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介质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221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态介质散热装置,适用于设置发热元件并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液态介质散热装置包括壳体、液态介质及盖体。壳体具有形成于壳体的至少一槽体。液态介质设置于槽体内。盖体与壳体组接并密封槽体。发热元件与槽体接触,且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通过槽体及液态介质传递至壳体的外部及盖体的外部进行散热。由此,可达到快速散热的功效。可达到快速散热的功效。可达到快速散热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态介质散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液态介质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网络科技蓬勃发展,使用者对于电脑的开机速度、软体的读取速度,以及照片、影片的播放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能有效节省时间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时的必要条件。
[0003]伴随着效能及读取速度的提升,电子元件运作的发热量及温度也不断提高,高温除了会让大多数电子元件老化外,更会使得固态硬盘的读取与写入速度降低,因此如何维持工作温度成为重要课题。
[0004]目前市面上的固态硬盘产品大多以铝外壳为主,或在其外部加上鳍片增加表面散热面积,内部则多使用空气做为导热介质。然而,空气的导热系数偏低,使得热传的效率不佳,即使外部有一定的散热效率,电子元件产生的热仍然难以有效地自内部散出。
[0005]故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有效解决前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点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实为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液态介质散热装置,以解决并改善前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点。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液态介质散热装置,通过导热系数高的液态介质做为导热媒介,可将热能快速传递至壳体及盖体外部,进而达到快速散热。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液态介质散热装置,通过多个导热体浸没于液态介质中,可使热传效率提高并达到增进散热速度的功效。此外,注入孔可供制造商或使用者更换具有更高导热系数或是特定颜色的液态介质,达到多样化且易于客制化的效果。
[0009]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液态介质散热装置,适用于设置一发热元件并对该发热元件进行散热,该液态介质散热装置包括:一壳体,具有至少一槽体,其中该槽体形成于该壳体;液态介质,设置于该槽体内;以及一盖体,与该壳体组接并密封该槽体;其中,该发热元件与该槽体接触,且该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通过该槽体及该液态介质传递至该壳体的外部及该盖体的外部进行散热。
[0010]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液态介质散热装置,适用于设置一发热元件并对该发热元件进行散热,该液态介质散热装置包括:一壳体,具有多个槽体,其中该多个槽体形成于该壳体的两相对侧壁;液态介质,设置于该多个槽体内;以及一盖体,与该壳体组接并密封该多个槽体,其中该盖体具有多个导热体,且该多个导热体设置于该多个槽体内且至少部分地浸没于该液态介质;其中,该发热元件于垂直方向上设置于该盖体及该壳体之间且于水平方向上设置于至少两个该槽体之间,且该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通过该多个槽体、该液态介质及该多个导热体传递至该壳体的外部及该盖体的外部进行散热。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态介质散热装置,通过导热系数高的液态介质作为导热媒介,可将热能快速传递至壳体及盖体外部,进而达到快速散热。进一步地,通过多个导热体浸没于液态介质中,可使热传效率提高并达到增进散热速度的功效。此外,注入孔可供制造商或使用者更换具有更高导热系数或是特定颜色的液态介质,达到多样化且易于客制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1所示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另一视角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图1所示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的部分分解结构截面图。
[0017]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的组合结构截面图。
[0018]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的组合结构截面图。
[0019]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的组合结构截面图。
[0020]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的组合结构截面图。
[0021]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的组合结构截面图。
[0022]附图标记如下:
[0023]11:壳体
[0024]111:槽体
[0025]112:侧壁
[0026]113:密封盖板
[0027]114:注入孔
[0028]12:液态介质
[0029]13:盖体
[0030]131:导热体
[0031]132:长边
[0032]133:短边
[0033]134:冷却槽
[0034]135:孔洞
[0035]14:冷却液体
[0036]2:发热元件
[0037]3:导热材料
[0038]B:底部
[0039]O:开口
[0040]T:顶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
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42]请参阅图1至图6,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另一视角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的部分分解结构截面图,以及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的组合结构截面图。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1适用于设置发热元件2并对发热元件2进行散热,其中,液态介质散热装置1可为利用液态介质增进散热效果的硬体外盒,发热元件2可为固态硬盘、显示卡或存储器,但不以此为限。液态介质散热装置1包括壳体11、液态介质12及盖体13。壳体11具有形成于壳体11的至少一槽体111。液态介质2设置于槽体111内。盖体13与壳体11组接并密封槽体111。发热元件2与槽体111接触,且发热元件2产生的热通过槽体111及液态介质12传递至壳体11的外部及盖体13的外部进行散热。由此,可达到快速散热的功效。
[0043]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槽体111较佳形成于壳体11的侧壁112,但不以此为限。盖体13具有多个导热体131,多个导热体131自盖体13向壳体11延伸而出并对应设置于槽体111内。多个导热体131至少部分地浸没于液态介质12(如图6所示),且发热元件2产生的热通过槽体111、液态介质12及多个导热体131传递至壳体11的外部及盖体13的外部进行散热。
[0044]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具有多个槽体111,且多个槽体111形成于壳体11的两相对侧壁112。发热元件2于水平方向上设置于至少两个槽体111之间。盖体13具有多个导热体131,且多个导热体131为多个圆柱体。具体而言,盖体13具有两个长边132及两个短边133。两个长边132形成于盖体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态介质散热装置,适用于设置一发热元件并对该发热元件进行散热,该液态介质散热装置包括:一壳体,具有至少一槽体,其中该槽体形成于该壳体;液态介质,设置于该槽体内;以及一盖体,与该壳体组接并密封该槽体;其中,该发热元件与该槽体接触,且该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通过该槽体及该液态介质传递至该壳体的外部及该盖体的外部进行散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其中该槽体形成于该壳体的一侧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其中该盖体具有多个导热体,该多个导热体自该盖体向该壳体延伸而出并对应设置于该槽体内,该多个导热体至少部分地浸没于该液态介质,且该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通过该槽体、该液态介质及该多个导热体传递至该壳体的外部及该盖体的外部进行散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其中该壳体具有多个槽体,且该多个槽体形成于该壳体的两个相对侧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其中该盖体具有多个导热体。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态介质散热装置,其中该盖体具有两个长边及两个短边,该两个长边形成于该盖体的相对两侧,该两个短边形成于该盖体的相对二侧,每一个该长边与该两个短边相连接,且每一个该短边与该两个长边相连接。7.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百亨张诗青杨子杰陈建邦
申请(专利权)人:宇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