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区生态修复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区生态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煤矿区生态修复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沈阳煤矿区分为沈南和沈北两大矿区。煤矿开采后会造成地面坍塌,有机质含量降低,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只有土壤的性状得到改良,植物才可以在此生长。目前主要采用客土填埋的方法进行土壤改良,如果客土来源于矿区,由于煤矿开采已经导致土地资源紧缺,没有多余的土来填补这种空缺,以至于无法实现土壤改良;如果客土从其他地区移来,会浪费许多物力、财力。并且煤矿开采后的固体废弃物的堆积会严重影响种植区的环境。如何利用采矿后的固体废弃物进行煤矿区作物生态基质修复现有技术并未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采矿后的固体废弃物进行煤矿区生态基质的修复,尤其涉及一种煤矿区生态修复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矿区生态修复基质,包括如下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区生态修复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煤矸石60~70份、粉煤灰20~30份、露天矿剥离废物40~50份、煤泥30~40份、秸秆20~30份、粪便20~30份、农田保水剂10~20份、微生物菌剂3~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煤矸石62~68份、粉煤灰22~28份、露天矿剥离废物42~48份、煤泥32~38份、秸秆22~28份、粪便22~28份、农田保水剂12~18份、微生物菌剂3.5~4.5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修复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煤矸石65份、粉煤灰25份、露天矿剥离废物45份、煤泥35份、秸秆25份、粪便25份、农田保水剂15份、微生物菌剂4份。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生态修复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矸石、粉煤灰、露天矿剥离废物、煤泥、秸秆的粒径≤5cm;所述秸秆为玉米、大豆和/或高粱秸秆;所述粪便为鸡粪、羊粪和/或猪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修复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和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光宇,朱彬,陈欣,鲁彩艳,马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