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板条与钢圈贴合结构及板条拉毛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009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氨酯板条与钢圈贴合结构及板条拉毛组件,其采用对聚氨酯板条表面进行处理,再通过聚氨酯板条与钢支撑架表面采用多层贴合结构设置,采用在钢支撑架上设置下预粘结层、下涂胶层;在聚氨酯板条上设置有拉毛层、上预粘结层、上涂胶层,通过此种结构设置,可有效的提高两者贴合强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专门用于实现聚氨酯板条拉毛层成型的专用拉毛组件,其通过在支撑台上设置有压板实现对聚氨酯板条的单端锁紧固定,采用碗状钢丝抛光轮对聚氨酯板条进行打磨,并对碗状钢丝抛光轮进行尺寸限定,可确保拉毛作业的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氨酯板条与钢圈贴合结构及板条拉毛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聚氨酯板条贴合
,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板条与钢圈冷粘贴合结构及聚氨酯板条拉毛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金属托架中,本申请人在带有弧状的金属面上支撑架设物体时,需对金属托架的表面做避震摩擦处理,此种结构主要实现所支撑物体在金属托架上部的稳定性,但是目前遇到的问题是,聚氨酯材质的板条与金属托架上的钢面贴合时,其无法实现很好的粘合附着性,造成两者结合不牢固、在施力下容易导致两者分离;针对此种问题,目前通过改变粘合剂种类的方式无法彻底解决,但贴合成本却随着贴合剂的改进而大幅提高。
[0003]针对目前遇到的此种技术问题,如何通过对两者的贴合面的贴合结构进行改善,进而实现两者很好的粘合以达到热硫化强度的标准是现有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氨酯板条与钢圈贴合结构及板条拉毛组件,其通过专用的设备实现对胶带的处理,在贴合时实现多层设置,将两者的贴合结构改进,以此实现贴合强度的提高。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一种聚氨酯板条与钢圈贴合结构,其包括一个钢支撑架,所述的钢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弧面,所述的弧面为光滑面,其上部设置有下预粘结层,下预粘结层的上部为下涂胶层;聚氨酯板条上设置有拉毛层,拉毛层的底部设置有上预粘结层,所述的上预粘结层的底部为上涂胶层。
[0006]所述的聚氨酯板条上设置有拉毛层,所述的拉毛层由若干个晕圈组合而成,所述的若干个晕圈叠加排列。
[0007]所述的聚氨酯板条上的拉毛层在制作时,其需使用到聚氨酯板条拉毛组件,该拉毛组件包括一个支撑台,所述的支撑台的顶面为平面结构设置,支撑台上设置有压板,压板上设置有螺栓部件可实现压板在支撑台上的锁紧,在支撑台与压板之间锁紧固定有聚氨酯板条;所述的聚氨酯板条在拉毛打磨时单端固定;用于聚氨酯板条拉毛的还包括一个钢丝抛光轮。
[0008]所述的钢丝抛光轮包括一个碗状固定壳,所述的碗状固定壳的顶面上设置有锁紧孔,所述的碗状固定壳的底部周边设置有一圈钢丝摩擦环,所述的钢丝摩擦环的毛刺朝下设置;所述的钢丝摩擦环底部露出碗状固定壳的高度B小于15厘米。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上设置,其采用对聚氨酯板条表面进行处理,再通过聚氨酯板条与钢支撑架表面采用多层贴合结构设置,采用在钢支撑架上设置下预粘结层、下涂胶层;在聚氨酯板条上设置有拉毛层、上预粘结层、上涂胶层,通过此种结构设置,可有效的提高两者贴合强度;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专门用于实现聚氨酯板条拉毛层成型的专用拉毛组件,其通过在支撑台上设置有压板实现对聚氨酯板条的单端锁紧固
定,采用碗状钢丝抛光轮对聚氨酯板条进行打磨,并对碗状钢丝抛光轮进行尺寸限定,可确保拉毛作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聚氨酯板条与钢圈贴合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1]图2为聚氨酯板条与钢圈贴合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图2中A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3]图4为聚氨酯板条拉毛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聚氨酯板条拉毛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钢丝抛光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
