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其制造方法和蓄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081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包含聚丙烯和聚乙烯的热熔接性树脂层、抑制了由成型导致的白化和绝缘性的降低的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由从外侧向内侧至少依次具有基材层、阻挡层和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叠层体构成,上述热熔接性树脂层包含聚丙烯和聚乙烯,对于上述热熔接性树脂层的与TD平行的方向且厚度方向的剖面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获取的剖面图像中能够观察到海岛结构,上述剖面图像是在将位于比上述阻挡层靠内侧的层的合计厚度设为100%的情况下,从上述热熔接性树脂层的与上述阻挡层侧相反一侧的表面至12.5%的厚度的部分的范围内获取的剖面图像,上述剖面图像中,相对于上述海岛结构的岛部的合计个数,上述岛部之中的面积为0.02μm2以下的岛部的合计个数的比例为80.0%以上。的合计个数的比例为80.0%以上。的合计个数的比例为80.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其制造方法和蓄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其制造方法和蓄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已经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蓄电装置,但无论是何种蓄电装置,用于封装电极、电解质等蓄电装置元件的外包装材料是必不可少的部件。目前,作为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大多使用金属制的外包装材料。
[0003]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个人电脑、照相机、便携电话等的高性能化,对于蓄电装置要求具有多种多样的形状,并且要求薄型化、轻质化。然而,目前大多使用的金属制的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存在难以应对形状的多样化、而且轻质化也有极限的缺点。
[0004]为此,近年来,作为能够容易地加工成多种多样的形状的、并且实现薄型化、轻质化的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提出了依次叠层有基材层/阻挡层/热熔接性树脂层的膜状的叠层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5]在这样的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中,通常利用冷成型形成凹部,在由该凹部形成的空间内配置电极、电解液等蓄电器件元件,再使热熔接性树脂层热熔接,由此得到在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的内部收纳有蓄电器件元件的蓄电器件。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87971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017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1]在上述这样的膜状的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中,作为形成热熔接性树脂层的材料,有时使用聚丙烯等聚烯烃。例如将聚丙烯用于形成热熔接性树脂层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加工性、柔软性,有时同时使用聚乙烯。
[0012]然而,聚丙烯与聚乙烯的相容性不高。例如,在对聚丙烯添加少量的聚乙烯并通过熔融挤出成型形成热熔接性树脂层时,在聚丙烯的海部形成分散有聚乙烯的岛部的海岛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观察该海岛结构,对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剖面利用四氧化钌等进行染色,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获取剖面图像后进行观察)。因此,将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供于上述的冷成型时,由于在成型时施加的应力,在热熔接性树脂层的聚丙烯部分与聚乙烯部分的界面产生细微的裂纹,有时会导致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白化、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的绝缘性的降低。
[0013]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电池用外包装材料的内层由聚丙烯树脂与聚乙烯树脂的混合物形成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电池用外包装材料的制造条件、内层的厚度、聚丙烯树
脂与聚乙烯树脂的混合比等,能够控制“岛”的大小和个数,由此能够控制被热封的内层彼此的密封强度,并且还记载了在海岛结构的混合物中作为“岛”的大小的聚乙烯树脂的粒径优选为0.5~5μm的范围(即,0.196~19.6μm2左右)。
[0014]然而,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进行了研究,发现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那样,在内层配合有聚丙烯和聚乙烯的现有的电池用外包装材料中的聚乙烯树脂的粒径较大,无法充分抑制由成型导致的白化和绝缘性的降低。
[0015]这样的状况下,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包含聚丙烯和聚乙烯的热熔接性树脂层、抑制了由成型导致的白化和绝缘性的降低的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
