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世美专利>正文

一种新生儿转运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2965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生儿转运服。所述新生儿转运服包括有婴儿袋一、婴儿袋二和婴儿袋三,所述婴儿袋一、婴儿袋二和婴儿袋三均固定连接在转运服本体上,所述粘带机构包括有魔术贴一和魔术贴二,所述魔术贴一和魔术贴二均固定连接在转运服本体上;所述转运服本体上连接有两个弧形防护盖片,所述弧形防护盖片上连接有警示贴,所述弧形防护盖片上固定安装有两个魔术贴三,所述魔术贴三与对应的魔术贴二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生儿转运服具有能够快速穿戴的新生儿转运服,可以同时安全、快速转移多个新生儿,操作起来简单便捷的优点。操作起来简单便捷的优点。操作起来简单便捷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转运服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转运服。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医院新生儿科基本上都属于无陪病房,没有家长的陪护,各项治疗,生活、护理均由医护人员完成,根据规定一名护士分管4

6名新生儿,在发生火灾、地震或其他重大事故需要紧急转移时,新生儿因为没有自理能力必须要有人员帮助转移,如何保障新生儿儿的安全转移至关重要,在紧急情况下不能使用电梯或婴儿推车的情况下,仅仅通过医护人员双手来抱新生儿,费时、费力,并且不能有效的保护新生儿,在新生儿数量比较多,医护人员数量又不足的情况下,确保快速、有效的转运新生儿,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新生儿紧急转运服,该转运服包括背心裙褂式衣体、设置于衣体正面的多个上端为开口的置婴袋和所述衣体正面腰部处左右设置的卡扣固定带;衣体正面的下边沿缝制有一块宽度与衣体正面宽度相同的防护毯,该转运服转移速度快、效率高,并能全方位的保护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且制作成本较低,穿戴简单易操作;一次至少携带四名新生儿转移,可充分解放医务人员的双手,用于拿急救或其他防护物或再怀抱1至2名新生儿;转运服的材质为可过滤烟雾的防火毯的材质,降低了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的滑脱和坠落的风险;荧光反光条能使其他人能第一时间发现转运人,以便及时寻求帮助和协同转移并起到警示作用。
[0003]但是,上述结构中还存在不足之处,上述结构中在使用紧急转运服转运婴儿期间,未涉及在医护人员行走的过程中,对婴儿的头部进行保护,由于新生婴儿的皮肤比较嫩,婴儿的头部裸露在外,容易被磕碰到,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新生儿转运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穿戴的新生儿转运服,可以同时安全、快速转移多个新生儿,操作起来简单便捷的新生儿转运服。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新生儿转运服包括:转运服本体,所述转运服本体上设有两个放置机构和两个粘带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有婴儿袋一、婴儿袋二和婴儿袋三,所述婴儿袋一、婴儿袋二和婴儿袋三均固定连接在转运服本体上,所述粘带机构包括有魔术贴一和魔术贴二,所述魔术贴一和魔术贴二均固定连接在转运服本体上;所述转运服本体上连接有两个弧形防护盖片,所述弧形防护盖片上连接有警示贴,所述弧形防护盖片上固定安装有两个魔术贴三,所述魔术贴三与对应的魔术贴二相适配。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婴儿袋一、婴儿袋二和婴儿袋三均为棉涤混纺制作而成,所述弧形防护盖片为硅胶材质制作而成,所述弧形防护盖片的厚度取值范围5mm至10mm。
[000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新生儿转运服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9]1、本技术通过在弧形防护盖片的两角位置各设置一处魔术贴粘扣,弧形防护
盖片可以卷起粘在领口下方的粘扣上,此时便于取放婴儿;
[0010]2、本技术通过设置警示标志,此警示标志可以提醒其他人员避让携带新生儿的医护人员,避免对所携带新生儿造成挤压;
[0011]3、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护盖片必须完全遮盖婴儿袋,避免物体落入婴儿袋。
[00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新生儿转运服还包括: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设置在所述转运服本体上,所述收卷机构包括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固定安装在转运服本体上,所述收纳盒内转动安装有横向转动杆,所述横向转动杆上缠绕有防护帘,所述防护帘的一端延伸至收纳盒外并固定安装有魔术贴四,所述转运服本体上固定安装有两个魔术贴五,所述魔术贴五与对应的魔术贴四相适配,所述横向转动杆上滑动套设有两个圆形连接板,所述横向转动杆的两端均转动套设有圆形轴承座,所述圆形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收纳盒的一侧内壁上,所述横向转动杆上滑动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对应的圆形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圆形连接板固定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收纳盒的底部开设有方形通口,所述方形通口与防护帘滑动连接,所述防护帘上固定安装有匚型把手,所述匚型把手与收纳盒的底部相接触。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圆形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圆形连接孔,所述圆形连接孔与横向转动杆滑动连接,所述横向转动杆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与圆形连接孔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护帘的厚度取值范围为5mm至10mm,所述收纳盒为亚克力材质制作而成。
[001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新生儿转运服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设置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能够实现在为新生婴儿进行快速保护,减少粘带魔术贴的步骤,在扭簧的作用下,防护帘始终处于绷紧的状态,能够持续性防护
附图说明
[0018]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生儿转运服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正视和第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中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正视和第二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图7中收卷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实施例中收纳盒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图9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标号:1、转运服本体;2、放置机构;201、婴儿袋一;202、婴儿袋二;203、婴儿袋三;3、粘带机构;301、魔术贴一;302、魔术贴二;4、弧形防护盖片;401、魔术贴三;5、警示贴;
6、收卷机构;7、收纳盒;8、横向转动杆;9、防护帘;10、魔术贴四;11、魔术贴五;12、匚型把手;13、圆形轴承座;14、圆形连接板;15、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0]第一实施例
[0031]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6,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新生儿转运服包括:转运服本体1,所述转运服本体1上设有两个放置机构2和两个粘带机构3,所述前、后面各设置3个锥形筒形的婴儿袋,婴儿袋采用棉涤混纺材质,具有良好透气、具有松紧性,对婴儿及头部进行固定,所述放置机构2包括有婴儿袋一201、婴儿袋二202和婴儿袋三203,所述婴儿袋一201、婴儿袋二202和婴儿袋三203均固定连接在转运服本体1上,所述粘带机构3包括有魔术贴一301和魔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转运服,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服本体,所述转运服本体上设有两个放置机构和两个粘带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有婴儿袋一、婴儿袋二和婴儿袋三,所述婴儿袋一、婴儿袋二和婴儿袋三均固定连接在转运服本体上,所述粘带机构包括有魔术贴一和魔术贴二,所述魔术贴一和魔术贴二均固定连接在转运服本体上;所述转运服本体上连接有两个弧形防护盖片,所述弧形防护盖片上连接有警示贴,所述弧形防护盖片上固定安装有两个魔术贴三,所述魔术贴三与对应的魔术贴二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转运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袋一、婴儿袋二和婴儿袋三均为棉涤混纺制作而成,所述弧形防护盖片为硅胶材质制作而成,所述弧形防护盖片的厚度取值范围5mm至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转运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服本体上设有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固定安装在转运服本体上,所述收纳盒内转动安装有横向转动杆,所述横向转动杆上缠绕有防护帘,所述防护帘的一端延伸至收纳盒外并固定安装有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世美胡凤娟王琴仪木天芳
申请(专利权)人:秦世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