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营运中大桥跨河水准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1011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营运中大桥跨河水准测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设置观测墩;选择观测时段;获得同一岸边的棱镜的水准高度差;对向同时设置两台测量机器人,实时导入测距时的气象条件,自动改正测距值进行改正;同步观测同一岸边棱镜,观测4组且每组10次;同步观测对岸的棱镜,观测8组且每组10次,直至观测完毕;当未对调前的光段观测完毕后,将同一岸边的棱镜对调,执行上述观测内容;当前所有光段观测完毕后将测量机器人和棱镜同时进行换岸操作,并执行上述观测步骤;换岸操作完成后分析观测得到的每组数据的分布规律;计算跨河高差。通过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可实现减少频繁换站,减少人工测量误差,提高工作效率,消弱潮汐影响。潮汐影响。潮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营运中大桥跨河水准测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准测量方法,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营运中大桥跨河水准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桥变形监测中需要精确测定桥墩之间的不均匀沉降,河流两岸水准高程联测在不封闭大桥通行的情况下需要通过跨河水准的方式建立两岸之间的高程联系。跨河水准主要由光学测微法、倾斜螺旋法、经纬仪倾角法、测距三角高程法、GPS水准测量法构成。
[0003]GB/T 12897

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和《海岛(礁)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技术规程(试行)》(927工程项目办公室2010年6月)对采用测距三角高程法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布设跨海高程传递场地,应在两岸分别各设立2个跨海观测点,组成如图1所示的大地四边形,其中,A、B、C、D为跨海观测点,同岸两跨海观测墩应尽可能等高,同岸两观测点的间距应不小于20m,确有困难的地区应不小于10m。根据实地情况,宜在两岸距跨海观测点100m~300m处,布设1~2个水准点,作为跨海观测点稳定性检测及水准联测之用,水准标石的规格和点之记绘制及委托保管书。每处跨海高程测量依次在各观测墩设站,分别观测A—C、A—D、B—C、B—D四条测线的垂直角。当完成一条测线的一光段垂直角观测后,可迁移测站和觇灯,观测另一条测线的垂直角。采用仪器与照准装置上下分置或左右分置方法时,其各测线垂直角观测方法可分别参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

2006)中测距三角高程法规定的单觇板法和双觇板法执行。两岸应同步对向观测。两台仪器对向观测时,应使用通讯设备,使两岸同一测线的观测应做到同时开始与结束,同步观测时间差尽可能小。最长控制在1分钟以内,并同步做好观测始末时间记录,以便在出现超限时回溯、分析。当观测一定光段数时,应对观测人员、仪器和觇标进行调岸,应严格控制观测员、仪器及觇标在两岸观测的总光段数对称。一条测线的观测完成后,应间歇10分钟,再开始下一测线的观测。
[0004]现有的技术方案观测方法如下:水准仪测定本岸站点间高差hAB和hCD;用全站仪测量测站点间的距离D

