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式内镜保护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3647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式内镜保护盒,包括盒本体,盒本体内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为横向的“6”字形槽状,第二凹槽围绕在第一凹槽的周边,第二凹槽包括半圆形凹槽,半圆形凹槽的直线边设有两个开口,第二凹槽通过开口与第一凹槽相连通,第一凹槽内设有多个限位条,限位条包括滑行槽和多个滑动块,滑动块沿限位条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二凹槽内设有多个固定块和多个隔挡挂钩。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设置,使软式内镜具有存放简便且保护其不受损坏的优点,限位条、固定块及隔挡挂钩的设置可避免内镜在运输过程中碰撞收到损坏。可避免内镜在运输过程中碰撞收到损坏。可避免内镜在运输过程中碰撞收到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式内镜保护盒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式内镜保护盒。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软式内镜检查及治疗作为一种侵入性、微创性的诊疗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而内镜价格昂贵,维修困难。怎样更好地保存软式内镜己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软式内镜是一种可插入人体体腔和脏器内腔进行直接观察、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常用的软式内镜有:胃镜、食道镜、支气管镜、喉镜、十二指肠镜和血管内腔镜等。软式内镜每次使用后都需要安全存放以备下次使用。
[0003]软式内镜价格昂贵,结构精密且易于损坏,而现有的存放软式内镜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由空盘构成的简易式存储盘(密闭整理箱),医护人员直接将内镜置于空盘内,为了节省使用空间,有时会放多个内镜于盘内,在运输过程中易造成镜子之间的摩擦碰撞损坏内镜本体;2、新出厂的软式内镜由泡沫材质的简易盒子进行储存包装,不能重复使用,泡沫盘内设有众多凹槽用来分别放置多个零部件,在存放、使用过程中操作繁琐耗费时间,且易造成内镜的损坏;3、医护人员直接放入塑封袋存放或转移置消毒柜,具有造成内镜盘曲过度,易老化易膨胀。因此,亟需专利技术一种存放简便、运送便捷,避免内镜受到碰撞而损坏的保护盒对延长软式内镜的使用寿命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软式内镜保护盒,具有存放简便且保护软式内镜不受损坏的优点。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软式内镜保护盒,包括盒本体,所述盒本体内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为横向的“6”字形槽状,所述第二凹槽围绕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周边。
[000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08]软式内镜是指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一般包括操作部、目镜部、插入管、导光软管和导光插头部,各部位的内部结构复杂精密,受到碰撞易于损坏。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保护盒分为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将插入管置于第一凹槽内,操作部和导光软管置于第二凹槽内,将其分隔开免于运输时互相碰撞损坏内部零件。插入管管线长且内径稍大,通过将第一凹槽设为“6”字形槽状,可易于将管线直接缠绕至圆圈处,空间的合理利用,当医护人员使用完毕后,快速方便就可将各组件放入固定位置。
[000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凹槽包括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围绕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周边并通过所述半圆形凹槽与第一凹槽相连通。
[0010]通过设置半圆形凹槽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连通,解决了存放内镜必须将内镜成单个组成件的问题,医护人员可直接将组装好的内镜放入保护盘,插入管直接从内镜本体伸出绕过第二凹槽进入第一凹槽,存放快速方便。
[00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半圆形凹槽的直线边设有两个开口,所述第二凹槽通过所述开口与第一凹槽相连通。
[0012]直接在半圆形凹槽的边缘开口,可简单的实现将管线从开口伸进伸出的目的,当存放时,插入管的管线可直接从一个开口伸进另一个开口伸出进入第二凹槽。
[00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多个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包括滑行槽和多个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沿限位条的长度方向滑动。
[0014]通过在第一凹槽内设置限位条,多个滑动块的间隙形成固定槽,插入管管线可从固定槽内穿过从而将管线固定在对应位置,可在运输过程中避免由于盒体抖动剧烈使插入管管线相互碰撞,损坏插入管。
[0015]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条设有一个,与所述限位条对应设有三个所述滑动块。
[0016]通过一个限位条,且设有三个滑动块即可满足大部分管线的固定。
[001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多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为横向“凹”字形,并两两相对地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槽壁上。
[0018]由于软式内镜的操作部的结构,通过固定块的相对设置,可形成环形槽,将操作部固定于环形槽内,可在运输过程中避免由于盒体抖动剧烈使操作部与盒本体相互碰撞,损坏操作部。
[001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块优选为四个。
[0020]通过四个固定块,即可满足对操作部的固定。
[002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凹槽内沿槽边沿间隔均匀地固定设置有多个隔挡挂钩,所述隔挡挂钩包括“C”字形支撑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C”字形支撑杆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向“C”字形支撑杆延伸并与“C”字形支撑杆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连接杆靠近“C”字形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有隔挡挂件。
[0022]通过在第二凹槽内设置隔挡挂钩,导光软管管线可从隔挡挂件内穿过从而将管线固定在对应位置,可在运输过程中避免由于盒体抖动剧烈使导光软管管线与盒本体相互碰撞,损坏导光软管。
[002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盒本体内还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邻设置。
[0024]通过设置第三凹槽,可用于放置导光软管的其余零部件或者操作手术时与软式内镜配套使用的物品,利于医护人员的使用。且在盒体内空间的合理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软式内镜保护盒,通过将插入管置于第一凹槽内,操作部和导光软管置于第二凹槽内,具有存放简便且保护软式内镜不受损坏的优点;
[0027]2、通过设置半圆形凹槽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连通,解决了存放内镜必须将内镜成单个组成件的问题,具有存放节约时间的优点;
[0028]3、通过在第一凹槽内设置限位条,可在运输过程中避免由于盒体抖动剧烈使插入管管线相互碰撞,损坏插入管;
[0029]4、通过在第二凹槽设置固定块,可在运输过程中避免由于盒体抖动剧烈使操作部与盒本体相互碰撞,损坏操作部;
[0030]5、通过在第二凹槽的边沿设置隔挡挂钩,可在运输过程中避免由于盒体抖动剧烈使导光软管管线与盒本体相互碰撞,损坏导光软管;
[0031]6、通过设置第三凹槽,合理利用空间,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软式内镜保护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第二凹槽的俯视图;
[003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隔挡挂钩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00、盒本体;1、第一凹槽;2、第二凹槽;3、半圆形凹槽;31、开口;4、限位条;41、滑动块;5、固定块;6、隔挡挂钩;61、“C”字形支撑杆;62、第一连接杆;63、第二连接杆;64、隔挡挂件;7、第三凹槽;8、隔挡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38]实施例:
[0039]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式内镜保护盒,包括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盒本体内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为横向的“6”字形槽状,所述第二凹槽围绕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周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式内镜保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包括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围绕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周边并通过所述半圆形凹槽与第一凹槽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式内镜保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凹槽的直线边设有两个开口,所述第二凹槽通过所述开口与第一凹槽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式内镜保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多个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包括滑行槽和多个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沿限位条的长度方向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式内镜保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条设有一个,与所述限位条对应设有三个所述滑动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温月英何健汤兰李琼何丽孙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