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异物的背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282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异物的背光结构,包括背光模组、背板、中框和前档支架,所述中框固设于所述前档支架,所述背光模组设于所述中框的内部,所述背板盖设于所述背光模组上并与所述前档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背板包括防尘连接结构所述中框设有连接孔,所述防尘连接结构与所述连接孔匹配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背板上设置有防尘连接结构,所述防尘连接结构与所述连接孔匹配连接,从而实现背板与中框的连接,当背板与防尘连接结构连接时,防尘连接结构位于所述连接孔的内部,从而堵住连接孔,防止加工碎屑或者灰尘顺着中框侧部的连接孔进入,降低了工厂的无尘环境要求,节约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组装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异物的背光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模组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防异物的背光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背光模块是液晶显示器光源的提供者,LCD本身并不发光,背光模块光源的 表现便决定了显示器表现在外的视觉感,液晶显示器由于其厚度薄,质量轻且携 带方便,需求快速的增加,在CRT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液晶显示器制造技 术的提升,大尺寸及低价格的趋势下,背光模块在考虑轻量化、薄型化、低消费 电力、高亮度及降低成本的市场要求,需要提升背光模块在组装或加工时的防异 物进入的能力,从而降低对于装配环境的无尘要求。
[0003]目前大部分显示产品的背光结构通常采用钢板冲压,侧面开口,配合塑料中 框支架卡扣或结构;此种方式无论是侧面卡扣,还是螺钉结构都无法有效控制组 装屑掉入显示器的背光模组之中。所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提出一种防异 物进入背光模组的背光结构设计,优化组装产生的异物及降低对组装厂的门槛要 求成了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异物的背光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异物的背光结构,包括背光模组、 背板、中框和前档支架,所述中框固设于所述前档支架,所述背光模组设于所述 中框的内部,所述背板盖设于所述背光模组上并与所述前档支架固定连接;所述 背板包括防尘连接结构,所述中框设有连接孔,所述防尘连接结构与所述连接孔 匹配连接。
[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背板包括主体板和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沿 所述主体板的侧部,所述防尘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分隔板上。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板与所述分隔板之间设有圆弧段,所 述主体板与所述分隔板通过所述圆弧段连接。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尘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翻折板、第二翻折 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翻折板倾斜设置于所述分隔板,所述第二翻 折板与所述第一翻折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翻折板与所述分隔板平行,所述第一 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倾斜地设于所述第一翻折板的两侧并且均与所述第二翻 折板、所述第一翻折板连接。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隔板的厚度范围为0.4

0.7毫米,所述 第一翻折板的底部与所述圆弧段的底部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毫米,所述第二翻折 板的顶部与所述圆弧段的底部的垂直距离不小于2毫米。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隔板包括多个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设有 多个安装孔,所述前档支架设有连接台,所述分隔板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连接 台固定连接。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台包括第一连接柱、第一定位板和第 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设有第一定位头,所述第二定位板设有第二定位头, 所述第一连接
柱与所述第一定位板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与所述中框抵接,所述 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头与所述第二定位头交错 设置。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隔板还包括多个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 括限位台主体,所述限位台主体设有第一通孔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中框 抵接,所述中框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防尘连接结构的侧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设 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相互导通,所述限位 台主体部分遮挡所述第二通孔。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台主体还包括肋板,所述肋板设于所 述限位台主体远离所述限位板的一侧。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背光结构。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背板上设置有防尘连接结构,所述防尘连 接结构与所述连接孔匹配连接,从而实现背板与中框的连接,当背板与防尘连接 结构连接时,防尘连接结构位于所述连接孔的内部,从而堵住连接孔,防止加工 碎屑或者灰尘顺着中框侧部的连接孔进入,降低了工厂的无尘环境要求,节约了 生产成本,提升了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结构的分解结构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的D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的E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前档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图6的F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2、背光模组;4、背板;3、中框;1、前档支架;43、主体 板;42、分隔板;5、防尘连接结构;31、连接孔;56、圆弧段;51、第一翻折 板;52、第二翻折板;53、第一侧板;54、第二侧板;41、连接片;411、安装 孔;11、连接台;111、第一连接柱;112、第一定位板;113、第二定位板;1121、 第一定位头;1131、第二定位头;12、限位部;121、限位台主体;1212、第一 通孔;1211、限位板;32、第二通孔;55、凸台;551、第三通孔;1213、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 步说明。
[0026]背光结构通常采用钢板冲压,侧面开口,配合塑料中框支架卡扣或结构;此 种方式无论是侧面卡扣,还是螺钉结构都无法有效控制组装屑掉入显示器的背光 模组之中。所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提出一种防异物进入背光模组的背光 结构设计,优化组装产生的异物及降低对组装厂的门槛要求成了当务之急。
[0027]请参考图1、图2和图3,一种防异物的背光结构,包括背光模组2、背板4、 中框3和前档支架1。
[0028]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铅锤方向为上下方向。
[0029]中框3固设于所述前档支架1,固定方式为螺纹连接、粘接等,中框3的截 面形状为矩形,从而可以准确的适配矩形的背光模组2。
[0030]所述背光模组2固设于所述中框3的内部,从而能防止侧部在加工时产生的 异物进入中框3内的背光模组2,进而降低了工厂的无尘环境要求,节约了生产 成本。
[0031]所述背板4盖设于所述背光模组2上并与所述前档支架1固定连接,背板4 防止从铅锤方向落下的灰尘进入背光模组2,从而降低了背光模组2加工时的报 废率,由于中框3需要与背板4配合连接,所以需要在中框3上设置连接孔31, 但是在进行组装加工时,加工碎屑或者灰尘可能顺着中框3侧部的连接孔31进 入,进而进入背光模组2的内部,造成组装故障;
[0032]所以,在背板4上设置有防尘连接结构5,防尘连接结构5整体向外突出, 所述防尘连接结构5与所述连接孔31匹配连接,从而实现背板4与中框3的连 接,当背板4与防尘连接结构5连接时,防尘连接结构5位于所述连接孔31的 内部,从而堵住连接孔31,防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异物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组、背板、中框和前档支架,所述中框固设于所述前档支架,所述背光模组设于所述中框的内部,所述背板盖设于所述背光模组上并与所述前档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背板包括防尘连接结构,所述中框设有连接孔,所述防尘连接结构与所述连接孔匹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异物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主体板和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沿所述主体板的侧部,所述防尘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分隔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异物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与所述分隔板之间设有圆弧段,所述主体板与所述分隔板通过所述圆弧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异物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翻折板、第二翻折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翻折板倾斜设置于所述分隔板,所述第二翻折板与所述第一翻折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翻折板与所述分隔板平行,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倾斜地设于所述第一翻折板的两侧并且均与所述第二翻折板、所述第一翻折板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异物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的厚度范围为0.4

0.7毫米,所述第一翻折板的底部与所述圆弧段的底部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毫米,所述第二翻折板的顶部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万林江杰伟周锐
申请(专利权)人: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