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352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0
一种干发器,包括手柄、风扇组件,在手柄内自手柄的下端到上端之间形成第一流体流动路径,手柄手持部、通风部,风扇组件被设置在手持部内并处于手持部与通风部紧邻的位置,第一流体流动路径对应手持部和通风部,分别为手持部路段和通风部路段,手持部路段的直径大于通风部路段的直径,手持部路段在风扇组件两侧被局部的扩充。电机被安置在手持部路段后,流体被风扇组件的抽吸而进入的风扇组件的过程中,流体从小于或者等于电机内径的手持部路段内进入电机,以此电机的壁不会影响到流体吸入,并且手持部路段的外扩,可容纳安装开关组件、灯示PCB板,这使得流体不会与这些部件接触,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开关组件产生的压力损失和噪音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发器


[000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干发器,涉及头发护理器具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干发器包括电机和风扇,其将流体吸入本体中;流体可在离开本体之前被加热。电机易于由于诸如污物或头发这样的外来物而损坏,因此通常在吹风机的流体入口处设置过滤器。风扇和加热器需要电力来发挥作用,且这通过从主电源电缆或者附接到器具的电池的内部布线来提供。
[0003]现有的干发器的手柄内被安装电机和开关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公开号为CN201610344407.5的中国专利,公开的手持式器具,其风扇单元被设置在主流体入口的下游;控制按钮经由开关组件与它们的开关间接地接合,开关组件形成手柄的内壁的一部分。开关罩110被成形为减小在主流体流动路径400内流动的流体的湍流。开关罩110具有上游端部110a,其定位为靠近主流体入口40,和下游端部110b,其定位为靠近主流体出口440。上游端部110a从内壁220的内表面220a弯曲远离,提供主流体流动路径400的逐渐减小的横截面面积,以提供空间来容纳开关100。这导致较小的湍流到流体流,其减小由开关罩110产生的压力损失和噪音。
[0004]上述技术存在以下弊端:风扇单元将流体抽吸穿过主流体入口,使其朝向本体流过主流体流动路径,主流体流动路径从主流体入口延伸且在手柄和本体接合的位置处进入本体;因为开关组件被设置在手柄内壁的因素,导致了流体在主流体流动路径内通过时,这导致湍流到流体流,其开关组件产生了压力损失和噪音;虽然开关组件,作出了如“上游端部110a从内壁220的内表面220a弯曲远离,提供主流体流动路径400的逐渐减小的横截面面积”的改进,但是其也仅仅是减小,而无法消除压力损失和噪音;并且,在流体被风扇单元抽吸而进入的风扇单元的过程中,电机的壁也有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干发器。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发器,包括手柄、风扇组件,在手柄内自手柄的下端到上端之间形成第一流体流动路径,手柄包括手柄上部的手持部,以及从手柄的底端到手持部的通风部,风扇组件被设置在手持部内并处于手持部与通风部紧邻的位置,第一流体流动路径对应手持部和通风部,分别为手持部路段和通风部路段,手持部路段和通风部路段均是为圆形的通道,手持部路段的直径大于通风部路段的直径,手持部路段在风扇组件两侧被局部的扩充。电机被安置在手持部路段后,流体被风扇组件的抽吸而进入的风扇组件的过程中,流体从小于或者等于电机内径的手持部路段内进入电机,以此电机的壁不会影响到流体吸入,并且手持部路段的外扩,可容纳安装开关组件、灯示PCB板,这使得流体不会与这些部件接触,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开关组件产生的压力损失和噪音问题。
[0007]进一步的,干发器包括电缆,手持部具有中心轴线A,通风部具有中心轴线B,中心轴线A和中心轴线B呈夹角设置,电缆从手柄的下方穿入并穿过风扇组件与手柄的内壁后紧邻手持部的内壁延伸。这使得电缆的线在穿过风扇组件后能够贴着手持部的内壁,这样的话气流不会对电缆的线造成干扰,从而使导线得到保护。
[0008]进一步的,中心轴线A和中心轴线B之间的夹角为17~20度。
[0009]进一步的,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及驱动风扇的电机。
[0010]进一步的,电机被安置在手持部路段,手持部路段大于通风部路段的部分空间被用于容纳电机的壁,手持部路段的直径和通风部路段的直径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电机的壁厚。
