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线框架双面揭膜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引线框架双面揭膜系统,属于半导体揭膜
技术介绍
[0002]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材料(金丝、铝丝、铜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它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绝大部分的半导体集成块中都需要使用引线框架,所以对引线框架产品要求质量非常高,目前半导体行业中金属引线框架基板的表面为避免划伤,或微粒或尘埃落到基材表面造成引线框架质量问题,一般会在引线框架基板表面贴附一层保护膜。引线框架在进行蚀刻之前需要人工揭去基材的双面保护膜,劳动强度大,人工操作因技术、经验不同存在误差,导致施工的不精准,造成产品的质量问题。现有揭膜设备大部分只能提供单面揭膜,也有少量双面揭膜设备通过吸盘吸附的方式,在行程中进行双面揭膜,用时长、效率低,揭膜失误率高,且容易对基板表面产生划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引线框架双面揭膜系统,可以自动对引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线框架双面揭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个自动上料装置(1)、自动移料装置(2)、输送料装置(3)和自动揭膜装置(4),数个自动上料装置(1)并排设置在自动移料装置(2)内部,自动移料装置(2)内部另一端设置输送料装置(3)的进料端,输送料装置(3)的出料端延伸至自动揭膜装置(4),自动揭膜装置(4)的出料口正对现有蚀刻生产线(5),自动揭膜装置(4)包括传送单元和揭膜单元,传送单元正对输送料装置(3)的出料端,揭膜单元设置在传送单元的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双面揭膜系统,其特征在于:自动上料装置(1)包括料盘(6),料盘(6)底部固定在物料托板(8)上,料盘(6)外周的物料托板(8)分别固定连接4根连接轴套(9)一端,连接轴套(9)另一端固定连接随动板(11),连接轴套(9)套接在导向轴(7)外周,随动板(11)中间底部固定连接丝杠螺母一,丝杠螺母一与丝杠一(10)配合,丝杠一(10)底部连接伺服电机一的输出轴,伺服电机一固定在电机箱(12)内,电机箱(12)顶部固定连接导向轴(7)底部,料盘(6)上方正对自动移料装置(2)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线框架双面揭膜系统,其特征在于:自动移料装置(2)包括移料支撑架(18),移料支撑架(18)顶部固定设有轨道安装板(25),轨道安装板(25)底部设有相对的轨道一(24),轨道一(24)与滑块一(23)配合,滑块一(23)底部与连接座一(21)顶部固定连接,连接座一(21)一侧与丝杠螺母二(22)固定连接,丝杠螺母二(22)与丝杠二(20)配合,丝杠与伺服电机二(1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伺服电机二(19)固定在移料支撑架(18)上,连接座一(21)底部固定设有气缸(17),气缸(17)活塞杆连接连接座二(16)顶部,连接座二(16)底部两端分别连接一个吸盘安装板(15),吸盘安装板(15)上对应设有数个真空吸盘(14),吸盘安装板(15)前后位置与料盘(6)前后位置一一对应,且吸盘安装板(15)前后位置还与输送料装置(3)的进料端前后位置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双面揭膜系统,其特征在于:输送料装置(3)包括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通过2个对应的皮带(27)连接,皮带(27)进料端伸入输送料装置(3),皮带(27)外侧设有皮带涨紧结构(28),皮带涨紧结构(28)两端分别连接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皮带涨紧结构(28)底部固定在送料支撑架(26)顶部,皮带(27)出料端正对自动揭膜装置(4)的传送单元,皮带(27)中部上方和下方分别对应设有揭膜单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线框架双面揭膜系统,其特征在于:传送单元包括上辊轮(35)和下辊轮(37),对应每个皮带(27)的放料工位两端的上辊轮(35)和下辊轮(37)上分别固定设有一个胶轮(51),上辊轮(35)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固定板(30)与转接板(32)转动连接,朝向上辊轮(35)的转接板(32)一侧固定连接滑块二(34),滑块二(34)与轨道二(33)配合使用,轨道二(33)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马伟凯,刘松源,李昌文,
申请(专利权)人:新恒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