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3896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绕组,包括绕组层和散热层;所述绕组层的数量为N个,其中,N≥3;所述散热层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绕组层之间,相邻两个所述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与导线尾端相连,并穿过所述散热层;第i层绕组层的导线尾端与第i+1层绕组层的导线首端分别位于绕组的两端,其中,i<N;剩余层数绕组层中,每层绕组层的导线尾端与与其相邻且设置在其外侧的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位于所述绕组的同一端,以使所述第一层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与所述第N层的绕组层的导线尾端位于绕组的同一端。该绕组能够使绕组首头与绕组尾头均位于绕组的同一端,有利于外部引线的连接,简化引线结构,还能够降低绕组层的层间电压。层间电压。层间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绕组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绕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传统大容量干式变压器的低压绕组均采用多层圆筒式结构,线匝升层(即设置在本层的外部的相邻的一层)的首端均在本层末端的正上方处,当层数为奇数层时,绕组首头和尾头不在绕组的同一端,即绕组首头在绕组的上部,绕组尾头在绕组的下部。
[0003]上述结构会导致电磁设计不合理,层间电场强度大的问题,还会产生局部放电及外部引线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绕组,所述绕组能够使绕组首头与绕组尾头均位于绕组的同一端,有利于外部引线的连接,简化引线结构,还能够降低绕组层的层间电压。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绕组,包括绕组层和散热层;
[0007]所述绕组层的数量为N个,其中,N≥3;
[0008]所述散热层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绕组层之间,相邻两个所述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与导线尾端相连,并穿过所述散热层;
[0009]第i层绕组层的导线尾端与第i+1层绕组层的导线首端分别位于绕组的两端,其中,i<N;
[0010]剩余层数绕组层中,每层绕组层的导线尾端,与与其相邻且设置在其外侧的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位于所述绕组的同一端,以使所述第一层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与所述第N层的绕组层的导线尾端位于绕组的同一端。
[0011]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与导线尾端通过连接导线相连,且连接导线穿过所述散热层;
[0012]所述连接导线与第i+1层绕组层导线首端相连的一端与所述第i层绕组层的直线距离>散热层高度的二分之一。
[0013]优选的,所述绕组层包括多根导线,所述连接导线的数量与所述绕组层的导线的数量相同;
[0014]每层所述绕组层中的多根导线叠放设置,所述连接导线呈一字型并列设置。
[0015]优选的,所述绕组层的导线与所述连接导线的连接处采用玻璃丝布带包扎,用于固定所述绕组层的导线与所述连接导线的连接处,以及,加强绕组层的导线与所述连接导线的连接处的绝缘。
[0016]优选的,所述散热层的高度>20mm。
[0017]优选的,所述散热层包括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风道组
件均匀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绕组层之间;
[0018]多个所述风道组件之间设置有间隔区,相邻两个所述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与导线尾端穿过所述间隔区相连。
[0019]优选的,所述风道组件包括气道,所述气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气道沿着所述绕组的长度方向设置。
[0020]优选的,所述绕组还包括绝缘组件,所述绝缘组件包括表层绝缘和端部绝缘,所述表层绝缘包裹在每层绕组层的导线的外部;
[0021]所述端部绝缘设置在每层绕组层的两端。
[0022]本技术的绕组通过将第i层绕组层的导线尾端与第i+1层绕组层的导线首端分别设置在绕组两端,剩余层数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与与其相邻且设置在其外侧的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位于绕组的同一端,使得第一层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与第N层的绕组层的导线尾端同时位于绕组的同一端,即绕组首头与绕组尾头位于绕组的同一端,有利于外部引线的连接,简化引线结构,还能够降低绕组层的层间电压,易于控制局部放电。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绕组的主视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绕组的俯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导线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多个连接导线的位置示意图。
[0027]图中:1

导线;2

端部绝缘;3

连接导线;4

表层绝缘;5

气道;6

间隔区;H

散热层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范围。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上”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和简化描述,而并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设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设置”、“安装”、“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本技术提供一种绕组,包括绕组层和散热层;
[0033]所述绕组层的数量为N个,其中,N≥3;
[0034]所述散热层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绕组层之间,相邻两个所述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与导线尾端相连,并穿过所述散热层;
[0035]第i层绕组层的导线尾端与第i+1层绕组层的导线首端分别位于绕组的两端,其中,i<N;
[0036]剩余层数绕组层中,每层绕组层的导线尾端与与其相邻且设置在其外侧的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位于所述绕组的同一端,以使所述第一层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与所述第N层的绕组层的导线尾端位于绕组的同一端。
[0037]实施例1:
[0038]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绕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绕组层和散热层。
[0039]绕组层的数量为N个,其中,N≥3。
[0040]散热层设置在相邻两个绕组层之间,相邻两个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与导线尾端相连,并穿过散热层。
[0041]第i层绕组层的导线尾端与第i+1层绕组层的导线首端分别位于绕组的两端,其中,i<N。
[0042]剩余层数绕组层中,每层绕组层的导线尾端与与其相邻且设置在其外侧的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位于绕组的一端,以使第一层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与第N层的绕组层的导线尾端位于绕组的同一端。
[0043]具体的,第一层绕组层的导线1由第一端绕设至第二端,第i层绕组层的导线尾端位于第一端、第i+1层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位于第二端,或,第i层绕组层的导线尾端位于第二端、第i+1层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位于第一端,其中,i<N,剩余层数的绕组层的导线尾端与与其相邻且设置在其外侧的绕组层的导线首端同时位于第一端或第二端,以使第一层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与第N层的绕组层的导线尾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组层和散热层;所述绕组层的数量为N个,其中,N≥3;所述散热层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绕组层之间,相邻两个所述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与导线尾端相连,并穿过所述散热层;第i层绕组层的导线尾端与第i+1层绕组层的导线首端分别位于绕组的两端,其中,i<N;剩余层数绕组层中,每层绕组层的导线尾端,与其相邻且设置在其外侧的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位于所述绕组的同一端,以使所述第一层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与所述第N层的绕组层的导线尾端位于绕组的同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绕组层的导线首端与导线尾端通过连接导线相连,且连接导线穿过所述散热层;所述连接导线与第i+1层绕组层导线首端相连的一端与所述第i层绕组层的直线距离>散热层高度的二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层包括多根导线,所述连接导线的数量与所述绕组层的导线的数量相同;每层所述绕组层中的多根导线叠放设置,所述连接导线呈一字型并列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月刚郭永君房玉杰康文银杨旭王战阳
申请(专利权)人:特变电工智能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