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082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作业将利用滤器进行抽吸的吸尘器、与旋风方式的吸尘器区分使用。所述吸尘器包括:本体罩壳10,收容马达及风扇,具有用于使由风扇所致的空气流进入内部的吸气口;以及集尘单元,能以覆盖吸气口的方式对本体罩壳10进行装卸,并且,使本体罩壳10的被安装部30的形状通用,作为集尘单元,可选择下述集尘单元中的一个对本体罩壳进行装卸,即:使用空气的回旋流将粉尘分离的旋风方式的集尘单元50、与不使用离心力而通过滤器的过滤来进行集尘的集尘单元。的集尘单元。的集尘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吸尘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携带的小型吸尘器(cleaner),可装卸多个集尘单元。

技术介绍

[0002]使用电池包的无线式小型吸尘器已被广泛使用。以往的小型轻量的手持吸尘器(handy cleaner)例如记载于专利文献1,总体的框体形成为筒状,在筒状的长度方向中心线(轴线)的其中一侧安装有具有开口(吸入口)的尘盒(dust case),在长度方向的相反侧设有本体罩壳,此本体罩壳具有把手(handle)部且收容马达(motor)及风扇(fan)。在尘盒的内部,设有纸袋(paper pack)式的滤器(filter)、或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筒状的滤器等,因风扇的抽吸力而进入尘盒内的尘埃由滤器捕集。尘盒通过装卸机构而固定于本体罩壳。作为装卸机构的一例,有下述装卸机构,即:使尘盒沿轴线的圆周方向转动一定的旋转角、例如约120度左右,由此安装于本体罩壳。
[0003]另一方面,小型吸尘器中,所谓旋风方式的吸尘器也已普及,所述旋风方式的吸尘器利用因马达的旋转而产生的空气流,自抽吸口将混有粉尘的空气从圆筒状的回旋室的外周侧向切线方向吸入,利用在回旋室内形成的强力的回旋流将空气中所含的粉尘离心分离。旋风方式的吸尘器在本体罩壳的顶端安装具有圆柱状的内部空间(旋风空间)的尘盒。从开口(吸入口)将混有粉尘的空气吸入尘盒的内部,使所述吸入的空气在圆柱空间内成为圆周方向的回旋流,利用回旋流所致的离心力将粉尘与空气分离。吸入的粉尘因回旋流而碰撞尘盒的外壁内侧,沿着外壁内面掉落而移动至外筒的底部。回旋室的轴心附近的与粉尘分离的空气经由排气筒(内筒)而沿轴向排出,由此可利用离心力连续地集尘。作为此种旋风方式的吸尘器,已知有专利文献2的技术。专利文献2中,将吸入空气沿切线方向引导至回旋室内,在回旋室内产生旋冲(tornado)状的回旋流。在回旋室,设有使轴向的外侧与内侧连通的排气管,从设于排气管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开口抽吸空气。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

