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承重保温墙板及其生产建筑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385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体承重保温墙板及其生产建筑工艺,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墙板主体,所述墙板主体的顶部固定有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的顶部固定有U形支板,所述U形支板的顶部固定有钢筋杆,所述墙板主体的内壁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承重装置,所述墙板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包括一号保温板,所述一号保温板的正面设置有二号保温板,所述二号保温板的正面设置有三号保温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一号保温板,二号保温板和三号保温板的设置,使得一号保温板,二号保温板和三号保温板为一个整体的对墙板主体进行保温,从而避免了现有墙板保温材料之间的连接性较差,造成保温效果差,承载力弱的问题。承载力弱的问题。承载力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承重保温墙板及其生产建筑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整体承重保温墙板及其生产建筑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城市建筑群不断增多,人类节能环保意识的逐步加强,人们对墙板建筑材料性能的轻质、高强、保温、耐久等综合性能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承重保温墙板随之被广泛使用。
[0003]现有的墙板的保温效果不佳,虽然内部设有保温材料,但是为了方便安装,墙板一般分隔成多块,这会导致保温材料之间的连接性较差,从而造成保温效果差,耐久性能不好,承载力弱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整体承重保温墙板及其生产建筑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整体承重保温墙板及其生产建筑工艺,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整体承重保温墙板,包括墙板主体,所述墙板主体的顶部固定有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的顶部固定有U形支板,所述U形支板的顶部固定有钢筋杆,所述墙板主体的内壁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承重装置,所述墙板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包括一号保温板,所述一号保温板的正面设置有二号保温板,所述二号保温板的正面设置有三号保温板,所述二号保温板与三号保温板均滑动安装在墙板主体的内部,所述一号保温板与三号保温板和二号保温板之间均通过双铰接杆组活动连接,所述三号保温板的左侧和右侧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抵触杆和抵触板,所述抵触板的背面与膨胀囊的正面接触,所述膨胀囊的背面固定安装在墙板主体的内壁上。
[0006]优选的,所述通风装置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固定安装在墙板主体的顶部,所述盖板的顶部开设有条形通槽孔,所述盖板的条件通槽孔的内壁上铰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固定有正磁铁,所述盖板的条形通槽孔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通槽球柱,所述通槽球柱的底部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正面左侧和右侧均固定有弧形杆,所述弧形杆的顶部固定有负磁铁,所述负磁铁与盖板的条形通槽孔的内壁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通槽球柱的顶部贯穿且滑动安装有抵触弧块,所述抵触弧块与通槽球柱的内壁底部之间通过弹片弹性连接,所述通槽球柱的内壁底部固定有有一号弹性喷气囊,所述弹性有两个,两个所述弹片分别位于一号弹性喷气囊的左侧和右侧。
[0008]优选的,所述承重装置包括V形架板组,所述V形架板组固定安装在墙板主体的内壁底部,所述V形架板组远离保温装置一侧的内壁顶部和底部均固定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远离保温装置的一侧固定有T形压板,所述V形架板组远离保温装置一侧的内壁顶部和底部均固定有二号弹性喷气囊,所述T形压板与二号弹性喷气囊外侧接触,所述V形架板组靠近钢筋杆的一侧设置有敲击装置。
[0009]优选的,所述敲击装置包括回形架板,所述回形架板固定安装在墙板主体的内壁上,所述回形架板的正面铰接有翻转杆,所述翻转杆的顶部与滑槽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滑槽板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有伸缩敲击杆,所述伸缩敲击杆与墙板主体的内壁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抵触杆与弹性板远离二号弹性喷气囊的一侧接触。
[0011]优选的,所述抵触板贯穿且滑动安装在回形架板的内部,所述抵触板的顶部设置凸块,所述抵触板顶部的凸块与翻转杆底部接触。
[0012]一种整体承重保温墙板的生产建筑工艺,包括:
[0013]S1、使用预制模具用混凝土浇筑出墙板主体,墙板主体内部为掏空结构;
[0014]S2、在墙板主体的内部放置承重装置和保温装置,最后用混凝土将通风装置固定安装在墙板主体的顶部;
[0015]S3、承重装置中的V形架板组为轻钢材质;
[0016]S4、保温装置中的一号保温板、二号保温板和三号保温板均为岩棉板材质;
