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撞射气流结合的建筑工程降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356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撞射气流结合的建筑工程降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主体支撑机构、双重作用式磁电混合型灰尘吸附过滤机构、射流多向式防静电附着型高温急速冷却机构、对撞混合式雾化降尘型含尘空气水雾清理机构和撞击摩擦式离子增加型空气净化输送机构,所述主体支撑机构包括底板、储水箱体、支撑板、吸附罐体、摩擦箱体和固定架。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撞射气流结合的建筑工程降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双向作用对灰尘进行吸附处理,能够充分的对水分进行利用,且可以多向对降尘过程进行降温冷却的基于撞射气流结合的建筑工程降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降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降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撞射气流结合的建筑工程降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设备
,具体是指一种基于撞射气流结合的建筑工程降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
[0003]在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将大块的物料进行破碎至小块物料,破碎机在破碎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灰尘,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在其中工作的工作人员,长期吸入带有灰尘的空气,会危害身体健康,存在安全隐患。
[0004]目前现有的降尘装置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现有的降尘装置一般采用水雾直接进行喷洒,对水资源的浪费率较高,不能对水雾进行二次细化处理,不能使水雾的降尘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2、现有的降尘装置只是简单的采用喷洒的方式对灰尘进行单向处理,其降尘效率较低,不能快速的对灰尘进行吸收从而达到降尘的目的;3、现有的降尘装置不能对灰尘处理温度进行冷温度传导控制,传统的采用常温喷洒降尘的方式,其在对灰尘吸附处理时方便、快捷,当时常温环境下灰尘吸附的水分很快蒸发流失,导致灰尘再次扬起弥漫到空气中,从而使得降尘装置使用效率低下,不能很好的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方案提供一种基于撞射气流结合的建筑工程降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针对现有降尘装置只能对空气中灰尘进行单向处理、不能高效率利用水源喷洒降尘、不能对降尘环境进行冷处理的问题,创造性的将多用性原理(使物体具有复合功能以替代其他物体的功能)和分割原理(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相结合,通过设置的射流多向式防静电附着型高温急速冷却机构,实现了对空气降尘的冷温度传导降温,避免了由于粉尘密度过大、温度过高产生的爆炸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难以解决的常温环境下喷洒水分对灰尘处理后容易蒸发流失的问题;在克服使用过滤网对灰尘过滤容易堵塞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将磁感效应和静电吸附效应相结合应用到建筑工程设备
,通过设置的双重作用式磁电混合型灰尘吸附过滤机构,实现了对含尘气体气体的降温吸附处理,在缓冲气囊和吸附罐体的共同作用下,完美的解决了既要空气快速流动(快速的对灰尘进行过滤),又不要空气快速流动(空气流动速度过快容易使磁场和电场中吸附的灰尘脱落)的矛盾技术问题;为较高效率的利用水资源,通过对撞流效应设置的对撞混合式雾化降尘型含尘空气水雾清理机构,实现了对水分与空气分子的充分细化结合,同时将喷射后的冷气输送至撞击箱体内部,使冷气、水雾和过滤后的空气进行融合,从而达到水分