[0011]进一步的,手持部路段在风扇组件两侧被局部的扩充,扩充的空间为手柄制造时形成的两个内腔。
[0012]进一步的,包括开关组件,开关组件安装在手持部路段中风扇组件一侧被扩充所形成的空间内。
[0013]进一步的,包括灯示PCB板,灯示PCB安装在手持部路段中风扇组件另一侧被扩充所形成的空间内。
[0014]进一步的,包括风筒,风筒具有内壁和外壁,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第二流体流动路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和第二流体流动路径在手柄和风筒的接合处连通。
[0015]进一步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的手持部路段和第二流体流动路径正交,风扇组件居中的安装在第一流体流动路径的手持部路段内。
[0016]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恒定直径且直线设置的的流体路径,本专利技术的手柄内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被设置为非线性,并由此第一流体流动路径分为了两段,两段的直径不同,手持部路段的直径大于通风部路段的直径,电机被安置在手持部路段后,流体被风扇组件的抽吸而进入的风扇组件的过程中,流体从小于或者等于电机内径的手持部路段内进入电机,以此电机的壁不会影响到流体吸入,并且手持部路段的外扩,可容纳安装开关组件、灯示PCB板,这使得流体不会与这些部件接触,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开关组件产生的压力损失和噪音问题;并且整体的改进使得第一流体流动路径是通畅的,稳定了流速。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手柄1,第一流体流动路径11,手持部12,通风部13,风筒2,第二流体流动路径21,风扇组件3,加热组件4,电缆5,控制器6,开关组件7,灯示PCB板8。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在该专利中指出了,在臂,也就是相对于本申请的手柄1中,设置凹槽,凹槽被建立以容纳导线,使导线受到保护而不会形成障碍或被碰到,并且安全地远离流体流动路径,在流体流动路径内的话他们会对流体流动产生一些干扰。
[0026]而本专利技术在考虑到导线从流体流动路径内通过导致的问题后,电缆5的线仍是直接在手柄1内穿过,因为在手柄1同样的直径下,如果不需要在通过凹槽等手段来保护、固定导线,那么手柄1的壁可以相对的更薄,手柄1可以制造成单层,结构上也可以更简单,可以减小生产的成本,第一流体流动路径11的直径可以更大,进风量也可以更大。
[0027]而要想达成上述目的,就避不开流体对电缆的线的干扰问题,所以本专利技术创造,将干发器的手柄1的造型从传统的直柄改进到弯柄,手柄1由此可分成两个部分,其中包括手持部12,这部分是手柄1上部的手握持的部位,手柄1包括通风部13,这部分是从手柄1的底端到手握持的部位,手持部12相对于风筒2是垂直的,通风部13相对于手持部12是倾斜的,手柄1的风扇组件3,被设置在手持部12内并处于手持部12与通风部13紧邻的位置,手持部12具有中心轴线A,通风部13具有中心轴线B,中心轴线A和中心轴线B非一条线,且中心轴线A和中心轴线B之间的夹角为17~20度,电缆5的线延着通风部13延伸,电缆5的线穿过风扇组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风扇组件(3),在手柄(1)内自手柄(1)的下端到上端之间形成第一流体流动路径(11),手柄(1)包括手柄(1)上部的手持部(12),以及从手柄(1)的底端到手持部(12)的通风部(13),风扇组件(3)被设置在手持部(12)内并处于手持部(12)与通风部(13)紧邻的位置,第一流体流动路径(11)对应手持部(12)和通风部(13),分别为手持部路段和通风部路段,手持部路段和通风部路段均是为圆形的通道,手持部路段的直径大于通风部路段的直径,手持部路段在风扇组件(3)两侧被局部的扩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5),手持部(12)设有中心轴线A,通风部(13)具有中心轴线B,中心轴线A和中心轴线B呈夹角设置,电缆(5)从手柄(1)的下方穿入并穿过风扇组件(3)与手柄(1)的内壁后紧邻手持部(12)的内壁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发器,其特征在于:中心轴线A和中心轴线B之间的夹角为17~20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发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军忠刘玉军
申请(专利权)人:最火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