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自动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3467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自动输送系统,包括底板(1)、支撑板(2)、后置滑杆(3)、前置滑杆(4)、收纳箱(5)、移动箱(7)、感应性自动吊装组件、弹动性自动拉合组件、便捷处理滑动组件和控制组件;支撑板垂直连接底板,后置滑杆竖直设在支撑板上,前置滑杆垂直连接底板;收纳箱通过便捷处理滑动组件设在底板上,移动箱沿后置滑杆和前置滑杆在收纳箱上方竖向移动;感应性自动吊装组件连移动箱与底板,移动箱底部开口处通过弹动性自动拉合组件装有拉合门(28),感应性自动吊装组件和弹动性自动拉合组件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高层建筑施工垃圾的收纳、纵向运输和清理,提高了建筑施工垃圾的处理效率和安全性。工垃圾的处理效率和安全性。工垃圾的处理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垃圾自动输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垃圾自动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层建筑的施工,会产生大量的建筑施工垃圾,建筑施工垃圾以各种大小的砖块、石块、混凝土块为主,同时还会夹杂着水泥灰尘等各类灰尘和碎末。施工过程中大量的建筑施工垃圾需要及时转运输送到楼下集中堆放点或由楼下的货车运走,在低楼层处理建筑施工垃圾的做法是直接抛洒或投掷建筑施工垃圾到楼下,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避免抛掷伤人,可通过设置运输管道将建筑施工垃圾经管道滑落至楼下,但管道的管径需要大于建筑施工垃圾的体积,否则容易发生堵塞,且设置管道存在成本高、容易被砖块磨损、占用空间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自动输送系统,能实现高层建筑施工垃圾的收纳、纵向运输和清理,提高了建筑施工垃圾的处理效率和安全性。
[0004]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建筑垃圾自动输送系统,包括底板、支撑板、后置滑杆、前置滑杆、收纳箱、移动箱、感应性自动吊装组件、弹动性自动拉合组件、便捷处理滑动组件和控制组件;一对支撑板分别垂直连接在底板的后端两侧,一对后置滑杆分别竖直设置在一对支撑板上,一对前置滑杆分别垂直连接在底板的前端两侧;收纳箱通过便捷处理滑动组件可滑动式设置在底板上,移动箱的四周形成有滑块,一对后置滑杆和一对前置滑杆分别可滑动式贯穿移动箱的滑块,使移动箱能沿一对后置滑杆和一对前置滑杆在收纳箱的上方竖向移动;感应性自动吊装组件连接在移动箱与底板之间,移动箱的底部开口处通过弹动性自动拉合组件可开合式安装有拉合门,感应性自动吊装组件和弹动性自动拉合组件均与控制组件电连接。
[0006]所述的感应性自动吊装组件包括电动转筒、横向固定块、吊装绳和传动齿轮组件;电动转筒嵌装在收纳箱的后方;横向固定块安装在移动箱的后端,一对传动齿轮组件分别对称安装在移动箱的两侧后方与U型装置板之间,吊装绳的两端分别绕过一对传动齿轮组件并固定在横向固定块上,吊装绳的中部绕置在电动转筒上,使电动转筒转动时通过带动吊装绳拉动移动箱沿后置滑杆和前置滑杆竖直向上或向下移动;吊装绳与横向固定块之间设有重力感应设备,重力感应设备与控制组件电连接。
[0007]每组所述的传动齿轮组件均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小齿轮、传动链、定滑轮、横向固定板、纵向固定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横向固定板横向安装在U型装置板的侧端顶部,纵向固定板的底部竖直安装在横向固定板上;第一安装板为L形结构,第一安装板的水平段连接在纵向固定板的顶部内侧,第二安装板为L形结构,第一安装板的水平段连接在第一安装板的竖直段内侧;第一传动齿轮可转动式安装在后置滑杆的顶部,第二传动齿轮可转动式安装在纵向固定板与第二安装板的竖直段底部之间,第一传动齿轮与
