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充电锂电池用的负极活性材料、其制法和再充电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1601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括Si多孔颗粒集合体的用于可再充电的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多孔颗粒中形成有多个空隙,其中空隙的平均直径在1nm和10μm之间,集合体的平均颗粒尺寸在1μm和100μm之间。(*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可再充电的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包含该负极活性材料的可再充电的锂电池。
技术介绍
虽然已经积极地进行了发展基于金属材料如Si、An和Al的具有高容量的负极活性材料的研究,但将所述金属用于负极活性材料的研究还没有成功。这主要由于使用金属如Si、Sn和Al嵌入和脱出锂离子的一系列过程和随之而来的其体积的膨胀和收缩使金属粉化,而产生降低循环特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特许公开2002-216746建议了一种非晶体金属,列入日本42届电池讨论会议的进展中(日本电化学协会,电池技术委员会,2001年11月21日,第296-327页)和(日本电化学协会,电池技术委员会,2001年10月12日,第326-327页)提出了晶体合金诸如由能和锂合金化的金属和不能和锂合金化的金属所构成的Ni/Si基合金。但是,上述金属又产生了这种问题,当该晶体合金和非晶体合金包括不能与锂或金属合金化的金属时,在电池充放电时,单位重量合金的容量就降低。而且即使它们可以与锂合金化,它们也会产生低容量的金属间化合物,而且,当这种合金以粉末的形式应用时,其平均粒径相对较大,因此该金属易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可再充电的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包括:Si多孔颗粒的集合体,其中该多孔颗粒中形成有多个空隙,其中该空隙的平均直径在1nm和10μm之间,集合体的平均颗粒尺寸在1μm和100μm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揆允松原惠子津野利章高椋辉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