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3355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模块,包括一第一散热鳍片以及一第二散热鳍片。第一散热鳍片包括至少一第一开口、至少一第一扣件以及至少一第一扣合部,其中,该第一扣合部连接该第一开口之内缘,该第一扣件连接该第一开口之内缘。第二散热鳍片包括至少一第二开口、至少一第二扣件以及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其中,该第二扣合部连接该第二开口之内缘,该第二扣件连接该第二开口之内缘,该第一开口对应该第二开口,该第一扣件适于被弯折而扣接该第二扣合部。部。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模块


[0001]本技术之实施例系有关于一种散热模块,特别系有关于一种具有散热鳍片之散热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散热模块具有多个散热鳍片,每一个散热鳍片的外缘形成有扣件以及扣合部,每一散热鳍片的扣件扣合另一散热鳍片的扣合部,以达到固定鳍片的效果。然而,现有技术的扣件以及扣合部位于散热鳍片的外缘,因此造成散热鳍片的外缘不平整,无法充分的与热管进行接触与焊接。并且,扣件以及扣合部在散热鳍片的外缘也形成了缺口,容易造成漏风,并导致系统内部的热风回流,甚至增加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之实施例系为了欲解决现有技术之问题而提供之一种散热模块,包括一第一散热鳍片以及一第二散热鳍片。第一散热鳍片包括至少一第一开口、至少一第一扣件以及至少一第一扣合部,其中,该第一扣合部连接该第一开口之内缘,该第一扣件连接该第一开口之内缘。第二散热鳍片包括至少一第二开口、至少一第二扣件以及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其中,该第二扣合部连接该第二开口之内缘,该第二扣件连接该第二开口之内缘,该第一开口对应该第二开口,该第一扣件适于被弯折而扣接该第二扣合部。
[0004]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开口为封闭开口,该第二开口为封闭开口。
[0005]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散热鳍片包括一顶部边缘、一底部边缘、一入风边缘以及一出风边缘,散热气流的一部分从该入风边缘经过该第一散热鳍片与该第二散热鳍片之间,并经过该出风边缘而离开该第一散热鳍片与该第二散热鳍片之间,该散热气流的另一部分从该入风边缘经过该第一散热鳍片与该第二散热鳍片之间,穿过该第一开口,而通过该顶部边缘或该底部边缘而离开该第一散热鳍片与该第二散热鳍片之间。
[0006]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开口与该顶部边缘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该第一开口与该底部边缘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以及该第二距离均大于2公厘。
[0007]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开口与该入风边缘之间具有一第三距离,该第一开口与该出风边缘之间具有一第四距离,该第三距离以及该第四距离均大于2公厘。
[0008]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扣件包括一第一扣合凹槽,该第一扣合部包括一第一扣合凸块,该第二扣件包括一第二扣合凹槽,该第二扣合部包括一第二扣合凸块,该第一扣件适于被弯折而使该第一扣合凹槽扣接该第二扣合凸块。
[0009]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扣件为一凸字形结构,该第一扣件具有一凸字形开口,该第一扣合凹槽位于该凸字形开口之内。
[0010]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扣合凸块朝一第一方向延伸,该第一扣件被弯折后朝一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一方向垂直于该第二方向。
[0011]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散热鳍片之每一第一开口中具有二个该第一扣件以及二个
该第一扣合部,该等第一扣件分别位于该第一开口之一开口顶侧以及一开口底侧,该等第一扣合部分别形成于该第一开口之该开口顶侧以及该开口底侧。
[0012]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散热鳍片具有二个该第一开口,其中之一该第一开口靠近该入风边缘,另一该第一开口靠近该出风边缘。
[0013]应用本技术实施例之散热模块,由于扣件以及扣合部均形成于散热鳍片之封闭开口的内缘,因此散热鳍片的外缘平整,可以充分的与热管进行接触与焊接。也由于散热鳍片的外缘没有缺口形成,因此可避免漏风、热风回流等问题,并可提供降噪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系显示本技术实施例之散热模块的立体图。
