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储能模组的火灾探测抑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3480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储能模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储能模组的火灾探测抑制装置,包括柜体、箱体、第一连接导管、火源预警管以及无源报警单元,具有探测抑制合一、检测反应时间快、无需工作电源不受干扰、适合狭小复杂空间、清洁高效环保等特点,火源预警管为无孔绝缘的新型复合型合成材料,其动作温度低于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火源预警管,能在出现火焰前更精准地探测电池异常并抑制,从而防止整个储能系统起火或爆炸,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高效清洁灭火剂Novec1230,喷洒后现场无残留不需要清理,对设备和人员无害;且该系统工作不需要任何电源,不会因为电磁、振动、粉尘、温差、气流、盐雾及污染物等对侦测的干扰而导致误报警和误动。及污染物等对侦测的干扰而导致误报警和误动。及污染物等对侦测的干扰而导致误报警和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储能模组的火灾探测抑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储能模组
,具体为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储能模组的火灾探测抑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随着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治理成为的国际共识,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电网调频调峰已成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方面,而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则是实现能源存储转换及调频调峰的最主要手段。
[0003]针对锂电池的火灾特性和火灾危险性,结合国内相关方对锂电池防火灭火的试验和研究以及锂电池储存环境的特殊性,需要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消防保护的安装装置来降低其火灾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储能模组的火灾探测抑制装置。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储能模组的火灾探测抑制装置,包括柜体、箱体、第一连接导管、火源预警管以及无源报警单元,所述柜体的内部设有多个储能仓,且所述储能仓的结构相同,所述柜体的顶部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上方设有散热仓,所述顶板的上端设有多个散热扇,所述顶板的下端设有多个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上端与散热扇的出风端连接,所述导风管上设有多个出风口,所述柜体的后端设有后盖以及进风口,所述后盖与柜体之间设有多个固定螺栓,所述柜体的底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储能仓的内部设有承载板、电池模组以及滑槽,所述滑槽以及承载板均位于储能仓的底部,且所述承载板的两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滑槽的内部,所述承载板的上端设有多个限位座,所述电池模组位于限位座的内部,所述柜体的一侧设有垫板,所述无源报警单元位于垫板的上端,所述箱体位于垫板的下方,所述火源预警管位于储能仓的上方,且所述火源预警管设置两个出口,第一出口与无源报警单元入口连接,第二出口与第一连接导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导管的下端设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安装在箱体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接导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无源报警单元通过电信号连接,所述箱体的另一侧设有集成容器阀组,所述集成容器阀组与箱体之间设有第二连接导管,所述第二连接导管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复合式载剂瓶,所述复合式载剂瓶的上端设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固定座,所述复合式载剂瓶的一侧设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座。
[0008]为了使承载板便于安装,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有,所述滑槽的内部设有多个滚轮。
[0009]为了提高承载板在安装后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有,所述储能仓的内壁上设有
升降器,所述升降器的一侧设有开关,所述升降器位于滑槽的下方,所述升降器的上端设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贯穿滑槽。
[0010]为了使升降器便于更换,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有,所述升降器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储能仓的内壁之间设有安装螺栓,所述承载板的下端设有限位槽,所述垫块的上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限位槽的内部。
[0011]为了提高本结构的实用性,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有,所述进风口以及出风口的内部均设有过滤板,所述滤板的两侧设有拆卸螺栓,所述散热扇的两端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顶板之间设有限位螺栓,所述柜体的后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进风口的上方。
