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舱推进器轴承润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1773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1:15
一种吊舱推进器轴承润滑系统,包括吊舱推进器壳体和设置于其顶部的流体滑环,吊舱推进器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端润滑油箱、非驱动端润滑油箱、驱动端泵组和非驱动端泵组,吊舱推进器壳体外部设置有驱动端油处理单元和非驱动端油处理单元;驱动端润滑油箱的出油口通过驱动端泵组和流体滑环与驱动端油处理单元的进油口相连通,驱动端油处理单元的出油口通过流体滑环与驱动端润滑油箱的回油口相连通;非驱动端润滑油箱的出油口通过非驱动端泵组和流体滑环与非驱动端油处理单元的进油口相连通,非驱动端油处理单元的出油口通过流体滑环与非驱动端润滑油箱的回油口相连通。本设计不仅润滑油液循环良好,且能保证润滑油品质、检修方便。便。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舱推进器轴承润滑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润滑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吊舱推进器轴承润滑系统,具体适用于冰区吊舱推进器轴承的润滑。

技术介绍

[0002]吊舱推进器是一种机电液高度结合的新型船舶推进装置,吊舱推进器将推进电机、润滑系统、监测系统、制动系统等布置于吊舱壳体的内部,吊舱推进器正常工作时,设置于其壳体内的轴承需承受旋转驱动轴系的重力以及螺旋桨产生的推力,同时还受螺旋桨运转产生的振动、冲击等影响,轴承工作状况比较恶劣;轴承在运转过程中,各运动部件间存在相互摩擦,同时轴承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磨损颗粒会加剧轴承的磨损,所以配备轴承润滑系统,为吊舱轴承组提供润滑。
[0003]现有的推进器内部难以控制润滑油温度,特别是对于冰区作业的船只,难以控制润滑油的温度;同时,现有润滑系统中的润滑油仅在推进器内部循环,不易监测油品是否存在泄露并及时进行补油,在保护轴承安全性上有较大隐患,且很难监测整个轴承的磨损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吊舱推进器难以控制润滑油的循环、不易监润滑状态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保证润滑油液充足与循环良好、同时能监测轴承的磨损情况的吊舱推进器轴承润滑系统。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吊舱推进器轴承润滑系统,包括:吊舱推进器壳体和设置于其顶部的流体滑环,所述吊舱推进器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端润滑油箱、非驱动端润滑油箱、驱动端泵组和非驱动端泵组,吊舱推进器壳体外部设置有驱动端油处理单元和非驱动端油处理单元,所述驱动端泵组的进油口与驱动端润滑油箱相连通,驱动端泵组的出油口通过流体滑环与驱动端油处理单元的进油口相连通,驱动端油处理单元的出油口通过流体滑环与驱动端润滑油箱相连通;所述非驱动端泵组的进油口与非驱动端润滑油箱相连接,非驱动端泵组的出油口通过流体滑环与非驱动端油处理单元的进油口相连通,非驱动端油处理单元的出油口通过流体滑环与非驱动端润滑油箱的回油口相连通。
[0006]所述驱动端油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双联过滤器和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双联过滤器出油口与第一热交换器的进油口相连通,第一双联过滤器进油口通过流体滑环与驱动端泵组的出油口相连通,第一热交换器的出油口通过流体滑环与驱动端润滑油箱的回油口相连通,第一热交换器的冷却液流入口、冷却液流出口与船上的冷却循环水系统相连通;所述非驱动端油处理单元包括第二双联过滤器和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双联过滤器的出油口与第二热交换器的进油口相连通,第二双联过滤器的进油口通过流体滑环与
非驱动端泵组的出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出油口通过流体滑环与非驱动端润滑油箱的回油口相连通,第二热交换器的冷却液流入口、冷却液流出口与船上的冷却循环水系统相连通。
[0007]所述驱动端润滑油箱内部设置有驱动端温度传感器和驱动端液位传感器,所述非驱动端润滑油箱内部设置有非驱动端温度传感器和非驱动端液位传感器,所述吊舱推进器壳体内驱动端轴承的轴承座上设置有驱动端振动传感器,吊舱推进器壳体内非驱动端轴承的轴承座上设置有非驱动端振动传感器;所述驱动端温度传感器、驱动端液位传感器、驱动端振动传感器、非驱动端温度传感器、非驱动端液位传感器和非驱动端振动传感器均与第一PLC控制器相连接,第一PLC控制器与上位机信号连接;所述第一PLC控制器设置于吊舱推进器壳体内,所述上位机设置于驾驶舱内。