的高效率利用,冷气的融合在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物尽其用的原则;提供了一种能够双向作用对灰尘进行吸附处理,能够充分的对水分进行利用,且可以多向对降尘过程进行降温冷却的基于撞射气流结合的建筑工程降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6]本方案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方案提出的一种基于撞射气流结合的建筑工程降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主体支撑机构、双重作用式磁电混合型灰尘吸附过滤机构、射流多向式防静电附着型高温急速冷却机构、对撞混合式雾化降尘型含尘空气水雾清理机构和撞击摩擦式离子增加型空气净化输送机构,所述主体支撑机构包括底板、储水箱体、支撑板、吸附罐体、摩擦箱体和固定架,所述储水箱体设于底板上壁,储水箱体为环型设置,所述支撑板对称设于储水箱体上壁,所述吸附罐体设于支撑板远离储水箱体的一侧,所述固定架对称设于吸附罐体两侧,所述摩擦箱体设于固定架远离吸附罐体的一侧,所述双重作用式磁电混合型灰尘吸附过滤机构设于吸附罐体内部,双重作用式磁电混合型灰尘吸附过滤机构通过磁感效应和静电离子对含尘气体内部杂质进行吸附,所述射流多向式防静电附着型高温急速冷却机构设于底板上壁的中间位置,所述射流多向式防静电附着型高温急速冷却机构包括降温冷却机构和动力输送机构,所述降温冷却机构设于底板靠近储水箱体的一端上壁,所述动力输送机构设于底板远离储水箱体的一端上壁,射流多向式防静电附着型高温急速冷却机构通过气射流效应对铜板进行冷却,铜板对含尘气体进行降温,所述对撞混合式雾化降尘型含尘空气水雾清理机构设于吸附罐体远离摩擦箱体一侧的底板上壁,对撞混合式雾化降尘型含尘空气水雾清理机构通过对撞原理使过滤后的空气携带水雾喷向空气中对灰尘进行再次吸附,所述对撞混合式雾化降尘型含尘空气水雾清理机构包括雾尘混合机构和雾气喷发机构,所述雾尘混合机构设于储水箱体远离摩擦箱体一侧的底板上壁,所述雾气喷发机构设于吸附罐体上壁,所述撞击摩擦式离子增加型空气净化输送机构设于摩擦箱体上壁。
[0007]作为本案方案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双重作用式磁电混合型灰尘吸附过滤机构包括线圈、十型架、铁棒、金属网板、缓冲气囊、进气管道、进气单向阀、出气管道、出气单向阀和静电发生器,所述十型架设于吸附罐体内壁,所述线圈多组对称设于十型架两侧的吸附罐体内壁,所述铁棒贯穿设于十型架上,所述金属网板多组设于十型架与吸附罐体内壁之间,所述缓冲气囊设于铁棒靠近摩擦箱体的一端,所述进气管道连通设于吸附罐体靠近缓冲气囊的一侧,所述进气单向阀设于进气管道上,所述出气管道连通设于吸附罐体远离进气管道的一侧,所述出气单向阀设于出气管道上,所述静电发生器设于吸附罐体侧壁,静电发生器动力端贯穿设于吸附罐体内壁,含尘气体通过进气管道进入到吸附罐体内部,含尘气体撞击到缓冲气囊上进行缓冲,降低气体的流动速度,由于吸附罐体内部空间较大,吸附罐体内部气体流动相对的减小,铁棒通电,铁棒与线圈之间产生磁场,磁场通过磁力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吸附,静电发生器启动通过动力端向吸附罐体内部制造静电离子,静电离子吸附在金属网板上,空气经过金属网板,灰尘被静电离子吸附在金属网板侧壁,过滤后的空气通过出气管道排出。
[0008]优选地,所述降温冷却机构包括降温箱体、防静电铜板、降温铜板、温控铜板、水体冷却铜板和热气冷却铜杆,所述降温箱体设于底板上壁,所述降温铜板设于降温箱体内壁,所述防静电铜板贯穿降温箱体上壁对称设于降温铜板两侧,所述温控铜板设于防静电铜板靠近摩擦箱体的一侧,温控铜板远离防静电铜板的一端贯穿设于摩擦箱体内部,所述水体
冷却铜板设于防静电铜板远离摩擦箱体的一侧,水体冷却铜板远离防静电铜板的一端贯穿设于储水箱体内部,所述热气冷却铜杆设于温控铜板侧壁,所述动力输送机构包括空气压缩机、动力管道、涡流管、排气箱体、排气口、冷气管道和热气管道,所述空气压缩机设于底板远离储水箱体的一端上壁,所述排气箱体设于空气压缩机靠近储水箱体一侧的底板上壁,所述涡流管设于排气箱体上壁,所述排气口设于排气箱体靠近空气压缩机的一侧,所述动力管道设于空气压缩机压缩气体输出端与涡流管压缩气体输入端之间,所述冷气管道连通设于涡流管冷气出口与降温箱体之间,冷气管道与降温铜板垂直设置,所述热气管道连通设于涡流管热气出口与排气箱体之间,所述热气冷却铜杆远离温控铜板的一端贯穿设于排气箱体内部,空气压缩机启动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撞射气流结合的建筑工程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支撑机构(1)、双重作用式磁电混合型灰尘吸附过滤机构(9)、射流多向式防静电附着型高温急速冷却机构(20)、对撞混合式雾化降尘型含尘空气水雾清理机构(36)和撞击摩擦式离子增加型空气净化输送机构(51),所述主体支撑机构(1)包括底板(2)、储水箱体(3)、支撑板(4)、吸附罐体(6)、摩擦箱体(7)和固定架(8),所述储水箱体(3)设于底板(2)上壁,储水箱体(3)为环型设置,所述支撑板(4)对称设于储水箱体(3)上壁,所述吸附罐体(6)设于支撑板(4)远离储水箱体(3)的一侧,所述固定架(8)对称设于吸附罐体(6)两侧,所述摩擦箱体(7)设于固定架(8)远离吸附罐体(6)的一侧,所