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瓜种植用地膜打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2792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黄瓜种植用地膜打孔器,有效解决地膜容易被拖拽导致地膜损伤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壳体下侧板上插装有一个开口朝下的U形框;壳体上侧板上固定有一个电动缸,电动缸的伸缩杆下端固定有一个第一挡块,第一挡块置于U形框内,第一挡块与U形框之间有一个套装在电动缸的伸缩杆上的拉簧;U形框开口处固定有一个压板,压板的下端面高于U形框的下端面,压板上开有第一通孔;壳体下侧板上插装有一个能上下移动的插杆,插杆上端置于U形框内,插杆下端置于壳体下侧板和压板之间,且插杆向下移动能穿过第一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地膜容易被拖拽导致地膜损伤的问题,避免将地膜带起导致地膜的撕裂。避免将地膜带起导致地膜的撕裂。避免将地膜带起导致地膜的撕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瓜种植用地膜打孔器


[0001]本技术涉及地膜种植
,特别是一种黄瓜种植用地膜打孔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种植黄瓜时,为了对土壤进行保墒,一般会在地面上铺设地膜,为了种植和透气,会在地膜铺设后,通过一些器械对地膜进行刺孔和对地面进行打孔;黄瓜种植需要此孔具有一定的深度,插孔的深度不仅受人手用力程度的影响,还受地面的软硬程度的影响,因此,人们通过手持长杆在地膜和地面上插孔时很难保证插孔的深度的一致性;同时人们在插孔时,长杆进出地膜时会与地面倾斜,容易对地膜形成撕扯,导致地膜撕裂;由于地膜具有弹性,在地膜上成孔后,将长杆拔出地面时很容易将地膜带出并拖着地膜前进,导致地膜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黄瓜种植用地膜打孔器,可有效解决地膜容易被拖拽导致地膜损伤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壳体下侧板上插装有一个开口朝下的U形框;壳体上侧板上固定有一个电动缸,电动缸的伸缩杆下端固定有一个第一挡块,第一挡块置于U形框内,第一挡块与U形框之间有一个套装在电动缸的伸缩杆上的拉簧;U形框开口处固定有一个压板,压板的下端面高于U形框的下端面,压板上开有第一通孔;壳体下侧板上插装有一个能上下移动的插杆,插杆上端置于U形框内,插杆下端置于壳体下侧板和压板之间,且插杆向下移动能穿过第一通孔。
[0005]优选的,所述壳体下侧板上开有左右两个方孔, U形框的左右两边杆分别插装在对应的方孔内。
[0006]优选的,所述壳体上侧板上开有一个第二通孔,U形框的下端面上开有一个与第二通孔同轴心的第三通孔,电动缸固定在第二通孔内,且电动缸的伸缩杆朝下穿过第三通孔。
[0007]优选的,所述壳体下侧板上开有一个第四通孔,插杆插装在第四通孔内,插杆上端均固定有一个第二挡块,第二挡块与壳体下内侧面之间有一个套装在插杆上的压簧。
[0008]优选的,所述压板上开有水平排列的多个第一通孔,每个第一通孔内均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插杆。
[0009]优选的,所述壳体左右两侧板上均开有第五通孔,第五通孔内均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外侧端经轴承转动连接有车轮。
[0010]优选的,所述壳体上固定有操纵杆,操纵杆包括连杆和把手,连杆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另一端倾斜朝左上方,连杆左上端前后插装有一个把手;把手处设有电动缸的开关。
[0011]本技术进行插孔作业过程中保持压板向下挤压地膜,避免将地膜带起导致地膜的撕裂,且能不受土地软硬程度的影响,在地面上形成同等深度的洞穴,以适用同种黄瓜的种植。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
[0014]图3为图2中A

A的剖视图,装置处于未启动状态。
[0015]图4为U形框2下端着地,装置处于固定状态的主视剖视图。
[0016]图5为装置处于向下插孔的工作状态的主视剖视图。
[0017]图6为壳体1的立体图。
[0018]图7为U形框2和压板7的立体图。
[0019]图8为插杆9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由图1至图8给出,本技术包括壳体1,壳体1下侧板上插装有一个开口朝下的U形框2;壳体1上侧板上固定有一个电动缸3,电动缸3的伸缩杆4下端固定有一个第一挡块5,第一挡块5置于U形框2内,第一挡块5与U形框2之间有一个套装在电动缸3的伸缩杆4上的拉簧6;