[0017]1、钢支撑架,10、下预粘结层,11、下涂胶层,2、聚氨酯板条,21、拉毛层,210、晕圈,22、上预粘结层,23、上涂胶层,3、支撑台,31、工作平面,32、压板,33、锁紧螺杆,4、钢丝抛光轮,41、碗状固定壳,42、钢丝摩擦环,43、锁紧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板条与钢圈贴合结构,如附图1所示,其包括一个钢支撑架1,所述的钢支撑架1的内部设置有弧面,所述的弧面为光滑面,其上部设置有下预粘结层10,下预粘结层10的上部为下涂胶层11;聚氨酯板条2上设置有拉毛层21,拉毛层21的底部设置有上预粘结层22,所述的上预粘结层22的底部为上涂胶层23。在以上结构设置的基础上,所述的下预粘结层10采用金属防锈底漆,下涂胶层11采用开姆洛克205,上预粘结层22采用开姆洛克220稀释液,其浓度为原液的80%,涂抹时,上预粘结层22涂抹后需静置20分钟后再进行上涂胶层23的涂抹,所述的上涂胶层23采用开姆洛克220;
[0019]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聚氨酯板条2上设置的拉毛层21,如图4所示,所述的拉毛层21由若干个晕圈210组合而成,所述的若干个晕圈210叠加排列而成,其通过规律排列实现对摩擦面的成型,通过若干个晕圈210的设置可实现聚氨酯板条与钢支撑架1内弧面贴合时摩擦力的增加。
[0020]本技术的设计重点还在于:如上所述的聚氨酯板条2上的拉毛层21在制作时,其需使用到特制的聚氨酯板条拉毛组件,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聚氨酯板条拉毛组件如下所述:该拉毛组件包括一个支撑台3,支撑台3的顶面为平面结构设置,其包括一个工作平面31,工作平面31上设置有压板32,压板32上设置有锁紧螺杆33可实现压板32在支撑台3上的锁紧,在支撑台3与压板32之间锁紧固定有聚氨酯板条2;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可实现聚氨酯板条2在拉毛打磨时单端固定;用于聚氨酯板条2拉毛的还包括一个钢丝抛光轮4。通过以上结构设置,操作者单手拉紧聚氨酯板条,另一只手持抛光机对聚氨酯板条2表面进行研磨;但是若钢丝抛光轮4为普通的钢丝轮,其在对弹性较好的聚氨酯板条进行摩擦接触时,钢丝抛光轮4会被弹出,无法实现研磨;为避免以上,本申请人将钢丝抛光轮4进行以下改进,所述的钢丝抛光轮包括一个碗状固定壳41,碗状固定壳41的顶面上设置有锁紧孔43,碗状固定壳41的底部周边设置有一圈钢丝摩擦环42,所述的钢丝摩擦环42的毛刺朝下设置;钢丝摩擦环底部露出碗状固定壳的高度B为10厘米,经过实际批量试产的验证,此种结构尺寸设
置可有效的避免以上问题的产生;
[0021]总结:本技术将聚氨酯板条2与钢支撑架1表面采用多层贴合结构设置,采用在钢支撑架1上设置下预粘结层11、下涂胶层12;在聚氨酯板条2上设置有拉毛层21、上预粘结层22、上涂胶层23,通过此种结构设置后有序贴合,可有效的提高两者贴合强度。
[0022]再者,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专门用于实现聚氨酯板条拉毛层成型的专用拉毛组件,其通过支撑台3上设置有压板33实现对聚氨酯板条1的单端锁紧固定,采用碗状钢丝抛光轮对聚氨酯板条进行打磨,并对碗状钢丝抛光轮进行尺寸限定,可确保拉毛作业的稳定性,然后将聚氨酯板条1左右两端更换进行端部打磨,此种处理结构可有效的保证拉毛层21遍布整个聚氨酯板条1,使整个聚氨酯板条1各部位皆与钢支撑架1内弧面稳定贴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板条与钢圈贴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钢支撑架,所述的钢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弧面,所述的弧面为光滑面,其上部设置有下预粘结层,下预粘结层的上部为下涂胶层;聚氨酯板条上设置有拉毛层,拉毛层的底部设置有上预粘结层,所述的上预粘结层的底部为上涂胶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板条与钢圈贴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氨酯板条上设置有拉毛层,所述的拉毛层由若干个晕圈组合而成,所述的若干个晕圈叠加排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板条与钢圈贴合结构所使用的聚氨酯板条的拉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氨酯板条上的拉毛层在制作时,其需使用到聚氨酯板条拉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义张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景县瑞利特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