[0016]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如下所述的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可以抑制由成型导致的白化和绝缘性的降低,该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由从外侧向内侧至少依次具有基材层、阻挡层和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叠层体构成,热熔接性树脂层包含聚丙烯和聚乙烯,对于热熔接性树脂层的与TD(Transverse Direction)平行的方向且厚度方向的剖面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获取的剖面图像中能够观察到海岛结构,在剖面图像中,相对于海岛结构的岛部的合计个数,岛部之中面积为0.02μm2以下的岛部的合计个数的比例为80.0%以上。剖面图像是在将位于比阻挡层靠内侧的层的合计厚度设为100%的情况下,从热熔接性树脂层的与阻挡层侧相反一侧的表面至12.5%的厚度的部分的范围内获取的剖面图像。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叠层于叠层体的热熔接性树脂层MD方向、TD方向,一般能够根据后述的阻挡层来判断。即,在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中,对于后述的阻挡层,一般能够判断其制造方法过程中的MD与TD。例如,在阻挡层由铝箔构成的情况下,在铝箔的压延方向(RD:Rolling Direction)上,在铝箔的表面形成有所谓压延痕的线状的条纹。由于压延痕沿着压延方向延伸,因此通过观察铝箔的表面,能够掌握铝箔的压延方向。另外,在叠层体的制造过程中,一般来说,叠层体的MD与铝箔的RD一致,因此,通过观察叠层体的铝箔的表面,能够确定铝箔的压延方向(RD),由此能够确定叠层体的MD(即,热熔接性树脂层的MD)。另外,叠层体的TD是与叠层体的MD垂直方向,因此也能够确定叠层体的TD(即,热熔接性树脂层的TD)。
[0018]本专利技术是基于这些见解,通过进一步重复研究而完成的。即,本专利技术提供后述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专利技术。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其由从外侧向内侧至少依次具有基材层、阻挡层和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叠层体构成,
[0020]上述热熔接性树脂层包含聚丙烯和聚乙烯,
[0021]对于上述热熔接性树脂层的与TD平行的方向且厚度方向的剖面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获取的剖面图像中能够观察到海岛结构,
[0022]上述剖面图像是将在位于比上述阻挡层靠内侧的层的合计厚度设为100%的情况下,从上述热熔接性树脂层的与上述阻挡层侧相反一侧的表面至12.5%的厚度的部分的范围内获取的剖面图像,
[0023]上述剖面图像中,相对于上述海岛结构的岛部的合计个数,上述岛部之中的面积为0.02μm2以下的岛部的合计个数的比例为80.0%以上的。
[0024]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包含聚丙烯和聚乙烯的热熔接性树脂层、抑制了由成型导致的白化和绝缘性的降低的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还能够提供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和蓄电装置。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的剖面构造的一例的示意图。
[0027]图2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的剖面构造的一例的示意图。
[0028]图3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的剖面构造的一例的示意图。
[0029]图4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的剖面构造的一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的特征在于,其由从外侧向内侧至少依次具有基材层、阻挡层和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叠层体构成,热熔接性树脂层包含聚丙烯和聚乙烯,对于热熔接性树脂层的与TD平行的方向且厚度方向的剖面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获取的剖面图像中观察海岛结构,剖面图像是在将位于比阻挡层靠内侧的层的合计厚度设为10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从外侧向内侧至少依次具有基材层、阻挡层和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叠层体构成,所述热熔接性树脂层包含聚丙烯和聚乙烯,对于所述热熔接性树脂层的与TD平行的方向且厚度方向的剖面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获取的剖面图像中能够观察到海岛结构,所述剖面图像是在将位于比所述阻挡层靠内侧的层的合计厚度设为100%的情况下,从所述热熔接性树脂层的与所述阻挡层侧相反一侧的表面至12.5%的厚度的部分的范围内获取的剖面图像,所述剖面图像中,相对于所述海岛结构的岛部的合计个数,所述岛部之中的面积为0.02μm2以下的岛部的合计个数的比例为80.0%以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接性树脂层的所述剖面图像中,相对于所述剖面图像的测定范围的面积,所述海岛结构的岛部的合计面积的比例为12.0%以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熔接性树脂层的所述剖面图像中,相对于所述海岛结构的岛部的合计个数,所述岛部之中的面积为0.03μm2以下的岛部的合计个数的比例为90.0%以上。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熔接性树脂层的所述剖面图像中,相对于所述海岛结构的岛部的合计个数,所述岛部之中的面积为0.01μm2以下的岛部的合计个数的比例为50.0%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田大佑山下孝典
申请(专利权)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