AC、D

AD、D

BC、D

BD;垂直角观测程序:A、C两点设全站仪,B、D两点设标尺;首先观测本岸近标标定仪器高测定bB,bD然后同步观测对岸远标尺,测定aAD、aCB;A点仪器不动,C点移到D点,同步观测对岸远标尺,测定aAC、aDB;D点仪器不动,同步观测对岸远标尺,测定aBC、aDA;B点仪器不动,观测本岸近标尺,测定bA,再将D点仪器移回到C点,同步观测对岸远标尺,测定aBD、aCA,其中,a是垂直角,aAC即A\C两点间的垂直角,aCB即C\B两点间的垂直角,aAD即A\D两点间的垂直角,aDB即D\B两点间的垂直角,aBC即B\C两点间的垂直角,aDA即D\A两点间的垂直角,最后,c点仪器观测本岸近标尺,至此,第一仪器位置的观测结束,2台仪器共完成4个单测回的观测量;观测员、仪器、标尺相互调岸按上述观测程序完成第二时段仪器位置的观测。
[0005]现有的测量方法,观测程序繁琐,同一条边不能做到完全同步,同时运营中的大桥受到车辆通行的影响,平台总会有晃动,因此,角度观测的组数及每组中的数据量均大于规范要求叠加潮汐影响,成果不容易合格。
[0006]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方法,实现减少频繁换站,减少人工测量误差,提高工
作效率,消弱潮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营运中大桥跨河水准测量方法。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营运中大桥跨河水准测量方法,包括:
[0009]设置观测墩;
[0010]实时查询潮汐预报资料,在涨潮至平潮的时间段内选择观测时段;
[0011]获得同一岸边的棱镜的水准高度差;
[0012]在观测墩上对向架设两台测量机器人;
[0013]实时导入测距时的气象条件,自动改正测距值进行改正;
[0014]对同一岸边的棱镜未对调时的光段设置自动观测程序,同步观测同一岸边棱镜的距离以及垂直角,观测4组且每组10次,同步观测对岸的棱镜的距离以及垂直角,观测8组且每组10次;
[0015]当同一岸边的棱镜未对调时的光段观测完毕后,将同一岸边的棱镜对调,设置自动观测程序,同步观测同一岸边棱镜的距离以及垂直角,观测4组且每组10次,同步观测对岸的棱镜的距离以及垂直角,观测8组且每组10次;
[0016]当同一岸边的棱镜对调后的光段观测完毕,将测量机器人和棱镜同时进行换岸操作,实时导入测距时的气象条件,自动改正测距值进行改正;
[0017]对测量机器人和棱镜同时进行换岸操作后的同一岸边的棱镜未对调时的光段设置自动观测程序,同步观测同一岸边棱镜的距离以及垂直角,观测4组且每组10次,同步观测对岸的棱镜的距离以及垂直角,观测8组且每组10次;
[0018]当对测量机器人和棱镜同时进行换岸操作后的同一岸边的棱镜未对调时的光段观测完毕后,将同一岸边的棱镜对调,设置自动观测程序,同步观测同一岸边棱镜的距离以及垂直角,观测4组且每组10次,同步观测对岸的棱镜的距离以及垂直角,观测8组且每组10次;
[0019]当测量机器人和棱镜同时进行换岸操作后的所有光段都观测完毕,分析观测得到的每组数据的分布规律;
[0020]根据所述分布规律、同一岸边的棱镜的水准高度差以及各光段的棱镜之间的高度差计算跨河高差。
[0021]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观测墩的对向对称布设,所述观测墩包括六个墩柱,且每三个墩柱为一组,设置在同一岸边,一组墩柱内的三个墩柱呈等边三角形布置,且墩距10米,每个墩柱高度相等,每组墩柱的中间墩柱是用于架设仪器的墩柱,每组墩柱的两边是用于架设棱镜的墩柱,每个墩柱上设有强制对中盘。
[0022]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设置观测墩,包括:
[0023]在桥墩面上用水钻至少钻4个矩形排列的钻孔,并对钻孔进行清洗、风干;
[0024]用植筋胶分别在四个钻孔中植入螺纹钢筋作为观测墩的支柱主筋;
[0025]在支柱主筋上间隔捆扎钢筋圈,形成钢笼,将观测墩的底盘座捆扎到钢笼内;
[0026]采用现浇混凝上加高强度白色PVC套管施工工艺进行浇筑,以形成观测墩。
[0027]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浇筑所采用的材料包括强度等级P.O 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5

40mm级和石子和中砂以及饮用水。
[0028]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浇筑所采用的材料还包括外加剂。
[0029]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实时导入测距时的气象条件,自动改正测距值进行改正,包括:
[0030]使用测量机器人测距并进行垂直角测定,通过温度气压传感器实时导入测距时的气象条件,自动改正测距值进行改正,得到改正后的斜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营运中大桥跨河水准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观测墩;实时查询潮汐预报资料,在涨潮至平潮的时间段内选择观测时段;获得同一岸边的棱镜的水准高度差;在观测墩上对向架设两台测量机器人;实时导入测距时的气象条件,自动改正测距值进行改正;对同一岸边的棱镜未对调时的光段设置自动观测程序,同步观测同一岸边棱镜的距离以及垂直角,观测4组且每组10次,同步观测对岸的棱镜的距离以及垂直角,观测8组且每组10次;当同一岸边的棱镜未对调时的光段观测完毕后,将同一岸边的棱镜对调,设置自动观测程序,同步观测同一岸边棱镜的距离以及垂直角,观测4组且每组10次,同步观测对岸的棱镜的距离以及垂直角,观测8组且每组10次;当同一岸边的棱镜对调后的光段观测完毕,将测量机器人和棱镜同时进行换岸操作,实时导入测距时的气象条件,自动改正测距值进行改正;对测量机器人和棱镜同时进行换岸操作后的同一岸边的棱镜未对调时的光段设置自动观测程序,同步观测同一岸边棱镜的距离以及垂直角,观测4组且每组10次,同步观测对岸的棱镜的距离以及垂直角,观测8组且每组10次;当对测量机器人和棱镜同时进行换岸操作后的同一岸边的棱镜未对调时的光段观测完毕后,将同一岸边的棱镜对调,设置自动观测程序,同步观测同一岸边棱镜的距离以及垂直角,观测4组且每组10次,同步观测对岸的棱镜的距离以及垂直角,观测8组且每组10次;当测量机器人和棱镜同时进行换岸操作后的所有光段都观测完毕,分析观测得到的每组数据的分布规律;根据所述分布规律、同一岸边的棱镜的水准高度差以及各光段的棱镜之间的高度差计算跨河高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营运中大桥跨河水准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墩的对向对称布设,所述观测墩包括六个墩柱,且每三个墩柱为一组,设置在同一岸边,一组墩柱内的三个墩柱呈等边三角形布置,且墩距10米,每个墩柱高度相等,每组墩柱的中间墩柱是用于架设仪器的墩柱,每组墩柱的两边是用于架设棱镜的墩柱,每个墩柱上设有强制对中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营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时胡正伟赵练翔沈正中林键王路俞栋耀刘立冯杨民王星星张亮陈少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