[0012]为了使复合式载剂瓶在箱体内更加稳定,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有,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限位底座,所述限位底座位于复合式载剂瓶的两侧。
[0013]为了提高本结构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有,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涂有耐磨涂层。
[0014]为了使导风管在柜体的内部更加稳定,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有,所述导风管的两侧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柜体的内壁。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储能模组的火灾探测抑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该用于锂离子电池储能模组的火灾探测抑制装置,所述顶板的上端设有多个散热扇,所述顶板的下端设有多个导风管,在这里,通过设有的散热扇以及导风管,能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防止电池模组因为温度过高而损坏,从而提高了本结构的使用寿命,所述火源预警管设置两个出口,第一出口与无源报警单元入口连接,第二出口与第一连接导管连接,本专利技术采用电气无源自动消防系统对储能系统的电池模组进行全方位的保护,该系统由内压火源预警管(FDT)、装有灭火剂的复合式载剂瓶总成、系统检测报警单元等组成。在储能系统的每个电池模组中安装内压火源预警管(FDT),该火源预警管为无孔绝缘的新型复合型合成材料,其动作温度低于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火源预警管,能在出现火焰前更精准地探测电池异常并抑制,从而防止整个储能系统起火或爆炸;
[0018]所述复合式载剂瓶的上端设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固定座,所述复合式载剂瓶的一侧设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座,本专利技术复合式载剂瓶的内部物料采用高效清洁灭火剂Novec1230,喷洒后现场无残留不需要清理,对设备和人员无害;且该系统工作不需要任何电源,不会因为电磁、振动、粉尘、温差、气流、盐雾及污染物等对侦测的干扰而导致误报警和误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侧视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侧视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主视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柜体;2、储能仓;3、挡板;4、垫板;5、无源报警单元;6、滚轮;7、安装板;8、
承载板;9、限位座;10、电池模组;11、火源预警管;12、第二固定座;13、滑槽;14、拖板;15、第二连接导管;16、第二软管;17、安装螺栓;18、箱体;19、第一连接导管;20、升降块;21、垫块;22、顶板;23、散热扇;24、散热仓;25、升降器;26、导风管;27、后盖;28、固定螺栓;29、进风口;30、出风口;31、复合式载剂瓶;32、滑块;33、集成容器阀组;34、第一软管;35、第一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储能模组的火灾探测抑制装置,包括柜体1、箱体18、第一连接导管19、火源预警管11以及无源报警单元5,所述柜体1的内部设有多个储能仓2,且所述储能仓2的结构相同,所述柜体1的顶部设有顶板22,所述顶板22的上方设有散热仓24,所述顶板2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储能模组的火灾探测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箱体(18)、第一连接导管(19)、火源预警管(11)以及无源报警单元(5),所述柜体(1)的内部设有多个储能仓(2),且所述储能仓(2)的结构相同,所述柜体(1)的顶部设有顶板(22),所述顶板(22)的上方设有散热仓(24),所述顶板(22)的上端设有多个散热扇(23),所述顶板(22)的下端设有多个导风管(26),所述导风管(26)的上端与散热扇(23)的出风端连接,所述导风管(26)上设有多个出风口(30),所述柜体(1)的后端设有后盖(27)以及进风口(29),所述后盖(27)与柜体(1)之间设有多个固定螺栓(28),所述柜体(1)的底部设有出风口(30),所述储能仓(2)的内部设有承载板(8)、电池模组(10)以及滑槽(13),所述滑槽(13)以及承载板(8)均位于储能仓(2)的底部,且所述承载板(8)的两侧设有滑块(32),所述滑块(32)位于滑槽(13)的内部,所述承载板(8)的上端设有多个限位座(9),所述电池模组(10)位于限位座(9)的内部,所述柜体(1)的一侧设有垫板(4),所述无源报警单元(5)位于垫板(4)的上端,所述箱体(18)位于垫板(4)的下方,所述火源预警管(11)位于储能仓(2)的上方,且所述火源预警管(11)设置两个出口,第一出口与无源报警单元(5)入口连接,第二出口与第一连接导管(19)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导管(19)的下端设有第一固定座(35),所述第一固定座(35)安装在箱体(18)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接导管(19)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无源报警单元(5)通过电信号连接,所述箱体(18)的另一侧设有集成容器阀组(33),所述集成容器阀组(33)与箱体(18)之间设有第二连接导管(15),所述第二连接导管(15)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座(12),所述箱体(18)的内部设有复合式载剂瓶(31),所述复合式载剂瓶(31)的上端设有第一软管(34),所述第一软管(34)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固定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卓尔汪箭黄嘉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