第二传动齿轮啮合连接;其中一个小齿轮可转动式安装在第一安装板的竖直段底部和第二安装板的竖直段底部之间且与第二传动齿轮同步转动,另一个小齿轮可转动式安装在第一安装板的竖直段顶部,两个小齿轮之间通过传动链传动连接,定滑轮与另一个小齿轮同轴连接且同步转动,吊装绳的端部绕经定滑轮;两组传动齿轮组件的定滑轮同轴连接且同步转动,两组传动齿轮组件的第一传动齿轮同轴连接且同步转动。
[0008]所述的移动箱的侧壁顶部设有梯形齿条,梯形齿条的后端形成有啮合齿,使梯形齿条能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连接。
[0009]所述的弹动性自动拉合组件包括铰接杆、插柱、弹簧和滑动块;插柱的顶部垂直固定在移动箱的底部,收纳箱内安装有插接套管,使插柱能插入至插接套管内;滑动块呈圆环形结构并同轴套接在插柱上,滑动块的外径大于插接套管的内径;弹簧同轴套接在插柱上,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动块和移动箱的底部连接;铰接杆的一端铰接在滑动块上,铰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拉合门的底部。
[0010]所述的插柱的底部设有限位板,限位板的底部设有压力感应设备,压力感应设备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插柱插入插接套管内时,限位板能通过压力感应设备与插接套管的内壁底部接触。
[0011]一对所述的拉合门对称铰接在移动箱的底部,弹动性自动拉合组件设有一对并对应连接在移动箱的底部两侧与一对拉合门之间。
[0012]所述的移动箱的内壁上形成有框型倾斜板,框型倾斜板沿移动箱的底部开口处周向设置,且框型倾斜板从移动箱的内壁向移动箱的底部开口处由高至低倾斜延伸。
[0013]所述的便捷处理滑动组件包括拉动门、滑动支撑条和限位槽;收纳箱的前端开口并铰接有一对拉动门;滑动支撑条安装在收纳箱的侧壁上,限位槽设置在底板的侧端,滑动支撑条的下端嵌入在限位槽内;限位槽内沿长度方向设有限位杆,滑动支撑条的底部形成有贯穿孔,使限位杆通过贯穿孔贯穿滑动支撑条。
[0014]所述的收纳箱的底部设有通过密封槽嵌装有密封条,拉动门的底部通过密封条与收纳箱密封连接;收纳箱的顶部设有卡合杆,拉动门的内壁顶部设有卡合槽,拉动门关闭时卡合杆能匹配嵌入至卡合槽内;拉动门的外壁上设有拉动把手,拉动把手的表面包覆有塑胶套。
[001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以底板为安装基础,通过两个半圆支撑板、两个后置滑杆和两个前置滑杆针对移动箱进行基础滑动支撑设计,在底板的后侧通过感应性自动吊装组件经重力感应带动电动转筒的自动性转动,实现针对移动箱的重力感应控制,便于在垃圾装满时进行及时移动倾倒;同时在移动箱的下端通过开口槽的设计安装了弹动性自动拉合组件,机构通过重力作用和挤压作用带动滑动的滑动块实现移动,进而带动铰接的两个拉合门实现相开合,实现倾倒;同时在底板的上端针对收纳箱内的垃圾清理设计安装了便捷处理滑动组件,便于工作人员拉动打开收纳箱实现及时处理,从而实现了高层建筑垃圾的收纳、纵向传送运输和智能通知清理等系列流程性传动,提高了高层建筑垃圾的纵向运输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同时提高了运输处理过程的安全性。
[0017]2、本专利技术在移动箱的后侧连接安装了感应性自动吊装组件,通过两个重力感应设备实现电动转筒的感应性启动控制,使用者将建筑施工垃圾放在移动箱内,当移动箱以及
内部的垃圾达到了重力的临界值后,重力感应设备发送感应信号启动电动转筒的转动,电动转筒的转动移动箱下降,同时通过传动齿轮组件的啮合传动保证移动箱的缓慢下移,能够提高移动箱的自动感应纵向运输处理,稳定安全。
