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偏心硬密封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1973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变偏心硬密封蝶阀,包括:蝶板、密封圈、阀体、阀杆、阀座;该变偏心硬密封蝶阀具有:阀杆的阀杆中心轴线与密封圈的中心面偏移的第一偏心距,阀杆的阀杆中心轴线与阀体流道孔的中心轴线偏移的第二偏心矩,以及,阀座密封锥面的中心轴线与阀体流道孔的中心轴线在过阀杆中心轴线和阀体流道孔的中心轴线的截面上的投影重合,在垂直于阀杆中心轴线并过阀体流道孔的中心轴线的截面上的投影之间形成一偏心角度;密封圈的中心面为过密封圈厚度中心的平面,密封圈为变偏心的圆弧密封圈。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提高密封性能的基础上又降低了阀门的启闭扭矩,降低了加工精度,因此这种弧面对锥面的密封结构能批量生产有双向密封要求的硬密封蝶阀。的硬密封蝶阀。的硬密封蝶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偏心硬密封蝶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蝶阀
,特别涉及一种变偏心硬密封蝶阀。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硬密封蝶阀多为固定偏心距。传统的硬密封蝶阀分为双偏心硬密封蝶阀和三偏心硬密封蝶阀。
[0003]双偏心硬密封蝶阀具有阀杆中心与密封面中心面偏移的第一偏心即阀杆中心与流道中心偏移的第二偏心,这种二偏心蝶阀由于完全借助于介质推力密封,因此在有利于密封方向能够实现密封,但在不利于密封方向时由于介质推动促使密封面脱落而使得密封失效,因此这种双偏心硬密封蝶阀大多只能做单向密封,很难实现全压差双向密封。
[0004]三偏心硬密封蝶阀具有阀杆的中心与密封面的中心面偏移的第一偏心和阀杆中心与阀体流道孔的中心偏移的第二偏心以及密封面的中心线与阀体流道孔的中心线间的角度偏移的第三偏心,三偏心硬密封蝶阀的阀座与密封圈为通过圆锥体上斜截后获得一个类椭圆的密封面,为面与面的接触密封,这种结构虽然能实现双向密封,但对加工精度要求特别高,实现全压差双向硬密封非常困难,往往反向密封时需要降低工作压力。
[0005]另外,普通蝶阀当介质从阀杆侧流入时,推动蝶板及相关组件向阀座上压紧,实现单向密封,当介质从反方向流入时,由于蝶板有被介质从密封圈上推开的趋势,因此大多硬密封蝶阀的反向密封性能较差,一般不能实现反向全压差的密封。
[0006]普通硬密封蝶阀是面对面的密封,两个面与面接触的表面难免会嵌入杂质,造成密封面无法完全贴合造成密封失效。
[0007]普通硬密封蝶阀是两个锥面的接触,密封面宽,需要密封压力大,同时为了防止蝶阀密封圈与阀座密封锥面干涉,阀杆偏心较大,从而阀门启闭扭矩也随之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双偏心硬密封蝶阀和三偏心硬密封蝶阀所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实现蝶阀全压差、双向密封、硬密封要求的变偏心硬密封蝶阀。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变偏心硬密封蝶阀,至少包括:蝶板、密封圈、阀体、阀杆、阀座;所述阀体内设置有阀体流道孔;所述阀座安装在所述阀体的阀体流道孔内,在所述阀座的内孔孔面上设置有阀座密封锥面;所述蝶板设置在所述阀体流道孔内并固定在所述阀杆上,所述阀杆轴设在所述阀体上,所述密封圈安装在所述蝶板上,所述密封圈的外周具有一周向密封面;转动阀杆即可带动所述蝶板在所述阀体流道孔内转动,通过密封圈的周向密封面与阀座密封锥面密封接合和脱离,对所述阀体流道孔进行开启与关闭;该变偏心硬密封蝶阀具有:所述阀杆的阀杆中心轴线与所述密封圈的中心面偏移的第一偏心距,所述阀杆的阀杆中心轴线与所述阀体流道孔的中心轴线偏移的第二偏心矩,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密封锥面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阀体流道孔的中心轴线在过所述阀杆中心轴线和
所述阀体流道孔的中心轴线的截面上的投影重合,在垂直于所述阀杆中心轴线并过所述阀体流道孔的中心轴线的截面上的投影之间形成一偏心角度;所述密封圈的中心面为过所述密封圈厚度中心的平面,所述密封圈为变偏心的圆弧密封圈。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变偏心的圆弧密封圈的周向密封面的圆心所在的轨迹在过所述阀杆中心轴线和所述阀体流道孔的中心轴线的截面上的投影呈一类椭圆,在垂直于所述阀杆中心轴线并过所述阀体流道孔的中心轴线的截面上的投影呈一抛物线。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类椭圆的长轴平行于所述阀杆中心轴线,所述类椭圆的短轴垂直于所述阀杆中心轴线。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抛物线一端的所述周向密封面的圆心比位于所述抛物线另一端的所述周向密封面的圆心更靠近所述密封圈的中心面。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周向密封面与所述变偏心的圆弧密封圈厚度方向远离所述阀杆一端的端面交汇处呈一尖角,该尖角的尖顶与所述阀座密封锥面之间的间隙控制在0.1至2mm。