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渗漏电场形成机制研究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1946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1:20
一种地下水渗漏电场形成机制研究的实验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开启直流发射机电源,调节发射电压电流,发送线性电压;S2、向接收电极所在的电极侧注入盐溶液,控制电位信号接收机记录电位信号持续观测30min;S3、分析终端获取、存储接收的电位数据并进行处理,通过电位的瞬态分布分析验证渗漏电场的形成机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研究装置中结构部件少,整体重量轻、体积小,方便携带和移动,适用于基坑渗漏、大坝渗漏、水池渗漏等一系列地下水渗漏的渗漏电场形成机理研究。成机理研究。成机理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水渗漏电场形成机制研究的实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球物理探测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电化学的地下水渗漏电场形成机制研究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可以发射面源电场,指导离子运移方向,同时记录离子运移引起电位信号的改变。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地下铁道、大型交通枢纽及高层建筑等工程建设伴随着大量地下围护结构(止水帷幕、基坑地下连续墙等)的出现,但由于施工工艺、周围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所限,地下围护结构难以做到完全吻合,出现地下水渗漏的问题难以避免,导致城市基础建设出现难以估量的损失与危害。为此,地下围护结构渗漏的精准探测和潜在危害评价是保证基坑工程安全和施工顺利进展重要前提和保障。
[0003]目前,用于检测地下水渗漏的地球物理方法主要包括:自然电位法、温度示踪探测、ECR法、电阻率法、超声波检测法、流场法及电磁法等,由于现场地球物理勘探背景复杂,探测效果不理想,相关技术也没有在行也内推广应用。地下围护结构渗漏检测的技术难题从专业上描述,隐患尺度小,深径比大,即使地下围护结构隐患部位是理想的低阻体,地面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下水渗漏电场形成机制研究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缸,内置导电液,用于模拟地下施工环境;混凝土围护结构(2),设置于玻璃缸内将玻璃缸内部空间隔断,用于模拟处于地下施工环境中的混凝土围护结构,其内设置有连接玻璃缸两隔断空间的渗透通道;供电电极(1、7),分设于玻璃缸的两端,将玻璃缸分隔的空间定义为正极侧和负极侧;直流发射机(4),其正负极柱作为接线柱分别与供电电极电连接,用于在玻璃缸内形成电场;多个接收电极(5),设于玻璃缸上位于混凝土围护结构的一侧,其测量端浸没于导电液中,用于获取导电液的电位值;参考电极(6),设于接收电极(5)所在的正极侧并与供电电极贴合,作为参考电压;电位信号接收机(8),与接收电极(5)通信连接;分析终端(9),与电位信号接收机通讯连接,获取电位值数据并进行处理,通过电位的瞬态分布分析验证渗漏电场的形成机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渗漏电场形成机制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发射机(4)、供电电极(1)、供电电极(7)构成直流发射端;所述电位信号接收机(8)、接收电极(5)、分析终端(9)构成电位信号接收端。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陈煜烽邓居智刘遂明余辉王烁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