[0008]所述驱动端润滑油箱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端润滑油加热器,所述非驱动端润滑油箱的底部设置有非驱动端润滑油加热器,所述驱动端润滑油加热器的控制端、非驱动端润滑油加热器的控制端均与第一PLC控制器的加热控制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0009]所述非驱动端泵组包括: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第二电机泵、第三电机泵、第二溢流阀、第三溢流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二截止阀的一端与非驱动端润滑油箱的出油口相连通,第二截止阀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机泵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电机泵的出油口与第二单向阀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通过流体滑环与第二双联过滤器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溢流阀的进油口与第二电机泵的出油口相连通,第二溢流阀的出油口与非驱动端润滑油箱相连通;所述第三截止阀的一端与非驱动端润滑油箱的出油口相连通,第三截止阀的另一端与第三电机泵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三电机泵的出油口与第三单向阀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油口与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三溢流阀的进油口与第三电机泵的出油口相连通,第三溢流阀的出油口与非驱动端润滑油箱相连通。
[0010]所述驱动端泵组包括:第一截止阀、第一电机泵、第一溢流阀、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截止阀的一端与驱动端润滑油箱的出油口相连通,第一截止阀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泵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电机泵的出油口与第一单向阀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油口与通过流体滑环与第一双联过滤器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溢流阀的进油口与第一电机泵的出油口相连通,第一溢流阀的出油口与驱动端润滑油箱相连通。
[0011]所述第一双联过滤器的进油口处设置有第一过滤器截止阀,所述第一双联过滤器的出油口处设置有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二双联过滤器的进油口处设置有第二过滤器截止阀,第二过滤器截止阀的出油口处设置有第二流量计。
[0012]所述第一过滤器截止阀与流体滑环之间的油路上设置有第一油液分析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计、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出油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过滤器截止阀与流体滑环之间的油路上设置有第二油液分析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计、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出油口处设置有第四温度传
感器;所述第一油液分析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油液分析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均与第二PLC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二PLC控制器与上位机信号连接。
[0013]所述驱动端油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一强制补油阀、第一补油阀、第一排油阀,所述第一强制补油阀的一端、第一补油阀的一端、第一排油阀的一端均与第一过滤器截止阀与流体滑环之间的油路相连通,第一强制补油阀的另一端连通强制补油泵组,第一补油阀的另一端连通重力油箱,第一排油阀的另一端连通取样接口;所述非驱动端油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二强制补油阀、第二补油阀、第二排油阀,所述第二强制补油阀的一端、第二补油阀的一端、第二排油阀的一端均与第二过滤器截止阀与流体滑环之间的油路相连通,第二强制补油阀的另一端连通强制补油泵组,第二补油阀的另一端连通重力油箱,第二排油阀的另一端连通取样接口。