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变偏心硬密封蝶阀完全关闭时,所述变偏心的圆弧密封圈的周向密封面与所述阀座密封锥面相切,所有的相切点位于所述密封圈的中心面上。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三开环,所述三开环安装在所述阀体流道孔内,所述阀座通过旋接在所述三开环上的紧定螺钉活动安装在所述阀体流道孔内。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压板,所述压板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蝶板上,所述压板将所述密封圈压紧在所述蝶板上。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其中第一垫片设置在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蝶板之间,所述第二垫片设置在所述阀座与所述阀体之间。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均采用非金属弹性材料制成,可有效补偿所述密封圈和所述阀座所处安装位置的密封间隙。
[0019]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0020]1.本专利技术的密封圈采用变偏心的圆弧密封圈,该变偏心的圆弧密封圈的周向密封面弧面的圆心随密封点的变化而发生径向和轴向的变化。这种变偏心的圆弧密封圈可以实现面对线的密封,使得密封更容易,同时由于变偏心的圆弧密封圈的周向密封面弧面结构,缩小了阀门的第二偏心,由于以上两点,在提高密封性能的基础上又降低了阀门的启闭扭矩,降低了加工精度,因此这种弧面对锥面的密封结构能批量生产有双向密封要求的硬密封蝶阀。
[0021]2.本专利技术的阀座安装采用活动安装结构,当介质从阀杆侧流入时,介质推动蝶板向密封圈上压紧,实现单向密封,当介质从反方向流入时虽然蝶板有被介质从密封圈上推开的趋势,但由于采用活动阀座,此时活动阀座在介质的激励下主动向蝶阀上的密封面贴合,实现双向全压差的硬密封。
[0022]3.本专利技术的变偏心硬密封蝶阀保留了传统三偏心蝶阀的两个尺寸偏心和一个角度偏心,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变偏心的圆弧密封圈。
[0023]4.本专利技术的变偏心硬密封蝶阀具有执行机构提供的主动密封的功能,其特点是当
介质压力升高时,可以通过外部的执行器提供更大的扭矩,扭矩通过凸轮效应把蝶板上的密封圈压紧在阀座密封锥面上,扭矩越大,密封面上的压强越高,实现主动密封的功能。
[0024]5.本专利技术的变偏心硬密封蝶阀既具有执行机构提供的主动密封功能,又具有介质自密封的功能,将密封圈、压板依次通过螺钉固定在蝶板上;在阀门关闭时,蝶板在执行机构的驱动下关闭阀门,建立密封圈与阀座间的初始密封,此时,当阀门承受非阀杆侧(反向)介质流动时,介质虽然有将蝶板脱离阀座的趋势,但由于采用活动阀座,阀座在介质压力的推动下压向蝶板上的密封圈,使阀座与密封圈能紧密贴合,实现压力自密封;在阀门关闭情况下,当阀门承受阀杆侧(正向)介质流动时,介质主动推动蝶板上的密封圈向阀座贴合,当介质压力升高时密封圈在介质推动下将阀座压的更紧,实现压力自密封。实践证明采用本技术的蝶阀可以实现双向、全压差密封,且无论正向密封或是反向密封以及全压差启闭阀门都比传统结构更加可靠与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偏心硬密封蝶阀,至少包括:蝶板、密封圈、阀体、阀杆、阀座;所述阀体内设置有阀体流道孔;所述阀座安装在所述阀体的阀体流道孔内,在所述阀座的内孔孔面上设置有阀座密封锥面;所述蝶板设置在所述阀体流道孔内并固定在所述阀杆上,所述阀杆轴设在所述阀体上,所述密封圈安装在所述蝶板上,所述密封圈的外周具有一周向密封面;转动阀杆即可带动所述蝶板在所述阀体流道孔内转动,通过密封圈的周向密封面与阀座密封锥面密封接合和脱离,对所述阀体流道孔进行开启与关闭;该变偏心硬密封蝶阀具有:所述阀杆的阀杆中心轴线与所述密封圈的中心面偏移的第一偏心距,所述阀杆的阀杆中心轴线与所述阀体流道孔的中心轴线偏移的第二偏心矩,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密封锥面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阀体流道孔的中心轴线在过所述阀杆中心轴线和所述阀体流道孔的中心轴线的截面上的投影重合,在垂直于所述阀杆中心轴线并过所述阀体流道孔的中心轴线的截面上的投影之间形成一偏心角度;所述密封圈的中心面为过所述密封圈厚度中心的平面,所述密封圈为变偏心的圆弧密封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偏心硬密封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偏心的圆弧密封圈的周向密封面的圆心所在的轨迹在过所述阀杆中心轴线和所述阀体流道孔的中心轴线的截面上的投影呈一类椭圆,在垂直于所述阀杆中心轴线并过所述阀体流道孔的中心轴线的截面上的投影呈一抛物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偏心硬密封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类椭圆的长轴平行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博王泽龚长龙王迪政金凤禄杨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工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