[0015]图2A系显示本技术实施例之散热鳍片的爆炸图。
[0016]图2B系显示本技术实施例之散热鳍片的组合情形。
[0017]图3系显示本技术实施例之散热鳍片的细部结构。
[0018]图4系显示本技术实施例之散热鳍片之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M:散热模块
[0021]1:第一散热鳍片
[0022]11:第一开口
[0023]12:第一扣件
[0024]121:第一扣合凹槽
[0025]122:凸字形开口
[0026]13:第一扣合部
[0027]141:顶部边缘
[0028]142:底部边缘
[0029]143:入风边缘
[0030]144:出风边缘
[0031]2:第二散热鳍片
[0032]21:第二开口
[0033]22:第二扣件
[0034]221:第二扣合凹槽
[0035]23:第二扣合部
[0036]A:散热气流
[0037]d1:第一距离
[0038]d2:第二距离
[0039]d3:第三距离
[0040]d4:第四距离
[0041]Z:第一方向
[0042]X: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43]图1系显示本技术实施例之散热模块的立体图。图2A系显示本技术实施例之散热鳍片的爆炸图。图2B系显示本技术实施例之散热鳍片的组合情形。搭配参照第1、2A以及2B图,本技术实施例之散热模块M包括一第一散热鳍片1以及一第二散热鳍片2。第一散热鳍片1包括至少一第一开口11、至少一第一扣件12以及至少一第一扣合部13,其中,该第一扣合部13连接该第一开口11之内缘,该第一扣件12连接该第一开口11之内缘。第二散热鳍片2包括至少一第二开口21、至少一第二扣件22以及至少一第二扣合部23,其中,该第二扣合部23连接该第二开口21之内缘,该第二扣件22连接该第二开口21之内缘,该第一开口11对应该第二开口21,该第一扣件12适于被弯折而扣接该第二扣合部23。
[0044]搭配参照图2A以及图2B,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开口11为封闭开口,该第二开口21为封闭开口。
[0045]图3系显示本技术实施例之散热鳍片的细部结构。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散热鳍片1包括一顶部边缘141、一底部边缘142、一入风边缘143以及一出风边缘144,部分之一散热气流A从该入风边缘143经过该第一散热鳍片1与该第二散热鳍片2之间,并经过该出风边缘144而离开该第一散热鳍片1与该第二散热鳍片2之间。另一部分之该散热气流A从该入风边缘143经过该第一散热鳍片1与该第二散热鳍片2之间,穿过该第一开口11,而通过该顶部边缘141或该底部边缘142而离开该第一散热鳍片1与该第二散热鳍片2之间。
[0046]搭配参照图1、图3,在本技术之实施例中,该等散热鳍片(例如,包括第一散热鳍片1以及该第二散热鳍片2)之开口(例如,包括第一开口11以及第二开口21),于散热模块M内构成了内部通道。所述部分之该散热气流A从该入风边缘143经过该第一散热鳍片1与该第二散热鳍片2之间,穿过该第一开口11,而通过该顶部边缘141或该底部边缘142而离开该第一散热鳍片1与该第二散热鳍片2之间,系指部分之该散热气流A,有序的,通过内部通道两端的开口(例如,第一开口11),而经过端部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散热鳍片,包括至少一第一开口、至少一第一扣件以及至少一第一扣合部,其中,该第一扣合部连接该第一开口之内缘,该第一扣件连接该第一开口之内缘;以及一第二散热鳍片,包括至少一第二开口、至少一第二扣件以及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其中,该第二扣合部连接该第二开口之内缘,该第二扣件连接该第二开口之内缘,该第一开口对应该第二开口,该第一扣件适于被弯折而扣接该第二扣合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口为封闭开口,该第二开口为封闭开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散热鳍片包括一顶部边缘、一底部边缘、一入风边缘以及一出风边缘,散热气流的一部分从该入风边缘经过该第一散热鳍片与该第二散热鳍片之间,并经过该出风边缘而离开该第一散热鳍片与该第二散热鳍片之间,该散热气流的另一部分从该入风边缘经过该第一散热鳍片与该第二散热鳍片之间,穿过该第一开口,而通过该顶部边缘或该底部边缘而离开该第一散热鳍片与该第二散热鳍片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口与该顶部边缘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该第一开口与该底部边缘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以及该第二距离均大于2公厘。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彦翔许丰麟王榆钧
申请(专利权)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