[0014]所述吊舱推进器壳体底部设置有排污油箱,所述排污油箱通过驱动端排污阀与驱动端润滑油箱的底部相连通,排污油箱通过非驱动端排污阀与非驱动端润滑油箱的底部相连通。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一种吊舱推进器轴承润滑系统中驱动端轴承组与非驱动端轴承组采用不同的润滑油箱及润滑循环系统进行润滑,驱动端轴承与非驱动端轴承的润滑系相互独立;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舱推进器轴承润滑系统,包括:吊舱推进器壳体(1)和设置于其顶部的流体滑环(2),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舱推进器壳体(1)内设置有驱动端润滑油箱(3)、非驱动端润滑油箱(4)、驱动端泵组(5)和非驱动端泵组(6),吊舱推进器壳体(1)外部设置有驱动端油处理单元(7)和非驱动端油处理单元(8),所述驱动端泵组(5)的进油口与驱动端润滑油箱(3)相连通,驱动端泵组(5)的出油口通过流体滑环(2)与驱动端油处理单元(7)的进油口相连通,驱动端油处理单元(7)的出油口通过流体滑环(2)与驱动端润滑油箱(3)相连通;所述非驱动端泵组(6)的进油口与非驱动端润滑油箱(4)相连接,非驱动端泵组(6)的出油口通过流体滑环(2)与非驱动端油处理单元(8)的进油口相连通,非驱动端油处理单元(8)的出油口通过流体滑环(2)与非驱动端润滑油箱(4)的回油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冰区吊舱推进器轴承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端油处理单元(7)包括第一双联过滤器(71)和第一热交换器(72),所述第一双联过滤器(71)出油口与第一热交换器(72)的进油口相连通,第一双联过滤器(71)进油口通过流体滑环(2)与驱动端泵组(5)的出油口相连通,第一热交换器(72)的出油口通过流体滑环(2)与驱动端润滑油箱(3)的回油口相连通,第一热交换器(72)的冷却液流入口、冷却液流出口与船上的冷却循环水系统相连通;所述非驱动端油处理单元(8)包括第二双联过滤器(81)和第二热交换器(82),所述第二双联过滤器(81)的出油口与第二热交换器(82)的进油口相连通,第二双联过滤器(81)的进油口通过流体滑环(2)与非驱动端泵组(6)的出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82)的出油口通过流体滑环(2)与非驱动端润滑油箱(4)的回油口相连通,第二热交换器(82)的冷却液流入口、冷却液流出口与船上的冷却循环水系统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吊舱推进器轴承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端润滑油箱(3)内部设置有驱动端温度传感器(31)和驱动端液位传感器(32),所述非驱动端润滑油箱(4)内部设置有非驱动端温度传感器(41)和非驱动端液位传感器(42),所述吊舱推进器壳体(1)内驱动端轴承的轴承座上设置有驱动端振动传感器(34),吊舱推进器壳体(1)内非驱动端轴承的轴承座上设置有非驱动端振动传感器(44);所述驱动端温度传感器(31)、驱动端液位传感器(32)、驱动端振动传感器(34)、非驱动端温度传感器(41)、非驱动端液位传感器(42)和非驱动端振动传感器(44)均与第一PLC控制器(91)相连接,第一PLC控制器(91)与上位机(10)信号连接;所述第一PLC控制器(91)设置于吊舱推进器壳体(1)内,所述上位机(10)设置于驾驶舱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吊舱推进器轴承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端润滑油箱(3)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端润滑油加热器(33),所述非驱动端润滑油箱(4)的底部设置有非驱动端润滑油加热器(43),所述驱动端润滑油加热器(33)的控制端、非驱动端润滑油加热器(43)的控制端均与第一PLC控制器(91)的加热控制信号输出端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吊舱推进器轴承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驱动端泵组(6)包括:第二截止阀(61)、第三截止阀(62)、第二电机泵(63)、第三电机泵(64)、第二溢流阀(65)、第三溢流阀(66)、第二单向阀(67)、第三单向阀(68),所述第
二截止阀(61)的一端与非驱动端润滑油箱(4)的出油口相连通,第二截止阀(6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机泵(63)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电机泵(63)的出油口与第二单向阀(67)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67)的出油口通过流体滑环(2)与第二双联过滤器(81)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溢流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颖周博文侯志岩马志刚陈防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