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的除霜控制方法及使用其的空调器技术

技术编号:325163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的除霜控制方法及使用其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连接有主冷媒管路和旁通冷媒管路,所述方法包括:空调由制热模式进入热气分流除霜模式后保持空调继续制热;检测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盘管温度;根据所述盘管温度对经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冷媒进行分流,将分流后的冷媒通过所述主冷媒管路输送至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盘管前端,并通过所述旁通冷媒管路输送至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盘管后端以进行化霜。该方法可继续保持制热模式,通过调控冷媒分配比例,使得室外换热器的盘管两端化霜速度保持同步,减少某端盘管持续干烧的时间,减少了能量的浪费;提高用户体验效果。户体验效果。户体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的除霜控制方法及使用其的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的除霜控制方法及使用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制热工况下,室外机从外界环境吸热,当室外温度低于5℃时,室外换热器表面达到0℃以下,室外换热器出现结霜现象。在形成连续霜层后,增加了换热器的热阻,阻碍了换热器周围空气的流动,加大了压缩机的负担,导致热泵能效性能和效率的下降。所以在霜层达到一定厚度时,需进行除霜。
[0003]现有除霜技术手段中,逆循环除霜以及热气除霜得到了广泛使用。在除霜过程中,室内温度降低,影响用户的热舒适。更快的除霜速度,更小的房间温降是提高热舒适性的重要条件。热气除霜过程中室内蒸发器的温度变化小,在除霜结束后可立即送热风,在除霜舒适性上优于逆循环除霜。但是由于冷媒到达换热器前后端时的温度不同,以及霜层厚度的不同,出现除霜不同步的问题,一端霜层融化干净,另一端仍覆盖有较厚霜层,在持续化霜的阶段,一侧盘管干烧,与周围空气对流换热,造成能量的浪费,不节能,仍需要对除霜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的除霜控制方法及使用其的空调器,用以至少解决现有空调器除霜时影响用户热舒适体验且除霜效果差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的目标,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空调的除霜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连接有主冷媒管路和旁通冷媒管路,所述方法包括:
[0007]空调由制热模式进入热气分流除霜模式后保持空调继续制热;
[0008]检测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盘管温度;
[0009]根据所述盘管温度对经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冷媒进行分流,将分流后的冷媒通过所述主冷媒管路输送至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盘管前端,并通过所述旁通冷媒管路输送至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盘管后端以进行化霜。
[0010]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空调由制热模式进入除霜模式后保持空调继续制热,包括:
[0011]当空调运行在制热模式时,判断空调是否满足进入除霜条件,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空调进入所述热气分流除霜模式;
[0012]保持空调的压缩机不停机和四通阀不换向,控制空调的内风机以预设转速运行。
[0013]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检测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盘管温度包括:
[0014]以预设时间间隔t为周期对所述盘管前端的第一温度T

和盘管后端的第二温度T

进行检测。
[0015]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盘管温度对经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冷媒进行分流包括:
[0016]根据所述盘管前端的第一温度T

和盘管后端的第二温度T

,控制经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输送至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分配比例,以将经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输送至所述盘管前端的冷媒分流出一部分直接输送至盘管后端。
[0017]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盘管前端的第一温度T

和盘管后端的第二温度T

,控制经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输送至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分配比例,包括:
[0018]当T


T

≥第一预设温差时,减小分配至盘管前端的冷媒量;
[0019]当T


T

≥第一预设温差时,减小分配至盘管后端的冷媒量;
[0020]当|T


T

|<第一预设温差时,保持当前冷媒分配比例不变。
[0021]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盘管温度对经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冷媒进行分流还包括:
[0022]在进入所述热气分流除霜模式后,先将接设在室内换热器与盘管前端之间冷媒管路中的主路电子膨胀阀开度调至最大,同时将接设在室内换热器与盘管后端之间冷媒管路中的阀组件开度调至最大。
[0023]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减小分配至盘管前端的冷媒量包括:控制所述主路电子膨胀阀以预设开度动作幅值执行关小动作,并保持所述阀组件当前开度不变或处于最大开度;
[0024]和/或,所述减小分配至盘管后端的冷媒量包括:控制阀组件中的旁路电子膨胀阀以预设开度动作幅值执行关小动作,并保持所述主路电子膨胀阀当前开度不变或处于最大开度。
[0025]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6]判断盘管前端是否满足退出化霜条件,若满足,则停止向盘管前端输送冷媒并将经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冷媒全部输送至盘管后端;
[0027]判断盘管后端是否满足退出化霜条件,若满足,则完全退出所述热气分流除霜模式。
[0028]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采用上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对室外机进行除霜。
[0029]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空调器包括:
[0030]接设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盘管前端之间的主冷媒管路,其中所述主冷媒管路上设有主路电子膨胀阀;
[0031]以及接设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盘管后端之间的旁通冷媒管路,其中所述旁通冷媒管路上设有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包括旁路二通阀和旁路电子膨胀阀,所述旁路二通阀和旁路电子膨胀阀沿室内换热器至盘管后端方向上串联设置。
[0032]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冷媒管路上的主路二通阀。
[0033]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0034]压缩机;
[0035]四通换向阀;
[0036]以及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侧的内风机。
[0037]有益效果:在空调判断进入除霜之后,压缩机不停机,四通阀不换向,冷媒从压缩
机排气口出来后先经过室内换热器,再进行分流,保证了室内换热器的温度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内风机保持预设的转速,除霜期间可向室内供给部分热量;通过检测换热器前后端的管温值,调整气态冷媒在主路及旁通支路的流量,避免前后端化霜速度产生较大差异,出现一端化霜干净,一端仍有较厚霜层的现象。通过调控,使得两端化霜速度保持同步,减少某端盘管持续干烧的时间,减少了能量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38]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9]图1示出了一实施例的热气分流除霜系统示意图;
[0040]图2示出了一实施例的热气分流除霜逻辑图;
[0041]图3示出了另一实施例的热气分流除霜系统示意图;
[0042]图4示出了另一实施例的热气分流除霜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的除霜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连接有主冷媒管路和旁通冷媒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空调由制热模式进入热气分流除霜模式后保持空调继续制热;检测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盘管温度;根据所述盘管温度对经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冷媒进行分流,将分流后的冷媒通过所述主冷媒管路输送至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盘管前端,并通过所述旁通冷媒管路输送至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盘管后端以进行化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由制热模式进入热气分流除霜模式后保持空调继续制热,包括:当空调运行在制热模式时,判断空调是否满足进入除霜条件,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空调进入所述热气分流除霜模式;在所述热气分流除霜模式中,保持空调的压缩机不停机和四通阀不换向,控制空调的内风机以预设转速运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盘管温度包括:以预设时间间隔t为周期对所述盘管前端的第一温度T

和盘管后端的第二温度T

进行检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盘管温度对经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冷媒进行分流包括:根据所述盘管前端的第一温度T

和盘管后端的第二温度T

控制经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输送至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分配比例,将经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输送至所述盘管前端的冷媒分流出一部分直接输送至盘管后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盘管前端的第一温度T

和盘管后端的第二温度T

,控制经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输送至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分配比例,包括:当T


T

≥第一预设温差时,减小分配至盘管前端的冷媒量;当T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帅飞林金煌何振健陈姣戴志炜冯青龙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