[0018]3、本专利技术在移动箱和收纳箱之间安装了弹动性自动拉合组件,当移动箱和收纳箱接触后,弹动性自动拉合组件启动,在两个滑动块的滑动下通过铰接杆带动两个拉合门翻转打开,用于将倾倒垃圾进入收纳箱内,重力实现自动倾倒,便捷灵活,同时通过压力感应设备发送信号通知工作人员及时对收纳箱内的垃圾进行处理。
[0019]4、本专利技术在底板和收纳箱之间设置了便捷处理滑动组件,能够在使用者操作拉动两个拉动把手时,带动整个收纳箱在底板的上端克服摩擦力实现稳定滑动,便于使收纳箱滑动伸出底板为使用者清理提供便捷。
[002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自动输送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底板(1)、支撑板(2)、后置滑杆(3)、前置滑杆(4)、收纳箱(5)、移动箱(7)、感应性自动吊装组件、弹动性自动拉合组件、便捷处理滑动组件和控制组件;一对支撑板(2)分别垂直连接在底板(1)的后端两侧,一对后置滑杆(3)分别竖直设置在一对支撑板(2)上,一对前置滑杆(4)分别垂直连接在底板(1)的前端两侧;收纳箱(5)通过便捷处理滑动组件可滑动式设置在底板(1)上,移动箱(7)的四周形成有滑块,一对后置滑杆(3)和一对前置滑杆(4)分别可滑动式贯穿移动箱(7)的滑块,使移动箱(7)能沿一对后置滑杆(3)和一对前置滑杆(4)在收纳箱(5)的上方竖向移动;感应性自动吊装组件连接在移动箱(7)与底板(1)之间,移动箱(7)的底部开口处通过弹动性自动拉合组件可开合式安装有拉合门(28),感应性自动吊装组件和弹动性自动拉合组件均与控制组件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自动输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感应性自动吊装组件包括电动转筒(23)、横向固定块(35)、吊装绳(39)和传动齿轮组件;电动转筒(23)嵌装在收纳箱(5)的后方;横向固定块(35)安装在移动箱(7)的后端,一对传动齿轮组件分别对称安装在移动箱(7)的两侧后方与U型装置板(22)之间,吊装绳(39)的两端分别绕过一对传动齿轮组件并固定在横向固定块(35)上,吊装绳(39)的中部绕置在电动转筒(23)上,使电动转筒(23)转动时通过带动吊装绳(39)拉动移动箱(7)沿后置滑杆(3)和前置滑杆(4)竖直向上或向下移动;吊装绳(39)与横向固定块(35)之间设有重力感应设备,重力感应设备与控制组件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垃圾自动输送系统,其特征是:每组所述的传动齿轮组件均包括第一传动齿轮(14)、第二传动齿轮(15)、小齿轮(16)、传动链(17)、定滑轮(18)、横向固定板(24)、纵向固定板(25)、第一安装板(26)和第二安装板(27);横向固定板(24)横向安装在U型装置板(22)的侧端顶部,纵向固定板(25)的底部竖直安装在横向固定板(24)上;第一安装板(26)为L形结构,第一安装板(26)的水平段连接在纵向固定板(25)的顶部内侧,第二安装板(27)为L形结构,第一安装板(26)的水平段连接在第一安装板(26)的竖直段内侧;第一传动齿轮(14)可转动式安装在后置滑杆(3)的顶部,第二传动齿轮(15)可转动式安装在纵向固定板(25)与第二安装板(27)的竖直段底部之间,第一传动齿轮(14)与第二传动齿轮(15)啮合连接;其中一个小齿轮(16)可转动式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6)的竖直段底部和第二安装板(27)的竖直段底部之间且与第二传动齿轮(15)同步转动,另一个小齿轮(16)可转动式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6)的竖直段顶部,两个小齿轮(16)之间通过传动链(17)传动连接,定滑轮(18)与另一个小齿轮(16)同轴连接且同步转动,吊装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辉范瑞猛张迎松刘俊贤乔锋魏新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