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环保抗菌面料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1280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生环保抗菌面料布,所述面料布包括阻燃薄膜层、抗菌层、基底层和内层,所述阻燃薄膜层、抗菌层、基底层和内层自上而下依次贴合而成;所述内层采用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网格状结构,纬线和纬线在交织时粗细交替循环;所述经线由天丝纤维与壳聚糖纤维混纺编织而成,所述纬线由大麻纤维、蚕丝纤维以及甲壳素纤维混纺编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该再生环保抗菌面料布采用纯天然纤维编织,绿色环保无污染,天然可降解,具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具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具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环保抗菌面料布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抗菌面料布
,尤其涉及一种再生环保抗菌面料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化纤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纤维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对纤维产品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纤维产品正向着高舒适、高功能和高环保方向发展,随着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可降解纤维面料将是未来面料的发展方向,并且已逐渐成为面料行业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目前我国可降解面料物料综合性能和降解效果还较差,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0003]于是,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再生环保抗菌面料布及其制备方法,以期达到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再生环保抗菌面料布及其制备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再生环保抗菌面料布,所述面料布包括阻燃薄膜层、抗菌层、基底层和内层,所述阻燃薄膜层、抗菌层、基底层和内层自上而下依次贴合而成;
[0007]所述内层采用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网格状结构,纬线和纬线在交织时粗细交替循环;
[0008]所述经线由天丝纤维与壳聚糖纤维混纺编织而成,所述纬线由大麻纤维、蚕丝纤维以及甲壳素纤维混纺编织而成。
[0009]优选的,所述阻燃薄膜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制作而成:
[0010]涤纶纤维26

28份,聚四氟乙烯纤维20

25份,蒙脱土8

10份,无机填料5

7份,芳砜纶纤维10

12份,玻璃纤维13

15份,海泡石粉3

5份,硼酸锌1

2份,季戊四醇3

5份,油酸聚乙二醇酯1

2份,苯丙乳液7

11份,改性淀粉溶胶2

3份。
[0011]优选的,所述抗菌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制作而成:
[0012]棉纤维25

35份,聚氨酯纤维15

25份,乌拉草纤维15

20份,蚕丝纤维18

20份,甘蔗渣复合纤维15

20份,纳米活性炭粉8

10份,纳米银离子抗菌粉5

10份,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微粉5

8份,杀菌剂1

3份。
[0013]优选的,所述基底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制作而成:
[0014]生物基聚丁二酸乙二醇酯30

40份,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25

30份,甲壳素纤维15

20份,天然丝胶蛋白溶液12

15份,亚麻纤维8

12份,环氧化天然橡胶13

15份,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7

9份,果胶8

12份,氨基硅油4

5份,硅藻土2

3份,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3

5份,环
氧大豆油酸辛酯3

5份,磺胺嘧啶锌1.5

2.5份,氟硅唑1

1.5份,柠檬酸0.1

0.3份。
[0015]优选的,所述经线和纬线的直径均为0.1

0.2mm,所述内层的经线密度为120

130根/英寸,所述内层的纬线密度为100

110根/英寸。
[0016]优选的,所述杀菌剂为纳米氧化锌、脱氢松香树脂、五氯苯酚按照重量比1:2:7组成的混合物。
[0017]一种再生环保抗菌面料布的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8]步骤S1:将涤纶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蒙脱土、无机填料、芳砜纶纤维,玻璃纤维,海泡石粉,硼酸锌,季戊四醇,油酸聚乙二醇酯,苯丙乳液,改性淀粉溶胶送入高速搅拌机中,搅拌30

35分钟,搅拌转速120

200r/min,得到混合物A,将混合物A加入熔喷机中,经熔体分配流送入喷丝孔挤出,经热气流牵伸,得到阻燃薄膜层;
[0019]步骤S2:将棉纤维,聚氨酯纤维,乌拉草纤维,蚕丝纤维,甘蔗渣复合纤维,纳米活性炭粉,纳米银离子抗菌粉,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微粉,杀菌剂送入高速搅拌机中,搅拌45

55分钟,搅拌转速250

300r/min,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加入熔喷机中,经熔体分配流送入喷丝孔挤出,经热气流牵伸,得到抗菌层;
[0020]步骤S3:将生物基聚丁二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甲壳素纤维,天然丝胶蛋白溶液,亚麻纤维,环氧化天然橡胶,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果胶,氨基硅油,硅藻土,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环氧大豆油酸辛酯,磺胺嘧啶锌,氟硅唑,柠檬酸送入高速搅拌机中,搅拌65

75分钟,搅拌转速300

350r/min,得到混合物C,将混合物C加入熔喷机中,经熔体分配流送入喷丝孔挤出,经热气流牵伸,得到基底层;
[0021]步骤S4:将经线和纬线经过成网机编制成网状物,得到内层;
[0022]步骤S5:将步骤S4中的内层、步骤S3中的基底层、步骤S2中的抗菌层和步骤S1中的阻燃薄膜层依次叠放层压在网状输送带上,送入热风处理机,用155

165℃的热风加热5

8min,形成再生环保抗菌面料布。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所述经线由天丝纤维与壳聚糖纤维混纺编织而成,所述纬线由大麻纤维、蚕丝纤维以及甲壳素纤维混纺编织而成,穿着凉爽舒适、柔软贴身,同时该再生环保抗菌面料布采用纯天然纤维编织,绿色环保无污染;
[0025]2、本专利技术中再生环保抗菌面料布包括阻燃薄膜层,起到很好地阻燃效果,综合性能优异;
[0026]3、本专利技术中再生环保抗菌面料布包括抗菌层,具有较强的抗菌性能,且天然环保无污染,同时降解时间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0027]综上,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该再生环保抗菌面料布采用纯天然纤维编织,绿色环保无污染,天然可降解,具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环保抗菌面料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布包括阻燃薄膜层(4)、抗菌层(3)、基底层(2)和内层(1),所述阻燃薄膜层(4)、抗菌层(3)、基底层(2)和内层(1)自上而下依次贴合而成;所述内层(1)采用经线(101)和纬线(102)交织成网格状结构,纬线(101)和纬线(102)在交织时粗细交替循环;所述经线(101)由天丝纤维与壳聚糖纤维混纺编织而成,所述纬线(102)由大麻纤维、蚕丝纤维以及甲壳素纤维混纺编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环保抗菌面料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薄膜层(4)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制作而成:涤纶纤维26

28份,聚四氟乙烯纤维20

25份,蒙脱土8

10份,无机填料5

7份,芳砜纶纤维10

12份,玻璃纤维13

15份,海泡石粉3

5份,硼酸锌1

2份,季戊四醇3

5份,油酸聚乙二醇酯1

2份,苯丙乳液7

11份,改性淀粉溶胶2

3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环保抗菌面料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3)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制作而成:棉纤维25

35份,聚氨酯纤维15

25份,乌拉草纤维15

20份,蚕丝纤维18

20份,甘蔗渣复合纤维15

20份,纳米活性炭粉8

10份,纳米银离子抗菌粉5

10份,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微粉5

8份,杀菌剂1

3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环保抗菌面料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2)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制作而成:生物基聚丁二酸乙二醇酯30

40份,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25

30份,甲壳素纤维15

20份,天然丝胶蛋白溶液12

15份,亚麻纤维8

12份,环氧化天然橡胶13

15份,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7

9份,果胶8

12份,氨基硅油4

5份,硅藻土2

3份,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3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义车林天响施鸿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亿盈特纤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