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生强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集成净化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4502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集成净化槽,属于废水处理设备领域,一种新型集成净化槽,包括集成净化槽,所述集成净化槽顶端固定设置有槽盖结构,所述集成净化槽还包括总槽体,所述总槽体内部固定开设有化粪池第一格,所述总槽体内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水解室,所述总槽体内部位于水解室一侧固定设置有沉淀室,所述沉淀室内部固定设置有生化室,所述总槽体内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清水室,所述盖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进粪管连接的破碎结构,它可以实现改变原有净化设备的卧式结构,解决其他罐体不能深埋的问题,保证各个腔体的运行正常,并且可连续进出水,全自动化智能运行,无需人工值守成本,同时可有效避免管道堵塞的问题。可有效避免管道堵塞的问题。可有效避免管道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集成净化槽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集成净化槽。

技术介绍

[0002]生活污水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所排出的废水,这种废水主要被生活废料和人的排泄物所污染,污染物的数量、成分和浓度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用水量有关,生活污水一般并不含有有毒物质,但是,它具有适于微生物繁殖的条件,含有大量细菌和病原体,从卫生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而废水处理用净化槽便是用来完成生活污水的净化工作;
[0003]但是传统的净化槽存在以下缺陷:
[0004]在农村内使用的净化槽,容易出现农村化粪池与污水处理设备需要分别开挖施工的难题,各个腔体独立存在,占地空间大,施工空间大,且有些罐体不能埋入土壤内,进而导致管网的设计复杂,增加了施工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集成净化槽,它可以实现了改变原有净化设备的卧式结构,解决其他罐体不能深埋的问题,保证各个腔体的运行正常,并且可连续进出水,全自动化智能运行,无需人工值守成本,同时可有效避免管道堵塞的问题。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一种新型集成净化槽,包括集成净化槽;
[0010]所述集成净化槽顶端固定设置有槽盖结构,所述集成净化槽还包括总槽体,所述总槽体内部固定开设有化粪池第一格,所述总槽体内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水解室,所述总槽体内部位于水解室一侧固定设置有沉淀室,所述沉淀室内部固定设置有生化室,所述总槽体内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清水室;
[0011]所述水解室一侧壁固定连接有一级导管,所述化粪池第一格与水解室通过所述一级导管相通,所述水解室靠近沉淀室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二级导管,所述水解室与生化室通过所述二级导管相通,所述沉淀室靠近清水室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三级导管,所述沉淀室内部与清水室通过三级导管相通。
[0012]进一步的,所述沉淀室与所述生化室相通,且所述生化室的顶端要低于所述沉淀室的顶端高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水解室、沉淀室以及清水室在所述总槽体的内部均构成密闭空间,所述总槽体外壁设置为一体式格栅结构,且所述集成净化槽与槽盖结构均采用PE/PP复合增强型材料。
[0014]进一步的,所述槽盖结构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总槽体的顶端,所述盖板位于化粪池第一格的上方固定开设有化粪池检查口以及进粪口,所述盖板位于水解室的上方固定开设有水解池检查口,所述盖板位于生化室的上方固定开设有生化池检查口,所述盖板位于清水室的上方固定开设有清水池检查口。
[0015]进一步的,所述水解池检查口顶端热融焊接有水解观察管,所述生化池检查口顶端热融焊接有生化观察管,所述清水池检查口顶端热融焊接有排放管,所述化粪池检查口顶端热融焊接有化粪观察管,所述进粪口顶端热融焊接有进粪管。
[0016]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进粪管连接的破碎结构,所述破碎结构还包括破碎管,所述破碎管内部上下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转架,所述破碎管中心内部通过转架转动安装有中转杆。
[0017]进一步的,所述中转杆外壁上半部分等距固定设置有水动力导板,所述中转杆外壁下半部分均匀固定设置有破碎杆。
[0018]进一步的,所述中转杆顶端固定设置有辅助破碎轮,所述辅助破碎轮形状设置为锥形,且辅助破碎轮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设置有破碎齿,所述辅助破碎轮的下表面以及所述中转杆顶端的边缘均活动嵌入有滚珠。
[0019]进一步的,所述集成净化槽连同所述槽盖结构一同埋入土壤内,一个所述集成净化槽配合一台曝气风机以及一台提升泵联合工作,位于所述集成净化槽附近的地面上固定安装有控制曝气风机和提升泵工作的控制箱,所述集成净化槽通过所述控制箱的控制可与一户住户或者两户住户组合使用。
[0020]3.有益效果
[002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2](1)本方案改变原有的卧式结构采用立式结构及改变原有的隔板做腔体采用立式腔体做支撑大副提高抗压强度,由于罐体要深埋过冻层,解决其他罐体不能深埋的特点。
