的粘附层,设置锁死板转动槽,通过转动锁死板实现粘附层的分离,分离后下压操作柄实现转动取样。
[0028]优选的,锁死结构为按动锁死的结构,其设置在操作柱的初始段位置,包括设置在操作柱初始段上的圆缺口,伸入圆缺口的锁死杆;操作段二对应位置设置供锁死杆移动的移动槽,及移动槽内保持锁死杆进入圆缺口的锁死弹簧;锁死杆第一端伸入移动槽内,锁死杆的第二端连接牵拉线,牵拉线连接一按动牵拉结构,按动牵拉结构包括一按动钮,按动钮按动到一侧为牵出解锁状态,按动到另一侧为复位锁死状态。
[0029]优选的,按动钮包括设置在操作杆二上的设置腔,设置腔内设置按动部,按动部中心伸出柱形槽,柱形槽内设置前端球顶设置的移动柱;移动柱第一端的柱形槽内设置限位弹簧,在移动柱第二端设置弧形凹,弧形凹也设置在按动部中心对应位置;且弧形凹两端设置水平的延伸板;延伸板连接牵拉线;在弧形凹下方设置不影响弧形凹摆动的支撑座。通过左右摆动按动部实现移动柱在弧形凹内的活动进而实现弧形凹的摆动动作,当弧形凹连接牵拉绳的一段上抬时,带动锁死杆离开圆形缺口,实现解锁,当摆动到另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内镜下使用的有效取样穿刺器械,其包括带有倾斜穿刺头的穿刺针管,穿刺针管外侧的外套管,控制穿刺针及外套管的操作部;操作部为管型操作部,其特征在于,操作部包括控制外套管移动的操作段一及控制穿刺针移动的操作段二及连接操作段一与操作段二的中间段;操作段一与中间段为伸缩与锁死的组合方式,操作段二与中间段也为伸缩与锁死的组合方式;操作段一第一端连接外套管,第二端与中间段连接;操作段二第一端连接中间段,操作段二内设置实现后段穿刺针管与操作段二不发生相对位置移动变化的位置固定结构;穿刺针管通过操作段一,中间段与操作段二且经过长的外套管;穿刺针管后端从操作段一第二端伸出;操作段二内设置能够实现穿刺针管转动的转动控制结构;并设置锁死转动控制结构控制动作的锁死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内镜下使用的有效取样穿刺器械,其特征在于,操作段一第二端伸入中间段第一端的移动腔一内,且在操作段一的第二端末端设置防脱环一,防脱环一与移动腔一紧密接触,在外力作用下实现相对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内镜下使用的有效取样穿刺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操作段一的外侧设置尺寸,并在中间段上设置显示环一,显示环一对应尺寸位置设置显示缺口一;在显示环一外侧设置锁死螺丝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内镜下使用的有效取样穿刺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操作段一的第一端端头设置设置缺口,外套管的第一端设置伸入设置缺口的膨大环,并设置套在膨大环外侧锁死设置缺口与彭大环位置关系的锁死帽。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内镜下使用的有效取样穿刺器械,其特征在于,中间段第二端伸入操作段二的移动腔二内;且在中间段第二端末端设置防脱环二,防脱环二与移动腔二紧密接触,在外力作用下实现相对移动;在中间段的外侧设置尺寸,并在操作段二上设置显示环二,显示环二对应尺寸位置设置显示缺口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内镜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云路杨爱明刘逢辰吴东张晟瑜伍东升吴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