67664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2019/0650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9]以往的尘盒式小型吸尘器具有轻量且结构简易等优点,但另一方面,尘埃在滤器外周蓄积,因而在尘埃多的环境下,容易伴随持续作业而发生滤器的堵塞。而且,有在倒垃圾时必须将附在滤器表面的粉尘掸落而其作业烦杂等缺点。为了消除这些缺点,期望实现对以往的尘盒式小型吸尘器追加另外的旋风单元的结构,但若在以往的尘盒式小型吸尘器的顶端设置旋风单元,则制品变大,而且总体重量增加,导致便携性、作业性受损。
[0010]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背景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的吸尘器,可根据作业
将利用滤器进行抽吸的传统的吸尘器、与旋风方式的吸尘器区分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的吸尘器,具有可选择多个集尘单元并进行安装的安装部。
[0011]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2]若对本案中公开的专利技术中具代表性的特征进行说明,则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为一种吸尘器,包括:马达;风扇,由马达驱动;本体罩壳,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形形状,且收容马达及风扇,具有用于使由风扇所致的空气流进入内部的吸气口;以及集尘单元,能以覆盖吸气口的方式对本体罩壳进行装卸,并且,作为集尘单元,可选择下述集尘单元中的一个对本体罩壳进行装卸,即:(1)第一集尘单元,能以覆盖吸气口的方式安装于本体罩壳,具有回旋室及流入口,所述回旋室具有筒形形状,所述流入口设于回旋室的侧壁而将内外连通,并且使进入回旋室的内部的空气流指向以回旋室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且所述第一集尘单元通过使空气流在回旋室内沿圆周方向旋转,从而将粉尘离心分离;(2)第二集尘单元,具有用于吸入混有粉尘的空气的吸入口,具有从吸入口到吸气口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形形状的集尘室,通过在集尘室内所流动的空气流的中途配置滤器,从而不使用空气流的离心力来进行集尘。在本体罩壳的吸气口的周围,具有可通过相同的装卸操作来安装第一集尘单元及第二集尘单元的任一个的、被安装部,在第一集尘单元及第二集尘单元,形成有可安装于被安装部的安装部,第一集尘单元及第二集尘单元的安装部分别设为共同的形状。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第一集尘单元及第二集尘单元可通过使各自相对于本体罩壳相对旋转而装卸。第一集尘单元为旋风方式,第一集尘单元为旋风方式,包含形成回旋室的尘盒、及安装于尘盒的滤器而构成,尘盒包含设有流入口的连接管,使从连接管吸至回旋室的内部的、混有尘埃的空气在回旋室内旋转。而且,第一集尘单元中,使圆筒状的回旋室的中心轴B1相对于装卸操作的旋转动作的中心轴A1而在A1的径向偏移,在相对于中心轴A1而与回旋室的中心轴B1相反的一侧配置有连接管。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而另一特征,第一集尘单元的尘盒是通过合成树脂的一体成形而制造,以较旋转动作的被安装部的旋转范围更向径向外突出的方式形成有连接管。而且,第一集尘单元的滤器以覆盖本体罩壳的吸气口的方式定位,在滤器及尘盒分别设有在安装于本体罩壳时使彼此不可相对旋转的限制部件,在滤器,从吸气口向本体罩壳侧设有圆筒状的突出部。通过这样构成,从而第一集尘单元可通过尘盒的装卸操作而将滤器也从本体罩壳同时卸除。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而另一特征,第二集尘单元包含具有吸入口且收容滤器并且积存粉尘的尘盒,设为仅利用滤器将从吸入口吸至集尘单元内的尘埃过滤的、传统的过滤方式。此处所用的滤器为无需频繁更换的网状滤器等,也可为以频繁更换为前提的纸袋方式。
[0016]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在吸尘器的本体罩壳安装旋风式的集尘单元,因而用户可根据作业来区分使用传统的吸尘器、与旋风方式的吸尘器。尤其持有传统的吸尘器的用户可通过追加购买旋风方式的集尘单元,从而容易地切换为旋风方式的吸尘器。而且,任一集尘单元对本体罩壳的安装方法均相同,因而可实现对于用户来说容易使用的吸尘器。进而,在实现旋风方式时,并非在传统的尘盒式吸尘器插入另外的旋风集尘单元的方式,而是将集尘单元自身由滤器过滤方式的集尘单元替换为旋风集尘单元,因而可实现小型轻量的旋风方式
的吸尘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旋风吸尘器1的侧面图。
[0019]图2为本实施例的旋风吸尘器1的铅垂截面图。
[0020]图3为图1的A

A部的截面图。
[0021]图4为本实施例的旋风吸尘器1的、卸除了旋风单元50的状态的展开图。
[0022]图5为本实施例的旋风吸尘器1的本体罩壳10的立体图。
[0023]图6为图1的旋风单元50的纵截面图。
[0024]图7为图4的尘盒51的背面图。
[0025]图8为图4的滤器支架70及滤器80的展开立体图。
[0026]图9为在图4的滤器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吸尘器,包括:马达;风扇,由所述马达驱动;本体罩壳,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形形状,且收容所述马达及所述风扇,具有用于由所述风扇所致的空气流进入内部的吸气口;以及集尘单元,能够以覆盖所述吸气口的方式对所述本体罩壳进行装卸,且所述吸尘器的特征在于,作为所述集尘单元,能够选择下述集尘单元中的一个并对所述本体罩壳进行装卸:第一集尘单元,能够以覆盖所述吸气口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本体罩壳,具有回旋室及流入口,所述回旋室具有筒形形状,所述流入口设于所述回旋室的侧壁而将内外连通,并且使进入所述回旋室的内部的空气流指向以所述回旋室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且所述第一集尘单元通过使空气流在所述回旋室内沿所述圆周方向旋转,从而将粉尘离心分离;以及第二集尘单元,具有用于吸入混有粉尘的空气的吸入口,且具有从所述吸入口到所述吸气口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形形状的集尘室,通过在所述集尘室内所流动的空气流的中途配置滤器,从而不使用空气流的离心力来进行集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罩壳的所述吸气口的周围,具有能够通过相同的装卸操作来安装所述第一集尘单元及所述第二集尘单元的任一个的、被安装部,在所述第一集尘单元及第二集尘单元,形成有能够安装于所述被安装部的安装部,所述第一集尘单元及第二集尘单元的安装部分别设为共同的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尘单元及第二集尘单元能够通过使各自相对于所述本体罩壳相对旋转而装卸。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一桥直人田上寛之
申请(专利权)人: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