[0023](2)本方案中生化腔双腔结构的技术特点,可连续进水连续出水,无需污泥回流泵,巧妙利用双腔结构仅用一台15瓦风机微动力间歇式可将污水处理达标排放,且能耗极低。
[0024](3)本方案中组合立式多个圆形独立腔体做支撑,优化罐体受力结构可分散上方土壤的荷载。
[0025](4)本方案中腔体独立封闭,保证每个腔体的运行正常,清水腔无法混进污水,避免了污水串腔处理无效的现象。
[0026](5)本方案中罐体连接管均采用PE材质,接口采用热熔或胶圈软连接,解决了其它材质罐体与检查口连接产生罐体渗漏、回流、冻胀、不抗压的问题,可抵抗深埋后土壤在顶部以及侧面的双重压力,适合高寒地区深埋。
[0027](6)本方案实现全自动化智能运行,“傻瓜式”操作,无人值守无需人工成本;另外,生物菌剂投加哈工大研制的抗低温复合生物菌剂,生物菌剂可自身繁殖新陈代谢,生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一次性投加无需补充;最后,槽内粪污干物质农户可1年以上自行清掏后堆肥资源化利用,无需政府组织集中清掏。
[0028](6)本方案通过设计的破碎结构,利用水流流动的动能使破碎杆旋转,从而能击碎废液中颗粒较大的聚集物,以此来避免聚集物在罐体内沉积,同时可有效避免管道堵塞的
问题。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槽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净化槽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沉淀室与生化室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破碎结构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破碎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中转杆顶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单户模式使用结构示意图;
[0037]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两户联网模式使用结构示意图;
[0038]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亲水基与亲油基的示意图;
[0039]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0040]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水解腔内部的分解示意图。
[0041]图中标号说明:
[0042]1、集成净化槽;101、总槽体;102、化粪池第一格;103、水解室;104、沉淀室; 105、生化室;106、清水室;107、一级导管;108、二级导管;109、三级导管;2、槽盖结构;201、盖板;202、清水池检查口;203、生化池检查口;204、水解池检查口;205、化粪池检查口;206、进粪口;3、排放管;4、生化观察管;5、水解观察管;6、化粪观察管;7、进粪管;8、破碎结构;801、破碎管;802、转架;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集成净化槽,包括集成净化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净化槽(1)顶端固定设置有槽盖结构(2),所述集成净化槽(1)还包括总槽体(101),所述总槽体(101)内部固定开设有化粪池第一格(102),所述总槽体(101)内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水解室(103),所述总槽体(101)内部位于水解室(103)一侧固定设置有沉淀室(104),所述沉淀室(104)内部固定设置有生化室(105),所述总槽体(101)内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清水室(106);所述水解室(103)一侧壁固定连接有一级导管(107),所述化粪池第一格(102)与水解室(103)通过所述一级导管(107)相通,所述水解室(103)靠近沉淀室(10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二级导管(108),所述水解室(103)与生化室(105)通过所述二级导管(108)相通,所述沉淀室(104)靠近清水室(10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三级导管(109),所述沉淀室(104)内部与清水室(106)通过三级导管(109)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集成净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室(104)与所述生化室(105)相通,且所述生化室(105)的顶端要低于所述沉淀室(104)的顶端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集成净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室(103)、沉淀室(104)以及清水室(106)在所述总槽体(101)的内部均构成密闭空间,所述总槽体(101)外壁设置为一体式格栅结构,且所述集成净化槽(1)与槽盖结构(2)均采用PE/PP复合增强型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集成净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盖结构(2)还包括盖板(201),所述盖板(201)固定设置在所述总槽体(101)的顶端,所述盖板(201)位于化粪池第一格(102)的上方固定开设有化粪池检查口(205)以及进粪口(206),所述盖板(201)位于水解室(103)的上方固定开设有水解池检查口(20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生强
申请(专利权)人:林生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