述双重作用式磁电混合型灰尘吸附过滤机构(9)设于吸附罐体(6)内部,所述射流多向式防静电附着型高温急速冷却机构(20)设于底板(2)上壁的中间位置,所述射流多向式防静电附着型高温急速冷却机构(20)包括降温冷却机构(21)和动力输送机构(28),所述降温冷却机构(21)设于底板(2)靠近储水箱体(3)的一端上壁,所述动力输送机构(28)设于底板(2)远离储水箱体(3)的一端上壁,所述对撞混合式雾化降尘型含尘空气水雾清理机构(36)设于吸附罐体(6)远离摩擦箱体(7)一侧的底板(2)上壁,所述对撞混合式雾化降尘型含尘空气水雾清理机构(36)包括雾尘混合机构(37)和雾气喷发机构(43),所述雾尘混合机构(37)设于储水箱体(3)远离摩擦箱体(7)一侧的底板(2)上壁,所述雾气喷发机构(43)设于吸附罐体(6)上壁,所述撞击摩擦式离子增加型空气净化输送机构(51)设于摩擦箱体(7)上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撞射气流结合的建筑工程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重作用式磁电混合型灰尘吸附过滤机构(9)包括线圈(10)、十型架(11)、铁棒(12)、金属网板(13)、缓冲气囊(14)、进气管道(15)、进气单向阀(16)、出气管道(17)、出气单向阀(18)和静电发生器(19),所述十型架(11)设于吸附罐体(6)内壁,所述线圈(10)多组对称设于十型架(11)两侧的吸附罐体(6)内壁,所述铁棒(12)贯穿设于十型架(11)上,所述金属网板(13)多组设于十型架(11)与吸附罐体(6)内壁之间,所述缓冲气囊(14)设于铁棒(12)靠近摩擦箱体(7)的一端,所述进气管道(15)连通设于吸附罐体(6)靠近缓冲气囊(14)的一侧,所述进气单向阀(16)设于进气管道(15)上,所述出气管道(17)连通设于吸附罐体(6)远离进气管道(15)的一侧,所述出气单向阀(18)设于出气管道(17)上,所述静电发生器(19)设于吸附罐体(6)侧壁,静电发生器(19)动力端贯穿设于吸附罐体(6)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撞射气流结合的建筑工程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冷却机构(21)包括降温箱体(22)、防静电铜板(23)、降温铜板(24)、温控铜板(25)、水体冷却铜板(26)和热气冷却铜杆(27),所述降温箱体(22)设于底板(2)上壁,所述降温铜板(24)设于降温箱体(22)内壁,所述防静电铜板(23)贯穿降温箱体(22)上壁对称设于降温铜板(24)两侧,所述温控铜板(25)设于防静电铜板(23)靠近摩擦箱体(7)的一侧,温控铜板(25)远离防静电铜板(23)的一端贯穿设于摩擦箱体(7)内部,所述水体冷却铜板(26)设于防静电铜板(23)远离摩擦箱体(7)的一侧,水体冷却铜板(26)远离防静电铜板(23)的一端贯穿设于储水箱体(3)内部,所述热气冷却铜杆(27)设于温控铜板(25)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撞射气流结合的建筑工程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送机构(28)包括空气压缩机(29)、动力管道(30)、涡流管(31)、排气箱体(32)、排气口(33)、冷气管道(34)和热气管道(35),所述空气压缩机(29)设于底板(2)远离储水箱体(3)的一端上壁,所述排气箱体(32)设于空气压缩机(29)靠近储水箱体(3)一侧的底板(2)
上壁,所述涡流管(31)设于排气箱体(32)上壁,所述排气口(33)设于排气箱体(32)靠近空气压缩机(29)的一侧,所述动力管道(30)设于空气压缩机(29)压缩气体输出端与涡流管(31)压缩气体输入端之间,所述冷气管道(34)连通设于涡流管(31)冷气出口与降温箱体(22)之间,冷气管道(34)与降温铜板(24)垂直设置,所述热气管道(35)连通设于涡流管(31)热气出口与排气箱体(32)之间,所述热气冷却铜杆(27)远离温控铜板(25)的一端贯穿设于排气箱体(32)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撞射气流结合的建筑工程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尘混合机构(37)包括撞击箱体(38)、雾化电机(39)、抽水管道(40)、雾化管道(41)、冷气输送管道(42)和支撑架(50),所述支撑架(50)对称设于储水箱体(3)远离摩擦箱体(7)一侧的底板(2)上壁,所述撞击箱体(38)设于支撑架(50)远离底板(2)的一侧,所述雾化电机(39)设于储水箱体(3)靠近支撑架(50)的一侧,所述抽水管道(40)连通设于雾化电机(39)与动力输入端与储水箱体(3)之间,所述雾化管道(41)连通设于雾化电机(39)动力输出端与撞击箱体(38)之间,所述冷气输送管道(42)贯穿水体冷却铜板(26)连通设于撞击箱体(38)与降温箱体(22)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