[0022]U形框2开口处固定有一个压板7,压板7的下端面高于U形框2的下端面,压板7上开有第一通孔8;壳体1下侧板上插装有一个能上下移动的插杆9,插杆9上端置于U形框2内,插杆9下端置于壳体1下侧板和压板7之间,且插杆9向下移动能穿过第一通孔8。
[0023]所述的壳体1下侧板上开有左右两个方孔10, U形框2的左右两边杆分别插装在对应的方孔10内;通过U形框2的左右两边杆在方孔10内上下移动,实现了U形框2相对于壳体1上下移动。
[0024]所述的壳体1上侧板上开有一个第二通孔11,U形框2的下端面上开有一个与第二通孔11同轴心的第三通孔12,电动缸3固定在第二通孔11内,且电动缸3的伸缩杆4朝下穿过第三通孔12。
[0025]所述的壳体1下侧板上开有一个第四通孔13,插杆9插装在第四通孔13内,插杆9上端均固定有一个第二挡块14,第二挡块14与壳体1下内侧面之间有一个套装在插杆9上的压簧15。
[0026]所述的压板7上开有水平排列的多个第一通孔8,每个第一通孔8内均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插杆9;通过多个插杆9能一次形成多个插孔。
[0027]所述的壳体1左右两侧板上均开有第五通孔16,第五通孔16内均转动连接有转轴17,转轴17外侧端经轴承转动连接有车轮18。
[0028]所述的壳体1上固定有操纵杆,操纵杆包括连杆19和把手20,连杆19一端固定在壳体1上,另一端倾斜朝左上方,连杆19左上端前后插装有一个把手20;把手20处设有电动缸3的开关;人通过手持把手20将装置向前推动,并通过按压电动缸3的开关控制电动缸3伸缩杆4的收缩和伸长。
[0029]为了保证插杆9所形成的插孔与地面和地膜垂直,所述的操纵杆下方固定有支撑杆21,支撑杆21下方设有滚轮22,且当滚轮22和车轮18均着地时,壳体1上端面与地面和地膜平行。
[0030]为了使插杆9更容易插孔,所述的插杆9的下端为尖端。
[0031]本技术使用时,在未启动时,滚轮22和车轮18均着地时,壳体1上端面与地面和地膜平行;U形框2的下端与地膜有间隔;人通过手持把手20将装置向前推动到插孔位置,使地膜置于U形框2的下方;然后通过按压电动缸3的开关控制电动缸3伸缩杆4向下伸长,经拉簧6带动U形框2向下移动,直至U形框2的下端着地,使地膜置于U形框2内,压板7向下挤压地膜;伸缩杆4继续向下伸长,虽然拉簧6被进一步拉长,U形框2不能向下移动,此时装置处于固定状态;
[0032]伸缩杆4继续向下伸长使第一挡块5与第二挡块14接触后,第一挡块5向下挤压第二挡块14,第二挡块14向下压缩压簧15并带动插杆9向下移动,插杆9向下穿过压板7上的第一通孔8,在地膜和地上插孔;
[0033]然后通过按压电动缸3的开关控制电动缸3伸缩杆4向上收缩,使插杆9在压簧15复位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由于拉簧6被进一步拉长,插杆9向上移动复位过程中,压板7一直受拉簧6向下的拉力,保持与地膜的接触并向下挤压地膜,使插杆9向上移动顺利与地膜脱离,不会将地膜带起导致地膜的撕裂;
[0034]插杆9复位后,伸缩杆4继续向上收缩,使第一挡块5与第二挡块14脱离,压板7向上移动复位;然后再次推动装置到达下一个插孔位置,进行插孔作业。
[0035]本技术通过压板7先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瓜种植用地膜打孔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下侧板上插装有一个开口朝下的U形框(2);壳体(1)上侧板上固定有一个电动缸(3),电动缸(3)的伸缩杆(4)下端固定有一个第一挡块(5),第一挡块(5)置于U形框(2)内,第一挡块(5)与U形框(2)之间有一个套装在电动缸(3)的伸缩杆(4)上的拉簧(6);U形框(2)开口处固定有一个压板(7),压板(7)的下端面高于U形框(2)的下端面,压板(7)上开有第一通孔(8);壳体(1)下侧板上插装有一个能上下移动的插杆(9),插杆(9)上端置于U形框(2)内,插杆(9)下端置于壳体(1)下侧板和压板(7)之间,且插杆(9)向下移动能穿过第一通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瓜种植用地膜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下侧板上开有左右两个方孔(10), U形框(2)的左右两边杆分别插装在对应的方孔(10)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瓜种植用地膜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上侧板上开有一个第二通孔(11),U形框(2)的下端面上开有一个与第二通孔(11)同轴心的第三通孔(12),电动缸(3)固定在第二通孔(11)内,且电动缸(3)的伸缩杆(4)朝下穿过第三通孔(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瓜种植用地膜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霞李芳霞申爱民郭竞韩荔黄文李永辉张舜周丹曹亚青孟海利吴寅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