[0017]S5、上好模板,浇注混凝土,使得墙板主体、U形支板和钢筋杆三者为一个整体;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整体承重保温墙板及其生产建筑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通过一号保温板,二号保温板和三号保温板的设置,使得一号保温板,二号保温板和三号保温板为一个整体的对墙板主体进行保温,从而避免了现有墙板保温材料之间的连接性较差,造成保温效果差,耐久性能不好,承载力弱的问题,同时通过V形架板组的设置,使得V形架板组对墙板主体进行支撑,有效防止墙板主体发生平面外屈曲,避免结构整体失稳,显著提升了承载保温墙的安全性能。
[0020](2)、本专利技术在室外温度较高时,通过膨胀囊的设置,使得膨胀囊受热膨胀,膨胀囊推动抵触板向远离一号保温板方向移动,抵触板带动三号保温板跟着移动,同时在双铰接杆组的作用下,使得三号保温板带动二号保温板跟着移动,从而使得一号保温板、二号保温板和三号保温板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保温板之间的热量不易堆积,从而避免了在室外温度较高时,墙板主体处于保温状态,导致室内空间较热,影响居住的舒适度的问题;在三号保温板移动过程中,三号保温板抵触固定板带动通槽球柱转动,固定板带动弧形杆和负磁铁跟着移动,弹簧被压缩,在负磁铁与正磁铁磁力作用下,使得负磁铁通过正磁铁带动挡板向下翻转,从而使得通槽球柱与盖板的条形通槽孔贯通,墙板主体内部空间与外界连通,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墙板主体在室外温度较高时,热量容易堆积的问题。
[0021](3)、本专利技术在通槽球柱转动过程中,通过抵触弧块与盖板的条形通槽孔的内壁配合下,使得盖板的条形通槽孔的内壁推动抵触弧块向通槽球柱内壁滑动,弹片被压缩,抵触弧块与弹片同时挤压一号弹性喷气囊,从而使得一号弹性喷气囊通过其喷嘴喷出气体,并使得喷出的气体对盖板的条形通槽孔进行吹气清洁,从而避免了盖板的条形通槽孔被灰尘堵塞,造成墙板主体内热量堆积的问题。
[0022](4)、本专利技术在三号保温板移动过程中,三号保温板带动抵触杆跟着移动,通过抵触杆与弹性板配合,使得抵触杆抵触弹性板发生翻转,弹性板带动T形压板跟着移动,T形压板对二号弹性喷气囊进行挤压,二号弹性喷气囊通过其喷嘴喷出气体,并使得喷出的气体对保温板之间进行吹气,从而促进了墙板主体内部热量与外界交换的速度。
[0023](5)、本专利技术在三号保温板移动过程中,三号保温板带动抵触板跟着移动,通过抵触板的凸块与翻转杆配合,使得抵触板抵触翻转杆翻转,从而使得翻转杆带动滑槽板向保
温装置方向移动,左侧的伸缩敲击杆被压缩,当抵触板不抵触翻转杆时,左侧的伸缩敲击杆将滑槽板复位,滑槽板带动右侧的伸缩敲击杆对墙板主体的内壁进行敲击,墙板主体振动并抖落掉附着其上的灰尘,从而减少了工人对墙板主体外壁清洁的频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通风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通槽球柱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承重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敲击装置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承重保温墙板,包括墙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主体(1)的顶部固定有通风装置(2),所述通风装置(2)的顶部固定有U形支板(3),所述U形支板(3)的顶部固定有钢筋杆(4),所述墙板主体(1)的内壁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承重装置(5),所述墙板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保温装置(6),所述保温装置(6)包括一号保温板(61),所述一号保温板(61)的正面设置有二号保温板(62),所述二号保温板(62)的正面设置有三号保温板(63),所述二号保温板(62)与三号保温板(63)均滑动安装在墙板主体(1)的内部,所述一号保温板(61)与三号保温板(63)和二号保温板(62)之间均通过双铰接杆组(64)活动连接,所述三号保温板(63)的左侧和右侧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抵触杆(65)和抵触板(67),所述抵触板(67)的背面与膨胀囊(66)的正面接触,所述膨胀囊(66)的背面固定安装在墙板主体(1)的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承重保温墙板及其生产建筑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2)包括盖板(21),所述盖板(21)固定安装在墙板主体(1)的顶部,所述盖板(21)的顶部开设有条形通槽孔,所述盖板(21)的条件通槽孔的内壁上铰接有挡板(22),所述挡板(22)的底部固定有正磁铁(23),所述盖板(21)的条形通槽孔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通槽球柱(24),所述通槽球柱(24)的底部固定有固定板(25),所述固定板(25)的正面左侧和右侧均固定有弧形杆(26),所述弧形杆(26)的顶部固定有负磁铁(27),所述负磁铁(27)与盖板(21)的条形通槽孔的内壁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整体承重保温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球柱(24)的顶部贯穿且滑动安装有抵触弧块(29),所述抵触弧块(29)与通槽球柱(24)的内壁底部之间通过弹片弹性连接,所述通槽球柱(24)的内壁底部固定有有一号弹性喷气囊(28),所述弹性有两个,两个所述弹片分别位于一号弹性喷气囊(28)的左侧和右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辉惠玉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凯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