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风-光-地热一体化发电和温室大棚热能供应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3024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热一体化发电和温室大棚热能供应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振动抑制及发电领域,尤其涉及风



地热一体化发电和温室大棚热能供应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的高比例接入,传统以大火电、大水电支撑的电气系统将难以维持既有的稳定性。因此应对大比例清洁能源消纳,保证能源革命过程中的供给安全是现阶段能源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大规模储能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风光电站供给的稳定性、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已成为行业共识。但目前尚未有一种储能形式能够完美兼具储能规模、充放电速度和经济性等需求。如何在电源侧实现电网友好,短期来看需利用综合能源思想做到灵活运用复合储能技术,并利用电源本身的互补性做到因地制宜。
[0003]由于地热能本身就是清洁的、可再生的、电网友好的能源形式,且地热能本身也兼具兼容性强的特质,对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绝不仅仅是建设单一的地热发电项目。在我国部分地区存在优质的地热能资源,随着国家对可再生电力需求的稳定提高,可以预见地热发电也将在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风



地热一体化发电和温室大棚热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开式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1),所述开式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1)与地热储系统(2)和二氧化碳储罐(3)相连;所述开式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1)与双罐储热系统(5)相连;所述双罐储热系统(5)与太阳能光热系统(4)和温室大棚热能供应系统(8)相连;还包括光伏系统(6)和风电系统(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



地热一体化发电和温室大棚热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式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1)所属压缩系统所连电动机接收来自光伏系统(6)和风电系统(7)的弃电,并将二氧化碳储罐(3)中储藏的二氧化碳压缩至地热储系统(2);来自地热储系统(2)的中高压超临界二氧化碳,通过双罐储热系统(5)进行温度的再提升,并通过开式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1)所属膨胀系统及配套电机,将所储存的压力能转换为电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



地热一体化发电和温室大棚热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罐储热系统(5)中储存的热量通过温室大棚热能供应系统(8)对温室大棚供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



地热一体化发电和温室大棚热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热储系统(2)中二氧化碳储藏深度在1000

10000m,二氧化碳储藏压力在10

30MPa,加热温度在150

60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



地热一体化发电和温室大棚热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地热储系统(2)的热储层类型分为水热型热储层和干热岩型热储层;所述水热型热储层利用地下储层空间和相关裂隙组成的水利系统作为相应的储气空间;所述干热岩型热储层利用干热岩压裂间隙或羽流型地热系统作为相应储气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



地热一体化发电和温室大棚热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储罐(3)的存储压力为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1)的最低运行压力,保证二氧化碳储罐(3)的运行压力大于10MPa。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



地热一体化发电和温室大棚热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光热系统(4)根据需求采用塔式光热集热或槽式光热集热;相应的双罐储热系统(5)根据系统运行温度段选用液态金属、熔融盐或导热油,双罐储热系统(5)中两个储热罐分别存储高温和低温介质且互为备用;双罐储热系统(5)配置电加热实现对光伏系统(6)和风电系统(7)电源出力的一次调频;光伏系统(6)和风电系统(7)根据负荷特征及地热电站的最大出力水平进行配备,形成白天光伏风电出力为主,夜间风电与地热为主的发电形式。8.权利要求1

7任意一项所述风



地热一体化发电和温室大棚热能供应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通过二氧化碳循环实现系统储能和发电的调节:开式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1)所属二氧化碳压缩系统出口与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蔺新星尹立坤杨立明谢宁宁苏文范翼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